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利用烟台市气象局提供的1961-2015年海阳市的月平均气温、降雨、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候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度指数)对山东省海阳市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阳市年降雨总量均值为746.6mm,相对湿度均值是69.4%,气温均值达12.0℃;8月份是全年降水最多月(192.1 mm),7月份是湿度最大月(86.1%)和气温最高月(25.0℃),4月份是风速最大月;降水、湿度、气温和风速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依次为:1月、3月、1月和3月;海阳市50多年的低温天数一共有395d,高温天数一共有22d;大风天数共有382d,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冬季;近55年海阳市气温和风速分别以倾向率为每10年0.343℃和0.035 m/s上升,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分别以每10年-33.455 mm和-1.059%倾向率下降;温湿指数以倾向率每10年0.538呈上升趋势;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分别以倾向率每10年-8.688,-0.026和-0.169趋势减小;海阳市全年中5-10月是适合旅游的月份,旅游活动的最佳时间为5,6,9,10月,较适合开展户外旅游的时间为7,8月,较不适宜的月份是1-4月和11月,最不适宜的时段是冬季3个月.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下四川盆地气候生产力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盆地21个站点1961-2012年气象资料,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EOF等数理方法对该区近52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四川盆地的气温倾向率为0.095℃/10 a,降水倾向率为-21.461 mm/10 a,"暖干化"是该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生产力以-4.91 kg/(hm2·10 a)的速率减少。2)四川盆地年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倾向率中间低、两侧高;年降水量则中间低、两侧高;植物气候生产潜力除东北部的万源、达县、奉节外,其余地区均呈减少趋势。3)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别计算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气候环境对该区气候生产力最有利,增产范围为5.74%-16.77%;"冷干型"气候环境则对气候生产力最不利,减产范围为5.92%-18.53%。当降水量减少幅度在10%以内,区域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一旦降水量的减少幅度超过10%,区域气候生产力将有所减少,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8~2017年汉中市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汉中市气候因素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汉中市气候呈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倾向率为0.48℃/10 a,年降水量的增长倾向率为53.05 mm/10 a,年日照时数的下降倾向率为-79.9 h/10 a;夏粮和秋粮作物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点与年尺度趋同。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单产和气候单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稻谷单产的增长最慢,增长倾向率为71.38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单产均与气温的关联度最大,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关联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汉中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98~2017年汉中市气象数据和粮食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汉中市气候因素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汉中市气候呈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长倾向率为0.48℃/10 a,年降水量的增长倾向率为53.05 mm/10 a,年日照时数的下降倾向率为-79.9 h/10 a;夏粮和秋粮作物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点与年尺度趋同。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单产和气候单产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稻谷单产的增长最慢,增长倾向率为71.38 kg/(hm~2·10 a);玉米气候单产的增长最快,增长倾向率为93.57 kg/(hm~2·10 a)。汉中市小麦、稻谷和玉米单产均与气温的关联度最大,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关联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郧西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郧西县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0306℃/10a;近30年年均最低气温趋于升高,气候倾向率为0.0351℃/10a;近30年来郧西县年均最高气温升高较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0467℃/10a。掌握郧西县气候变化规律,旨在为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7—2016年青岛市气象站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距平百分比等方法分析青岛市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平均气温13.2℃,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以春季气候变暖最明显;历年平均降水量666.7 mm,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以秋季贡献最大,冬季略减少;年均日照时数2 295.7 h,气候倾向率为-184.2 h/10年,减少明显,且月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石河子莫索湾垦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逐年平均气温资料,结果得出:莫索湾垦区近37年平均气温7.3℃,气候倾向率0.359℃/10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升高趋势;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以秋季增温最显著;以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近37年均呈明显升高,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57℃/10a、0.631℃/10a及2.859℃/10a、1.74℃/10a,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气候变暖对农业等影响较大,应做好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合理利用热量资源。  相似文献   

8.
孙维凤  于卉  马琳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131-133
该文利用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对1981—2010年松江气象资料进行了气候舒适度划分,并对2013—2015年松江区客流量进行了月变化分析,得出:松江区5月和10月温湿指数为A,气候最为适宜,最适合旅游活动,而1月、2月偏冷,旅游适宜性最差;2013—2015年温湿指数与同年客流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三年均通过a=0.01显著性检验,且客流量在温湿指数65时最大;建立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的回归模型,为松江区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资源的利用及引导游客合理安排旅游活动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遂平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遂平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得出:遂平县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0.0094℃/10a;年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2.225/10a;年日照时数趋于波动减少,气候倾向率-4.132/10a。掌握遂平县气候变化规律,旨在为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都兰县1961—2018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都兰县近58年中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都兰县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升温率为0.3℃/10 a;降水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为17.8 mm/10 a。都兰县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9.9 g/(m~2·10 a)、30.8 g/(m~2·10 a),2011年以来较20世纪60年代相比,气温、降水生产潜力分别增加90.0、126.3 g/(m~2·a)。都兰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7.2 g/(m~2·10 a),2011年以来较20世纪60年代相比气候生产潜力增加138.6 g/(m~2·a)。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量变化敏感,降水量增加对提高气候生产潜力有利。  相似文献   

11.
选取田东县1954—2010年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特殊天气等4个因子,对其气候特征及人体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平均为次舒适以上,气候舒适度高,舒适期长,为适宜旅游观光之地。本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田东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14年气象站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对黔江区以及重庆主城区各项气象要素15年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的定量计算,综合评价了黔江区、重庆主城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黔江区多年来年均气温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较少,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一年中共有6个月为气候舒适月,包括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重庆主城区的气候舒适月分别为春季(3、4、5月)、秋季(9、10、11月)。相较于重庆主城区而言,黔江区在夏季旅游气候更清凉舒适,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笔者以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指标,对昆明市全年12个月的旅游气候资源加以分析和评价,得出昆明市地区全年体感舒适,四季适宜旅游的结论,并针对昆明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气候旅游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风景旅游资源及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源景区因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景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4.6 ℃,年降水量1 800~2 000 mm,日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春秋宜人.一年四季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旅游气候障碍少,全年旅游适宜时间长达215 d,最适宜的是4~5月和9~10月,适宜为6~8月,并且各季中均有独特的旅游气候资源和气象景观,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少,夏凉资源十分丰富.表2参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林龄增长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森林蓄积量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这两种因素对区域尺度森林蓄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过程模型(3-PG)、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3种未来气候情景(BS、RCP4.5和RCP8.5),量化了林龄和气候变化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的影响。结果2009—2050年林龄促使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年均增长2.60 × 106 m3/a或2.60 m3/(hm2·a);而气候变化对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年均增量为1.70 × 105 ~ 2.00 × 105 m3/a或0.17 ~ 0.20 m3/(hm2·a),相当于林龄影响的6.55% ~ 7.67%。林龄和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林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在三峡库区中部最强,而在库区南部最弱。林龄促进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万州区和巴南区,对应值为4.54 和1.17 m3/(hm2·a)。气候变化对开州区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高,为0.40 m3/(hm2·a),而对涪陵区的促进作用最低,为0.03 m3/(hm2·a)。结论林龄和气候变化均促进马尾松林蓄积生长,其共同作用将使万州区和开州区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量最高,而使巴南区蓄积年均增量最低。未来需重点关注巴南区马尾松林生长,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龄结构以维持区域森林资源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宣城地区逐日气象资料,对宣城地区各县市的气温、光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再结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确定各个测站各月份的气候舒适度等级。结果表明,宣城地区全年气温适宜,光照丰富,降水充足,气候宜人。宣城各县市最佳旅游季节为秋季和春季,最佳旅游的月份为5、6和9月。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0-7222
利用平顶山1971~2000年5个气候代表站(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叶县)30年气候整编资料,结合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平顶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认为平顶山旅游气候适宜期长达7个月,其中4~5月、9~10月为最舒适月,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8.
任道龙  易志学  吴放 《北京农业》2012,(18):157-158
近年来随着雷山县旅游事业的兴起,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雷山县40年的温度、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资源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的平均气温在15~16℃,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5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h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3%,季节之间变化幅度小。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雷山县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气候旅游资源条件非常优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全国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旅游收入、游客数量年份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旅游收入、游客总人次、国内游客人次及海外游客人次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森林公园数量、面积及旅游收入均在2001年及2002年增幅比例较高,而游客总人次及国内游客人次除2003年外增幅均较高。相关性分析均表明,森林公园数量、面积、游客总人次、国内游客人次及海外游客人次均与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有森林公园数量及国内游客人次影响森林公园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焕雄  郑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56-8060
利用漳州市1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8年共4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变差系数分析方法,对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漳州市的年平均气温也在逐年升高,气候倾向率为0.19℃/10a,线性变化趋势显著,明显高于全球变暖趋势,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暖趋势更为明显;气温的变化趋势还存在年代际、季节和区域差异,20世纪90年代最大、秋冬季大于春夏季、东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北部内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多的变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60.5mm/10a,线性变化趋势显著,也存在年代际、季节和区域差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