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目的]选育出适合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果底钝、果横径大、光泽度好、产量高、抗病强的白茄新品种,为华南地区白茄生产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抗青枯病优质自交系紫花矮白茄为母本,创新资源丰白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组合,对其组合力进行测定,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白玉2号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极显著增产27.4%(P<0.01,下同),果长(28.8 cm)、果横径(5.4 cm)和单果重(296 g)分别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增加7.5%、31.7%和42.3%;果底钝,果面平滑、着色均匀,光泽度好,且感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区域性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白玉2号总产量(41.56和38.28 t/ha)分别比对照品种象牙白茄增产9.6%和3.7%,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春季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紫荣8号极显著增产22.5%;田间表现中抗青枯病.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选育的白玉2号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产量高,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适合华南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沪甜1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而成,并于202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甜16’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中,其鲜穗平均产量为15 117.8 kg∕hm2,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4.2%,产量优势突出,品质平均总评分87.4分,品质好;适合在上海、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以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稳产、抗倒的玉米品种。利用坚秆耐密美国种质和在黄淮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黄瑞’种质作为基础选系材料,采用高密度、大群体、测选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特性的自交系‘冀42’和‘冀1877’,并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冀玉228’。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778.5 kg/hm2,比对照增产6.38%;生产试验产量为9114.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增产点率为83.75%,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3%,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为2.8%。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黄淮海区夏播种植。研究表明,‘冀玉228’融合了美国种质坚秆抗倒和中国种质适应性广的优点,并且具有丰产性好、耐密等特性。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选育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4.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木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5.
利用蔬菜育种的三向选择策略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福康2号辣椒.该品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抗疫病,耐青枯病,果实羊角形、绿色,平均单果重26.8 g,果长17.4 cm,果径2.9 cm,味辣,品质优,每667 m2产椒2 500~3 000 kg.福康2号于2005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糯玉米优良地方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创制糯玉米自交系BN330;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获得单倍体,经自然加倍选育出双隐性甜糯自交系TN180;两者杂交后育成高产多抗糯玉米品种‘天糯828’。该品种鲜穗产量14 416. 5 kg/hm~2,比对照‘美玉8号’增产25. 3%,生育期(出苗至采收) 85. 1 d,比对照短1. 6 d,于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中熟耐旱高淀粉玉米杂交种新玉4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育适宜新疆种植的中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方法]选择中熟玉米自交系502作母本,588作父本,进行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新玉41号区试产量907.15 kg/667 m~2,比对照新玉13增产8.86;,生产试验产量860.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3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126.6 d,比对照晚熟2.9 d,所需≥10℃有效积温2 600℃.耐旱指数1.39,超过1级耐旱水平,具有极强的耐旱性.籽粒容重730 g/L,淀粉含量75.96;,千粒重330 g,籽粒半马齿,金黄色.抗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 m~2.[结论]新玉41号中熟耐旱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新审玉2007年31号).2008年9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080475.8).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春播、南疆地区套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栽培作物,旱地小麦产量左右着山西省小麦总产的高低,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是增加旱地小麦面积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经过系谱杂交育种法,选育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麦6197’。在2015、2016 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折合产量5466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6.5%,2017 年同区组生产试验中‘长麦6197’平均折合产量5547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2%。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旱、抗倒、抗冻、抗青干、高产稳产、灌浆落黄好。‘长麦6197’于2017 年12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1甜椒新品种介绍 北星三号、北星七号甜椒是内蒙古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最新选育成功的优质、高产甜椒新品种,父母本是从国内外引入的甜椒资源材料经过多年单株系选而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经过配制杂交组合和品比试验,筛选出两个品质优良、产量高、抗辣椒病毒病、耐辣椒疫病的甜椒新组合,经全区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分别比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甜椒品种中椒四号增产10.88%和17.70%,而且经济性状优良,抗辣椒病毒病、耐辣椒疫病,1998年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北星三号和北星七号,目前这两个甜椒品种正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龙作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交系"L201"为母本、自交系"L2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单交种。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龙作2号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龙作2号较对照增产19.5%。该品种具有抗倒性极强,高产、稳产、籽粒品质好、出籽率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1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2.
晋北高寒区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进国内审定的玉米品种和本地推广品种进行田间对照试验,观测玉米品种生长状况并记录,测定产量。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适合晋北高寒区的玉米高产品种。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长城799、强盛16、泉玉8号三个品种667m2产量分别是660.9kg、648.8kg、636.7kg,分别比对照晋单32号增产14.1%、12.0%、9.9%,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且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作为晋单32号的替代品种或搭配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高产、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闽甜683’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J-3’为父本配制的新组合。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0.9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5.67%;2016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692.7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65%;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抗或高抗玉米主要病害;品质总评分与对照‘粤甜16号’相当,水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粤甜16号’。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70002)。  相似文献   

14.
胡麻‘晋亚10号’抗旱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年的胡麻引种试验,从全国胡麻主产区近几年育成的13个新品种中筛选出了适合内蒙古中西部旱地种植的胡麻品种‘晋亚10号’。品比试验表明,其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晋亚7号’增产17.5%;2011—2012年,‘晋亚10号’经多点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晋亚7号’增产8.7%;2012—2013年,在清水河县进行了‘晋亚10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经测试,平均产量为915.0 kg/hm2,比对照增产8.4%。项目组经过5年试验示范,发现该品种高产、抗旱、抗枯萎病、旱地增产潜力大,适宜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等地的山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申科爆1号’是以SPL01为母本、SPL02为父本杂交获得的爆裂玉米单交种,分别于2015年6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16年7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申科爆1号’花形为蝶形,爆花率达99%,膨爆倍数31倍。该品种在2013—2014年上海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89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19.4%;在2014—2015年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 475.7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7.6%。  相似文献   

16.
‘信粳1787’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新1709’为母本,‘金粳787’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择,历经5年8代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17年和2018年区域试验中稻谷平均产量分别为8 790.0 kg·hm~(-2),9 124.5 kg·hm~(-2),比对照品种‘9优418’分别增产5.2%,4.4%;2019年生产试验,稻谷平均产量9 541.5 kg·hm~(-2),比对照品种‘9优418’增产6.77%。2017年和2018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1.75,2.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均为1级。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强等显著优点,应用前景好。202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200005),2019年1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151574.3)。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高产且适合间套种的大豆新品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春3号为母本,中作9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适合间套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区域试验代号桂610)。2009—2011年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824.1 kg/hm2和3 060.0kg/hm2,比相应对照显著增产;间种条件下平均产量2 070.0kg/hm2,比对照(桂春1号)增产25.5%。生育期春播100d,株高45.1cm,主茎10.6节,分枝2.6个,单株荚数33.3个,单株粒数70.1粒,单株粒重13.7g,百粒重21.5g,蛋白质含量为43.44%,脂肪含量19.57%。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3001号),适宜广西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漳绿1号苦瓜,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抗病、耐热的苦瓜新品种.[方法]以广东汕头绿娇苦瓜经8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KJ-2为父本、漳州诏安绿白苦瓜经6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ZA为母本配制苦瓜一代杂交种.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参加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苦瓜漳绿1号,具有优质、高产、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特点.品比试验中,春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1301.5和49282.5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5.6%和9.8%;秋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6531.5和51867.0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0.7%和13.7%.5个区域试验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9%~17.0%.[结论]漳绿1号适合在福建省春秋两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美优79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选育的不育系美A与自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桂796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2011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44t/hm2和7.50t/hm2,分别比对照博优253增产4.58%和4.3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37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36%;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19号);2014年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9.82t/hm2;2015年成为农业部推介的华南稻区水稻主导品种[农办科(2015)4号]。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威宁生态气候条件、较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选择12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中抗晚疫病且产量高于对照威芋3号的3个品种分别是会-2产量42.38t/hm2,比对照增产27.15%;3810产量37.60t/hm2,较对照增产12.81%;威芋4号产量34.57t/hm2,比对照增产3.72%。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减产,且感晚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