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42.4%唑醚氟酰胺WG、75%肟菌·戊唑醇WG、35%400g/L氟菌·戊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对该炭疽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引起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C. 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上3种杀菌剂均可推荐为田间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2.
<正>为筛选针对稻瘟病高效的药剂,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430g/L戊唑醇和75%肟菌·戊唑醇对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6种常用杀菌剂对柿树炭疽病菌——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6种常用杀菌剂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30g/L戊唑醇悬  相似文献   

4.
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μg/mL和22385.367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μg/mL和0.177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湖北省半夏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研究依据柯赫氏法则、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半夏菌核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同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化学杀菌剂和4种生物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半夏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原菌BXH1生长的最适pH 9,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浸膏。供试杀菌剂中,430 g/L戊唑醇悬浮液、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8%氟硅唑微乳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均小于1 mg/L。本研究结果为半夏菌核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并研究出其配套的田间防治应用技术是防治小麦根腐病的重要措施,而通过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分析,可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种化学药剂对小麦叶斑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世高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在质量浓度为40 mg/L时抑制率达94.9%;其次为唑醚?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在该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9.5%、86.3%、48.2%、40%和37.8%。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世高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同样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萌发中浓度为6.45 mg/L,可在生产中继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为明确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为葡萄园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山东省龙口市果树技术推广站联合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对应用较多的多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吡唑醚菌酯等6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研究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重庆加工型辣椒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比较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采自重庆石柱县和綦江区等加工型辣椒主产区的炭疽病典型病样,进行病原菌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对分离培养的病原菌进行6种常用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病原鉴定结果:从加工型辣椒果实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6个菌株,其菌落、分生孢子及附着胞等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烯肟·戊唑醇和45%咪鲜胺对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147 3 mg/L和0.213 6 mg/L,可为田间药效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的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_(50)为0.004 mg/L,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异菌脲、百菌清、福美双、苯酰菌胺和代森锰锌抑制效果较差;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_(50)值在800 mg/L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_(50)值最小,为0.0067 mg/L,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_(50)值分别为1.2855、5.2379 mg/L,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_(50)值10.6469~25.0169 mg/L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_(50)值分别为106.1958、199.9349 mg/L,抑菌活性较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_(50)值为300 mg/L,抑菌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有效防治白菜黑斑病,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室内试验(生长速率法)对白菜黑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等4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程度,分别计算EC50值,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2种药剂进行复配,计算了增效系数。结果表明,4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0.176、3.315、14.707、0.170m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和醚菌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种杀菌剂播种期拌种处理及结荚期灌药处理对该病害的田间控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  相似文献   

18.
氟吗啉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防治大豆疫病主要措施之一是使用甲霜灵,但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病菌易对其产生抗性突变,为选出可替代甲霜灵的新型杀菌剂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多位点杀菌剂氟吗啉,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氟吗啉等3种杀菌剂对供试大豆疫霉菌各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吗啉对所测定的菌株4个发育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氟吗啉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EC50 值为0.1906μg/mL,EC95 值为0.4735 μg/mL;在0.5 μg/mL 浓度下对大豆疫霉菌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低于达到相同抑制效果的金阿普隆和甲霜灵;说明该药剂在离体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大豆疫霉菌的生长,效果好于金阿普隆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19.
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较强的化学药剂,以期获得具有良好防效、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以便进一步为生产中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玻片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EC50为 0.0163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224、0.0994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为81.630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高,EC50为0.0061 μg/mL;丙环唑与戊唑醇次之,EC50分别为0.0064、0.0390 μg/mL;海藻酸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15.3820 μg/mL。离体枝条保护试验表明,海藻酸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病疤扩展面积最小,病疤扩展面积仅为对照的7.2%;菌毒清和戊唑醇次之,分别为对照的32.3%和45.9%;丙环唑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差,病疤扩展面积最大,为对照的59.8%。筛选出苯醚甲环唑可作为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海藻酸可作为离体枝条保护作用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20.
正为筛选出有效的杀菌剂给生产中蓝莓枝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对盆栽蓝莓和田间蓝莓植株进行了5种杀菌剂的药剂保护和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