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微观层面的农户作物选择行为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对于农业或农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研究农户自身的家庭属性对其作物选择和作物种植更替的影响。【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黑龙江省的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农户调查,获取了384户农户调查数据;将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导入SPSS统计分析系统,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农户家庭属性对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五类作物的影响。【结果】总的来说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人数和承包耕地类型条件等家庭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具有重要影响;年龄相对越大并且家庭劳动力较少的农户更趋向选择种植玉米,劳动力较多的农户更愿意选择种植大豆,当地种植小麦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收入有负面影响,传统的农民在耕地条件合适更加愿意选择种植水稻,家庭总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并且有文化的农户更加愿意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结论】农作物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户受到种植作物的工时量、种植作物所需农业知识水平、种植环境要求或资金投入产出比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户家庭属性中相应的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江汉平原为例,基于行为理论在农户行为决策研究中的应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作物种植决策的因素,并比较分析了农户作物选择决策感知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行为意愿对行为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农户感知重要的经济效益、产量保障及家庭财富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显著;农户感知不重要的种植技术及种植补贴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不显著。但样本中农户作物选择决策感知与实际决策影响因素不一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农户感知重要的灌排条件因素未通过农户行为决策模型显著性检验;并且感知与行为决策显著性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户感知与行为决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政府在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时不仅要注重行为决策的影响,更要深入了解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偏好及调整意愿,促使农户偏好及意愿与行为决策在更大程度上达成一致,让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大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我国农村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生产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云南南部边境热带亚热带山区贫困问题突出,农作物种类繁多且利润风险不同。基于2015年云南南部边境山区366户农户的微观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云南南部边境山区不同种植结构农户的收入及作物投入产出,探讨不同种植结构条件下的利润风险。结果表明,云南南部边境山区种植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形式,经济作物以甘蔗、香蕉、咖啡、茶叶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旱稻为主。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不同种植结构的利润风险差异显著。其中,单项农作物种植的利润风险普遍高于多项农作物种植,而多项农作物种植的种植结构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高于50%的种植结构,其利润风险普遍低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低于50%的种植结构,但利润则正好相反。当前,云南南部边境山区的种植结构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低于50%为主,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良性的但利润风险较高。因此,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需顺应云南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依托农业企业引导农户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经济作物,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利润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广东省英德市农户施肥情况,对当地330个普通农户开展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相关调查数据得出,当地农户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混合配施情况各占约1/3。肥料中用量最多的是有机肥,有机肥中又以农家肥居多。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较少,当地商品有机肥平均成本约为2200元/t。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经济类作物施肥水平较高,其中柑橘类作物施肥量最多,粮油类作物施肥水平较低,水稻、红薯施肥量较少。不同作物施肥时氮、磷、钾肥配比中磷、钾肥所占比例高于全国水平。甘蔗、茶叶、红薯的施肥变异系数小,农户施肥量差异不大,水稻、花生等作物的农户施肥量有较大差异。目前,当地农户施肥水平为中等,约50%的农户施用配方肥。在施用新型肥料的农户中,施用长效类、水溶型新型肥料的约占50%、44%。80%的农户最关心肥料的购买价格,多数农户期望获得一定的施肥指导。初步摸清了英德市农户施肥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当地农户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当前滇池流域整体化肥施用水平和施肥现状,结合当前农业种植结构,对滇池流域839户农户开展主要农作物栽培模式、施肥方式调查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滇池流域施肥量较大的作物为花卉和蔬菜,平均施肥量达876 kg/hm2和651 kg/hm2,粮食作物较低,平均施肥量为268 kg/hm2;不同作物磷、钾肥施用在各地差异较大;在氮、磷、钾施肥比例上,粮食作物偏施氮、磷肥,经济作物磷肥用量占比较大,大部分作物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滇池流域平均施肥量大于国家化肥使用环境安全阀值,有效削减氮、磷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是滇池流域农业生产能够实现绿色、生态、长足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的安全供给是我国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新民市种植果蔬农户的实地调研,从农户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农户的生产特征、农药施用安全认知特征来分析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因素,有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微观层面构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引导农户进行低碳生产,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更有精准性的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从生产要素碳排放、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碳足迹核算的生命周期评价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了低碳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辽中县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低碳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碳生产率是评价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氮肥施用强度、土地生产率和秸秆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处于中碳区间,70%左右的农户属于中碳生产,20%左右的农户达到近低碳等级,10%左右的农户处于较高碳区间,即中碳生产占主体地位。准则层中,经济效益准则层指数较低,生产要素碳排放和生态效应准则层指数相对较高;指标层中,劳动生产率、成本收益率和有机肥施用率的标准化值较低。由此提出,促进农户低碳生产须着力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重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重庆市涪陵榨菜主产区农户榨菜种植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双变量Probit模型,测算了农户过量施肥的程度及其化肥利用效率,分析了农户过量施肥危害认知与规避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榨菜主产区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为0.571,有42.9%的化肥量无法被作物利用与吸收,过量施肥174.15kg/hm2.农户认知过量施肥的危害主要受农户教育水平、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化肥施用技术培训、兼业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对危害的规避意愿主要受农户教育水平、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农业技术培训、兼业经营、家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有机肥的使用、榨菜地块质量、地块类型、地块碎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户土地的规模经营、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等相关的政策建议,减少农业化肥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作物种植决策及变化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观基础。本文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分析了对农户的种植决策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面积中种植棉花面积最大,面积为9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49%,种植花生面积最小,占土地总面积的1.30%;(2)被调查农户中有69.88%的农户粮食作物转成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3)2009~2015年减少耕地面积181.77 hm~2,园地面积减少5.41 hm~2,林地面积增加224.57 hm~2,牧草地面积增加135.13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 600 hm~2,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298.22 hm~2;(4)2015~2016年种植结构变化情况来看红枣、蔬菜、棉花面积上年比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61.7 hm~2、78.6 hm~2、5 334.1 hm~2,杏树面积上年比增加了122 hm~2。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梨树县农户春玉米氮肥施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北地区农户春玉米的施肥现状,2012~2014年连续3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梨树县各乡镇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2014年农户的施肥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肥农户比例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分别为36.8%、27%和19.1%,然而,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种植玉米的农户追肥比例有较大差异,在风沙土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64.5%采用了追肥,在黑土、冲积土和其他土壤类型上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施用追肥的比例分别只有14%、8.3%和9.6%;施氮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适宜区间内(160~240 kg·hm-2)的农户比例为40.8%,有54.1%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240 kg·hm-2),且追肥农户的施氮量比一次性施肥农户更高。根据农户的追肥意愿调查,有80.8%的农户认为追肥能够增产,而选择一次性施肥的农户中有80.1%是因为一次性施肥方便,但如果能提供好用的追肥机械,仍有76.2%的农户会选择追肥。  相似文献   

12.
率先采用低碳农业技术面临高失败风险与高沉没成本,农户之间就低碳种植技术采纳与否、采纳时机与采纳条件存在着博弈关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不同农户之间低碳行为选择的最优策略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对于低碳农业技术采纳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低碳种植的成本与收益,而政府的补贴会改变最终的博弈均衡。②在面对低碳农业生产行为的策略选择时,传统农户出于成本收益考虑会选择先观望;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在多期演化博弈中率先选择采用低碳农业技术,从而具有"先发优势",获得更多的收益。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对象,其能够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基于本研究结论,得出进一步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对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地区5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户禀赋特征和其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这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探寻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对其种植意愿的影响,及农户的个人风险偏好对该过程所起的作用。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法,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1)农户的性别、文化程度、兼业程度及家庭收入对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有显著影响;2)农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对农户的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的个人风险偏好对品质情况认知与销售情况认知影响种植意愿的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提出拓宽宣传途径、提高农户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及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种植面积不同的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种植规模差异的视角,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为主要手段,分析不同种植规模的菜农的农药使用行为。研究表明,农药施用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性,蔬菜种植大户的规范性明显好于分散小户。因此,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耕地在农户间的适度流转,是在实践中探索与发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种植着多类小杂粮作物,当地有着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农户多作物种植以及贫富农户作物种植的差异发现,贫困农户更倾向于多样性。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如果能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作物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改变小杂粮被忽视的境况,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减贫工作,使当地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作物遗传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随着我国化肥产业的不断发展,化肥在水稻作物中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加。一些地区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了相应的标准,这就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并且会污染到自然环境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农业想要获得更高的产量,其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化肥的使用,对化肥的有效使用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垂直协作方式的不断改变,其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越来越大。垂直协作方式能够解决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消费者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8-2009年两年采集的5274份农户施肥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初步了解了当地的施肥现状:旱地、水地的有机肥施用量很少,大多数在500~1500kg/667m2,并施用于当地的主要作物马铃薯上,油菜、玉米、小麦施用量很少(甚至多数的农户根本不施用有机肥)。当地大多数农户都施用氮肥,氮肥的施用量在1~26kg/667m2(折纯),并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玉米、油菜、小麦等作物上施用。约占当地89.3%的农户施用磷肥,磷肥在当地主要以基肥施用,施用量为1~28kg/667m2(折纯)。钾肥主要用于主产作物马铃薯上,施用钾肥的农户有1144户,占调查样本数的21.7%。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组织化经营是引领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设计,在组织带动小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组织化经营还存在对农业的支持作用有限,农户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新疆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农户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种植作物的属性、技术要求、销售市场的影响下,农户选择农业组织化的诉求存在差异。基于结论,建议政府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不同种植作物的实际情况,引导创建适合当地作物属性的、农户接受的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真正起到带动引领农户增加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江苏省扬州市沙头地区蔬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考察了蔬菜种植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与使用意愿。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种植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程度较低,近56.8%的蔬菜种植农户不了解生物农药,使用过生物农药的农户仅有28.4%,假设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与化学农药效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73.9%的农户表示愿意使用生物农药;在生物农药推广使用过程中,蔬菜农户最关注的因素是生物农药的药效、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能以及生物农药的价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新疆昌吉市182个番茄种植户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户不同时期番茄种植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和Multinomial logit多元选择计量模型.[结果]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番茄面临不同的产出、价格及风险因素,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和番茄种植基本特征使得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的番茄.[结论]相比种植晚期番茄而言,户主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早期番茄有负向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种田经验年数、番茄采用灌溉方式、是否参加番茄订单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中期番茄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