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移栽期对雪茄烟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云雪1号为试种,研究了5个不同移栽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茄生育期随移栽期推迟而缩短;团棵期农艺性状为7月26日移栽的较佳,旺长期、成熟期的各农艺性状各有显著;产量、中上部产量随移栽期的推迟而减少,雪茄烟的总体经济产值呈下降趋势;各个时间段的化学成分含量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马铃薯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对25个马铃薯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达6.62%~50.38%,且主茎数(0.506 8)、单株产量(0.738 2)与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0.454 5)、生育期(0.474 3)、淀粉含量(0.429 6)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形(-0.433 9)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株高、生育期、花繁茂性和主茎数是高产品种形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3.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选用5个花生品种,研究了起垄播种、起垄覆膜、露地平种3种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小,5品种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相似,分指数、结果枝数以起垄覆膜最多,起垄播种次之,露地平种最少。而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结果影响较大,产量高低分别为起垄覆膜起垄播种露地平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种植模式(马铃薯燕麦间作)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的影响,进行3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燕麦单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和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的裂区试验设计,旨在揭示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模式和施氮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贡献程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作系统中氮素的运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各施氮处理马铃薯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表现为施氮作用的影响要高于种植模式。施氮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间作增加幅度大于单作,施氮对产量的贡献程度要大于间作,与对照相比,单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73%,10.29%,3.97%;间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68%,31.23%,15.33%;施氮水平与间作种植模式交互作用下,马铃薯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施氮间作产量低于单作,可能是由于两者间的种间竞争作用所致。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间作优势明显,马铃薯燕麦间作的种间竞争力均小于0,燕麦的竞争能力强于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与每穴块数、每穴薯质量和大薯数呈正相关。综上,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影响,并且施氮贡献效果要优于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随机区组对比试验,研究马铃薯初花期去花处理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去花处理后马铃薯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块茎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因此,在新疆南疆地区栽培马铃薯,采取初花期去花处理以提高产量可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100个秋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秋大豆属中、晚熟类型多,株高与分枝中等,籽粒较大,品种间各性状变异大。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粒数、全株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4个性状,而与植株高度无明显相关,主茎节数与分枝数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雾培马铃薯块茎建成相关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块茎建成相关性状的动态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对雾培条件下二倍体马铃薯C×E群体的株高、匍匐茎长、根长、一级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群体上述5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超亲分离;移栽后40天内是根系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移栽后50~70天是株高增长的主要时期;移栽后30~50天是匍匐茎发生的高峰期,一级匍匐茎数在移栽后60天达到最大值;匍匐茎的伸长主要是在移栽后40~50天,同时此时块茎开始膨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型薯数与匍匐茎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匍匐茎长、一级匍匐茎数是筛选雾培优良基因型植株的2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马铃薯块茎建成相关性状的动态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对雾培条件下二倍体马铃薯C×E群体的株高、匍匐茎长、根长、一级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群体上述5 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超亲分离;移栽后40 天内是根系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移栽后50~70 天是株高增长的主要时期;移栽后30~50 天是匍匐茎发生的高峰期,一级匍匐茎数在移栽后60 天达到最大值;匍匐茎的伸长主要是在移栽后40~50 天,同时此时块茎开始膨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型薯数与匍匐茎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匍匐茎长、一级匍匐茎数是筛选雾培优良基因型植株的2 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尔冉 《中国种业》2013,(11):56-57
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不同选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0102、T0135和T0139的行粒数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T0107和T0121的穗粗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T0127的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不同杂交组合综合研究表明,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粗=行粒数>穗长>出籽率>百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叶龄四倍体水稻移栽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择3种叶龄(5.5、6.5、7.5叶龄)于2017年在海南省对四倍体水稻T569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时叶龄对四倍体水稻T569产量的影响较大,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与此同时,随着移栽叶龄增大,四倍体水稻T569的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延迟。3个处理T569四倍体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呈曲线波动趋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的波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7.5叶龄移栽水稻5.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  相似文献   

11.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指数是指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产量的百分率。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87.427%,表明 3 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结论: 通过对10份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重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重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净土盖种、净土盖种后加地膜覆盖、稻草盖种后净土覆盖、净土盖种后加稻草覆盖4种方式探讨了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而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气候和土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膜覆盖、先草盖种后盖土覆盖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正效应明显,生产上应大力提倡上述2种方式种植花生。  相似文献   

14.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收获指数(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427%,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通过对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质量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移栽期对五指山雪茄烟品质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雪茄烟在海南五指山地区较为适宜的移栽期,研究了2016年1月11日、1月26日、2月10日、2月25日4个移栽期烟株的农艺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及经济性状评估。结果表明,在五指山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下移栽期对雪茄烟生长发育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明显,对后期影响不显著;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随移栽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月10日移栽的雪茄烟农艺性状各指标及致香物质关键指标均表现最好,常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感官评吸结果表明2月10日移栽的雪茄烟烟叶香气量大,余味好,整体质量较好;主要经济性状表明2月25日移栽产量最大,但2月10日移栽雪茄烟产值最高。由此可知,五指山雪茄烟于2月10日左右移栽可使雪茄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品种KRK26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泸州烟区,以烤烟品种KRK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抗病性、农艺性状、内部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25日、4月30日移栽,能有效增强烤烟抗病能力,增加烟株株高、有效留叶数、最大叶长宽,提高烟叶产量,提高烟叶经济效益,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烟比分别达到150.90 kg/667 m2、147.87 k...  相似文献   

17.
稻草还田与移栽方式对油菜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轻简移栽方式下, 油菜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差异, 可为研制适合太湖地区稻茬油菜轻简化移栽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 ‘苏油 6号’ 为研究材料, 设置不同稻草还田量 (A1: 稻草全量还田;A2: 稻草不还田) 与不同移栽方式 (B1: 机械起垄摆栽; B2: 免耕穴栽), 研究其对产量、 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并分析其省工节本情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稻草全量还田下, 油菜每角粒数、 千粒重、主花序长度、 一、 二次有效分枝数、 抗逆性等性状均优于稻草不还田, 最终使产量增加。机械起垄摆栽油菜二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高于免耕穴栽, 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 同时机械起垄摆栽有利于通风透光, 还可显著提高油菜抗逆性, 促进了油菜的高产稳产。与免耕穴栽相比, 机械起垄摆栽实现了节本18%, 纯收益增加 3750元/hm2, 投入产出比达 1:1.58。稻草全量还田下机械起垄摆栽技术能显著提高油菜种植效益, 有效缓解油菜移栽劳动力紧张, 适合在太湖流域稻油两熟制耕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6.0万、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单株主茎数呈增高趋势、主茎粗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而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9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达到7.7个,单株产量0.98 kg。  相似文献   

19.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20.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17年河南省联合体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参试花生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各主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的主次关系,为花生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生育期﹥饱果率﹥出米率﹥单株生产力﹥主茎高﹥总分枝数﹥侧枝长﹥结果枝数﹥千克仁数﹥百果重﹥千克果数。说明生育期、饱果率、出米率、单株生产力、主茎高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而总分枝数、侧枝长、结果枝数、千克仁数、百果重、千克果数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