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类型的 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 探讨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设置 5个不同梯度的种植密度, 对供试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 从生物产量上看 ,‘郑单958’ 、 丰禾‘ 4 号’ 、 龙育‘ 1 号’ 和 ‘黑饲 1 号’ 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 7.5 万株/hm2、 8.2 万株/hm2、8.2万株/hm2~9.0万株/hm2和 8.2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下, 供试品种穗位高差异不显著, 3个青贮玉米品种株高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种植密度下, 普通玉米品种 ‘郑单 958’ 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低于 3个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的 4个品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种植密度与生物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黑饲 1号’ 呈负相关, 其他 3个品种呈正相关。因此, 需要根据品种特点进行合理密植, 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两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两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7万株/hm~2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04 8﹤0.01),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00 1﹤0.01),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3 850.7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1 017.2kg/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2 525.6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0 575.5kg/hm~2高18.4%,差异极显著。两种密度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变化极小,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穗长、穗行数和单穗粒重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两个品种在西南地区即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索了在5个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鲜玉糯4号产量及其他性状与密度的关系,为其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鲜玉糯4号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鲜玉糯4号在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周伟 《中国种业》2016,(9):55-56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6.
设置4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株型紧凑型玉米品种黎民518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黎民518鲜草产量和子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鲜草产量的适宜密度高于子粒产量的适宜密度。随群体密度的增加黎民518刈割青贮时的绿叶片数、单株鲜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呈下降趋势;高密度下秃尖长、株高、穗位高、倒伏(折)率、瘤黑粉病病株率逐渐增加;高密度下千粒重降低;青贮生育期略有延长。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黎民518饲用夏播最佳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南疆地区播期与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促进青贮玉米的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以青贮玉米品种“强硕90”和“先玉122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每个播期设置5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饲用品质均影响显著。A2B3处理(播种日期4月20日,种植密度9万株/hm2)综合性状较优,可为南疆地区种植青贮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此试验在特定高海拔地区宽窄行栽培模式下,通过选用一个中杆中熟种(元玉3号)和一个高杆中晚熟种(正红311),设计了5.25、6、6.75、7.5、8.2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茎粗、株高、穗位高、折倒伏率等)和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折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和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此试验条件下及其类似生态区,元玉3号种植密度为7.19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430.9 kg/hm2;正红311种植密度为6.84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773.39 kg/hm2。  相似文献   

9.
王学 《中国种业》2018,(10):67-69
为了确定机收玉米敦玉27最佳种植密度,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在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酒泉育种站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机收玉米新品种敦玉27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籽粒含水量在递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籽粒含水量在递增,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在递减,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密度的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12.75万株/hm~213.50万株/hm~212.00万株/hm~211.25万株/hm~2,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为12.75万~13.50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12.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甜玉米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超过82 500株/hm~2后甜玉米的商品品质就会下降,在甜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鲜出籽率高的玉米品种,其次对果穗形状和穗长都要合适以增加甜玉米的商品性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 2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2种类型7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5.7万株/hm~2的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明显提高,其中冠玉568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较4.5万株/hm~2高18.4%,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这2个品种在西南地区既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玉米新品系DB119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DB119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万~10.8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DB119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增加趋势,茎粗、果穗长和穗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玉米穗行数影响不大,但对玉米行粒数、穗粒数、果穗长和秃尖长影响较大。DB119种植密度为9.6万株/hm~2时行粒数、穗粒数最多,单产最高,为15 45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5万~5.5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密度为4.65万株/hm~2时,浙糯玉5号群体产量最高;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条件下单穗净重下降不明显,但果穗商品性下降较快,秃尖增长,子粒数减少。综合研究表明,浙中南地区浙糯玉5号秋播最佳种植密度为4.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高有所抬高,叶片数、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参试品种均在密度82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且与密度67500株/hm~2产量差异显著,建议大田种植时密度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提高种植密度能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产量贡献率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97 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全株饲用产量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是茎秆和叶片;在45 000株/hm~2及97 5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叶片,其次为茎秆,再次为籽粒;而在75 0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为叶片,再次为茎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及叶片产量贡献率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而茎秆及叶片含水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含水率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全株产量与鲜草器官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粒器官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器官产量均与其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从全株青贮产量最高角度,推荐冀承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夏播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为试材,设置5个种植密度(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和15.75万株/hm2)及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大108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种植密度为13.50万株/hm2时取得最大值;经ECK处理后,农大108不同密度下单株性状和群体质量均有改善,其青贮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5.75万株/hm2时。研究表明,ECK能缓解夏播青贮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为实现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和高水肥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11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种植密度6.6万~7.8万株/hm2,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水平及生产潜力和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呈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密度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均表现为收获穗数粒重穗粒数。在宁夏引黄灌区及北方相类似的灌溉春玉米区高产栽培水平下,玉米高产(15000~17250kg/hm2)品种的利用应以耐密植的中棒型、品质好和容重高的品种为第一选择目标。容重值的大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不大,生产实践中可将使用容重较高的品种作为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同时建议将容重作为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