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B-9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浓度的B-9对油茶植株在新梢生长发育前期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1500、2000、2500mg/LB-9处理叶面可以缩短油茶新枝长度以及节间长,增加短枝的比例,而且增加了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蛋白质含量,从而促进了新陈代谢,有效的控制了油茶树冠.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处理对油茶花芽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赤霉素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芽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湘林系列高产油茶良种为试验材料,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前期,用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油茶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油茶新梢数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00 mg·L-1赤霉素对油茶新梢数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春梢数量比对照减少38.6%;200 mg·L-1赤霉素处理下,油茶新梢节间距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8.4%;300 mg·L-1赤霉素处理油茶,对油茶花芽形成和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新梢长度和新梢长枝的比例比对照分别增加9.4%和49.2%;花芽体积和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3.1%和5.3%;油茶花芽分化率和果实品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单株花芽分化率、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单果果仁质量、出仁率分别达到0.38,20.06 g,10.20 g,9.10 g,45.36%,比对照分别增加29.2%,60.5%,62.9%,70.7%和6.4%。  相似文献   

3.
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茶树在新梢萌发前进行土壤施药和涂干处理,在新梢萌发后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多效唑1000、1500、2000ppm浓度叶面喷施及1.5g/m~2加水土壤施药对油茶新梢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缩短新枝长度及节间长,增加短枝的比例,并且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蛋白质含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树势,减少了养分消耗,增进了新陈代谢活动。涂干处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留枝数与摘心强度对寒地栽培枣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寒地栽培红枣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设定不同的留枝量和摘心强度,分别对红枣产量、果个大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最佳的留枝数和摘心强度。结果表明,对于株行距为2m×2m的寒地栽培枣树,留枝数为5个,摘心长度为110cm时产量较高,平均株产达到3.85kg;平均单果质量最大,达到19.27g;其大果和中果所占比例中等;糖酸比较高,达到97.35。因此,留枝量为5个,摘心长度为110cm时,寒地栽培枣树产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可作为确定枣树寒地栽培枣头新梢一次枝留枝数量和摘心强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苹果幼树拉枝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以天红2号苹果幼树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拉枝对苹果幼树中心干延长梢长度、新梢长度粗度、中间砧干径、品种干径、枝展和枝条翘头长度、枝条翘头角度、花芽量、新梢内源激素(IAA、GA3、DH和K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枝时期推迟,中心干延长梢长度、中间砧干径、品种干径、新梢粗度、翘头长度、翘头角度和花芽量呈减小趋势,新梢长度和枝展呈增加趋势。5月25日拉枝处理苹果新梢内源激素IAA含量显著低于6月25日、7月25日、8月25日和9月25日拉枝处理,且其GA3含量较低、DH含量最高、KT含量较高。综合认为,天红2号最佳拉枝时期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6.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干物质和水分的分配规律及相互关系,为研究欧李果实矿质元素吸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欧李为试材,研究野生欧李果实发育期不同阶段(幼果膨大期、硬核期、成熟增长期)结果基生枝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及其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织器官中Cu、Zn、Fe、Mn、Mg元素分配总体表现为:新梢〉果实〉韧皮部〉木质部;K分配与水分分配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果实〉新梢〉韧皮部〉木质部;而Ca元素在新梢中分配居多,其次为韧皮部。各组织器官中矿质元素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规律各异,其中K元素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欧李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水分代谢影响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K元素代谢对果实钙素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元素、干物质和水分的分配规律及相互关系,为研究欧李果实矿质元素吸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欧李为试材,研究野生欧李果实发育期不同阶段(幼果膨大期、硬核期、成熟增长期)结果基生枝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及其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织器官中Cu、Zn、Fe、Mn、Mg元素分配总体表现为:新梢>果实>韧皮部>木质部;K分配与水分分配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果实>新梢>韧皮部>木质部;而Ca元素在新梢中分配居多,其次为韧皮部。各组织器官中矿质元素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相关规律各异,其中K元素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欧李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水分代谢影响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K元素代谢对果实钙素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巨峰葡萄春季新梢生长的影响,为夏季葡萄落花落果、产量低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方法】以6年生棚架式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用体积比分别为300、500和750倍的矮壮素处理新梢,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浓度矮壮素对不同催芽时间以及不同长势的新梢长度、第6节新梢粗度和第10节节间距的影响。【结果】186日催芽的旺枝,新梢经300、500和750倍矮壮素处理后28d梢长度分别为130.60、148.67、143.47cm,明显短于对照,300倍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月13日催芽的旺枝,处理后7d,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85.00cm)短于对照,差异极显著,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1月6日催芽的中庸枝,处理后28d,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111.14cm)短于750倍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新梢经300倍矮壮素处理后的长度(106.67cm)明显短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旺枝长出的新梢,300倍处理后28d第6节新梢粗度(10.42mm)显著高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处理后7d第6节粗度(8.36mm)粗于对照和其他两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后28d,300倍处理的第6节新梢粗度(8.19mm)粗于对照,差异显著。两个催芽时间,处理后7d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新梢第10节节间距之间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他催芽时间、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枝条的增粗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矮壮素对过旺生长的葡萄新梢有抑制作用,尤其以体积比300倍的矮壮素抑制效果最佳,可用于葡萄春季控梢。  相似文献   

10.
修剪调节对郁闭苹果园果品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张连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51-9452
[目的]通过改造郁闭老果园,探讨提高果品质量的途径。[方法]对郁闭红富士苹果果园连续进行了2年的重疏剪和中疏剪处理,测定了果树枝量、透光率、果实着色、硬度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结果]果园第2、3年的总枝量可保持基本不变,枝类组成趋向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树冠下透光率达25%左右;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提高,比叶重增加;重疏剪处理的果树优质果比例可达80%。[结论]通过疏剪方式,可改造郁闭老果园,提高果品生产能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初结果林分树体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为科学控梢、培养结果母枝及提高种实产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源村香榧初结果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势间和层面间的结果母枝性状、结果母枝粗度及长度区间分布、枝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中庸树的结果母枝粗度最大,其结果母枝长度显著高于弱势树(P<0.05);不同树势树体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差异显著(P<0.05),弱势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高,强壮树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较低;树冠上层的结果母枝粗度和长度最大,下层最小(P<0.05),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在不同冠层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在不同树势的树体间表现不同,其中坐果率在中庸树和弱势树体的树冠下层最高;结果母枝粗度1.91 ~ 2.50 mm、长度5.51 ~ 8.70 cm的2代果总数和膨大果数量最多,且坐果率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在枝叶矿质营养特征方面,不同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6月中庸树势树体枝叶的氮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与结果母枝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生产实践中,培养中庸树型,适当控制结果母枝长度和树体高度,有利于香榧坐果率、混合芽比例的提高;保留粗度1.91~3.10 mm、长度5.51~11.90 cm的结果母枝,对提高香榧坐果率、产量有重要意义;施钙肥,对促进香榧种子生长和提高坐果率有重要作用。图3表8参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光质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梢展叶期至果实成熟期,应用白、红、蓝3种光质进行夜间非连续光照6 h(03:00—06:00和18:00—21:00)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及果实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种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巨峰葡萄春果新梢基部粗度、1~10节总长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厚均高于CK;其中蓝光6 h处理的新梢基部粗度和1~10节总长度增量最大,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80%和27.00%(P<0.05,下同);白光6 h处理的叶长、叶柄长、叶厚和叶片长宽比等指标表现最优,分别较CK提高11.78%、55.90%、12.90%和1.85%;红光6 h处理的叶宽表现最大,较CK显著提高15.06%;相较于CK,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均能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质补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春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果实单粒重、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照的不足。因此,可通过人工补光调节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海沃德猕猴桃春季新梢易被强风吹劈裂。试验发现早春被风吹劈裂的新梢中,长度51 cm以上的超过93%;新梢摘心抑制新梢的伸长生长,促进加粗生长,减少了新梢被风吹劈裂数量,新梢15 cm时摘心劈裂数量比CK降低8.33%;新梢延长到30 cm时摘心需加重摘心程度到10~11 cm,新梢劈裂率比CK降低8.75%。综合早春摘心处理结果,当新梢长15~20 cm时摘去顶端3~5 cm,防风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矿质营养水平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水培营养体系,对不同矿质浓度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数、叶片SPAD值、生物量、根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亏缺或过量均明显影响油茶苗植株的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K(-)处理对水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最大,显著降低了叶片SPAD值以及生物量;P营养不平衡对根系生长影响最明显,显著降低了根冠比(2106%)和根系占比(1740%);矿质元素Mn和Zn主要影响油茶苗枝干和叶片干物质的积累,Mn(-)处理的油茶苗枝干生物量占比为2123%,Zn(-)处理的油茶苗叶片生物量占比为3658%,均为最低;此外,大量元素N,P,K的亏缺或过量不仅影响油茶苗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影响其对微量元素Mg,Zn,Mn和B的吸收,微量元素Mn和Zn的亏缺显著抑制了水培油茶苗对N,P,K的吸收。在油茶苗培育过程中应重视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Mn,Zn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秸秆处理的突出矛盾,优化秸秆还田方式对促进该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研究了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形态及分布特征、干物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耕作措施调整、实现秸秆还田维持耕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辽宁沈阳进行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秸秆全层翻耕还田(PTS)、秸秆条带翻耕还田(PSS)、秸秆全层旋耕还田(RTS)和秸秆条带旋耕还田(RSS)4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根长、根干重及其空间分布、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吐丝期春玉米根长及其分布、根干重和比根长影响显著。在0—30 cm垂直土层,PTS处理根长2017年和2018年分别高出其他处理7.9%—43.2%和17.3%—41.5%;在30—60 cm垂直土层,秸秆条带还田(PSS和RSS处理)根长较秸秆全层还田(PTS和RTS处理)平均高出20.1%和20.3%;以植株为中心,PTS处理距植株0—10 cm的根长分布最高,RTS处理最低。根干重在0—10 cm土层表现为RTS处理最低,PTS、PSS、RSS处理2年平均高出36.5%、59.6%和17.3%。PTS处理在0—20 cm土层2年均具有最高比根长,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8.7%—73.8%和14.3%—44.7%。不同处理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PTS和RSS处理在0—30 cm土层具有较高的根表面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更广的根表面分布。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RTS处理较其他处理降低了拔节期茎鞘和地上部总干物重,平均达15.5%—19.2%;PTS处理成熟期果穗和地上总干物重比其他处理提高3.6%—12.3%和2.7%—12.4%,其次为PSS和RSS处理,RTS处理最低。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显著影响春玉米穗数和籽粒产量,与RTS处理相比,PTS、PSS和RSS处理2年产量平均高出8.3%、7.9%和5.8%;RTS穗数2017年和2018年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2.9%—9.1%和7.0%—9.7%。【结论】适当的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形态发育及耕层空间分布,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征优化及成熟期干物质向果穗的分配,达到提高春玉米产量的目的,在本研究区域中推荐秸秆条带翻耕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盖(DRS50P)对土壤某些物理性状、玉米根系、植株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1)深旋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显著改善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四组深旋松处理的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DRS50P最低,R最高。DRS50P和DRS30P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处理;DRS50和DRS30苗期含水量低于其它处理,其它时期高于对照。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差异显著。(2)深旋松促进了玉米根系生长。拔节期和灌浆期,DRS50P和DRS30P的根数、根长、根体积及根冠比显著高于DRS50 和DRS30,DRS50 和DRS30高于对照,R最低;成熟期DRS50P和DRS30P的根长和根数最大,根体积和根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植株性状差异较小。(3)深旋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了籽粒产量。DRS50P和DRS30P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DRS50P获得最高产量,DRS30P次之,分别为12 137.4 kg•hm-2、11 929.2 kg•hm-2。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DRS50P和DRS30P分别比R增产23.0%和20.8%,分别比S增产14.1%和12.1%。【结论】综合作业成本和动力消耗等因素,DRS30P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安徽省3个生态类型区主要油茶良种枝条和叶片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区油茶生长发育的差异,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油茶分布最北缘的皖东丘陵地区和适宜油茶生长的皖西及皖南山区3个生态类型区的18个油茶良种,分别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和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化学成分,比较3个生态类型区油茶枝、叶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在皖东丘陵区和皖西、皖南山区3个生态区的18个油茶良种中,其当年生枝条、叶片的含水量、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3%~50.1%,10.8%~26.2%,0.28%~0.57%,0.12%~0.25%和0.13%~0.28%;在同一生态类型区,油茶体内的苯醇抽提物含量以叶片高于枝条,其余物质含量均是枝条高于叶片;在3个生态类型区中,以分布区最北缘(凤阳)油茶枝条、叶片中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最高,而枝和叶中的含水量及枝中的综纤维素含量最低;3个生态类型区之间,油茶枝条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8<0.01),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21<0.05),叶片中的综纤维素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47<0.05),但油茶枝、叶含水量及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不同生态区域油茶枝、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今后在北缘油茶生产中,应通过采取各项栽培措施,尽可能提高油茶植株的苯醇抽提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其水分和综纤维素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