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竹叶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竹叶多糖的提取条件和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考察了水提条件下不同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固液比、浸提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竹叶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是固液比、浸提次数、时间、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浸提90 min,固液比1∶25,浸提3次.比较水提法、超声波提取和微波提取3种方法对竹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浸提的提取率高于水提法和微波浸提,分别提高21.3%和23.6%.  相似文献   

2.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3.
探讨热水浸提法提取鸡腿菇多糖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提取次数对鸡腿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40∶1、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h、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6.87%。  相似文献   

4.
对台湾百合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比较了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4个因素对台湾百合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台湾百合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次数2次,浸取时间7 h,提取温度75℃,固液比1:20;影响台湾百合多糖热水浸提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温度,其次是提取时间,再次是浸提次数和固液比,选择此条件提取台湾百合多糖,提取率为9.98%.  相似文献   

5.
李南薇  范媛媛  陆映机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116-117,127
以狗肝菜为原料,用水浸提狗肝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提取率的因素大小表现为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2、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狗肝菜多糖提取率为18.16%.  相似文献   

6.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 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 H为9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95.50%。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普洱茶为研究材料,以水为溶剂,选取固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它们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5,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1 h,浸提次数1次。  相似文献   

8.
何滨  李莹  徐志霞 《农技服务》2013,30(7):777-778
为确定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灵芝多糖的提取率,对水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及固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15;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时间和浸提固液比。灵芝多糖提取率最高的品种为信州种。灵芝多糖提取率最高的地区为吉林长白山。  相似文献   

9.
苜蓿芽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苜蓿芽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浸提时间、温度、固液比和次数单因素对苜蓿芽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1h、温度100℃、固液比1∶50、浸提3次,多糖提取率为6.56%。  相似文献   

10.
灵芝多糖提取--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确定灵芝多糖的提取条件,以苯酚-硫酸法作为灵芝多糖的测定方法,对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以及固液比3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2.0 h,料液比115;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问、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W、微波时间40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12.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熊昌云  彭远菊  王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3-13984,14131
[目的]为了提高普洱茶茶膏的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普洱茶的浸提工艺,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普洱茶的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浸提固液比对普洱茶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的浸提工艺是固液比1∶12.2 g/ml,浸提时间15.6 min,浸提温度为92.5℃,此条件下普洱茶膏的得率达到22.44%。[结论]该研究为普洱茶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响应面法对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赵旭  顾亚萍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24-2925
[目的]填补茶饮料市场的空白。[方法]以茶树干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当固液比为1∶60时,茶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放冷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 min,用茶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 ml+蔗糖5 g+柠檬酸0.5 ml+薄荷香精0.5 ml+适量VC。均质压力在27MPa以上时,产品在室温下长期存放基本不产生沉淀。[结论]该饮料符合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5.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65-7566,7594
[目的]优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碎绿茶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碎绿茶末中的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提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93.82%。[结论]研究可为碎茶末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 L、乙醇浓度75%。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 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姿  逯钊琦  陈艳芳  刘艳妮  黄小燕  郑维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1-17303,17310
[目的]为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优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六堡茶茶褐素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褐素提取率为22.9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茶褐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74%,并且在低浓度时消除效果明显高于VC;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73%,与VC差别不大;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虽较VC差些,但仍可达60%以上。[结论]六堡茶茶褐素含量较高,且茶褐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应用方面前景良好,也为六堡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水花  钱磊  赵红艳  林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21-11422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为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深层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普洱茶为原料,茶褐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对茶褐素产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产率有显著性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320 W,在此条件下产率达到16.83%。茶褐素是弱酸性物质,含有蛋白质、多糖化合物。[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是一种较理想的工艺。  相似文献   

20.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