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淮北地区是江苏省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二。80年代中期育成的高产品种泗豆11,促进了本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由于该品种...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大豆育种研究状况及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大豆育种研究状况及持续发展策略河北省农科院情报所·石家庄05005胡春芳李文明河北省自50年代开展大豆育种工作以来,先后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60余个,进行了三次全省范围大规模品种更新。使全省大豆产量大幅度提高。1950年全省平均每公顷单产水平仅...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辽宁省大豆生产与出路杨德忠付连顺单维奎汪宝坤︵辽宁省铁岭大豆研究所︶一、生产现状由于大豆生产已成为商品生产,人们安排生产之前,所考虑的是生产出的商品的比较效益和流通顺畅的可能性.目前,辽宁省种植业面积最大的为玉米、水稻二个作物,其种植面积占全省...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2008年全省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和生育表现,对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的品种,主要特性做以介绍,为明年大豆生产用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对大豆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加入WTO后,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在普通大豆育种工作中,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其次要开展扁茎大豆的育种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最后强调高蛋白大豆与高油大豆的选育。二、在开展特种大豆育种工作中,注意黑大豆、菜用大豆,小粒大豆等新品种选育,以提高大豆育种的竞争力。三、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提出改革方案。走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的道路,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出让成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西南部大豆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杜懋国,邱振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科所)黑龙江省西南部半干旱地区的15个市县是我省不适宜大豆栽培区,但栽培面积却不断扩大,1989年371.5万亩,占全省市县区大豆面积的15.2%,而单产比全省平均低22.1...  相似文献   

7.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 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大豆生产现状及高产育种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豆生产现状河南省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90年代以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以豫豆6号、8号、10号、15号为主的大豆新品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豆产量由80年代的亩产不足100公斤,上升到亩产130公斤左右。“九五”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成为黄淮大豆产区面积最大的省份...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连铮先生从事大豆研究56年来在大豆育种、性状遗传、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胞囊线虫病抗性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育了30个大豆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766.7万hm2,其中,中黄13为近3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为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57年江西省大豆种植面积达456.2万亩,总产3.36亿斤。其中秋大豆面积321.1万亩,产量2.41亿斤,分别占全省大豆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4%和71.7%。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重稻轻豆,以稻压豆,发展双季稻,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秋大豆面积急剧下降,每年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1984年全省大豆总面积198.3万亩,总产量2.7亿斤,人均占有量由1957年的18斤,下降到8斤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每年需要从外省调进大豆500多万  相似文献   

11.
1概况1.1近三年大豆生产概况近三年,浙江省大豆呈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随着菜用大豆的迅速发展,全省大豆种植面积超越番薯、大麦、小麦,为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浙江省大豆以春、夏、秋大豆并存,以春大豆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春大豆又以菜用为主,夏秋大豆以收干籽为主。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13.15、13.36和13.63万公顷(197.3、200.4和204.4万亩)。  相似文献   

12.
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创新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王守义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剧增,导致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加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70%~80%,...  相似文献   

13.
大豆特异高产株型材料创新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大豆高产品种的育成和栽培措施的改善,大面积亩产200公斤甚至250公斤的开发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面积不小于1亩(边行除外),亩产达到300公斤的高产地块则极其少见,既使在个别年份出现一次这类高产典型,也缺乏重演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品种的产量潜力不高,对高产的最适表达条件知之不多。“八五”期间大豆育种专题中确定了“大豆特异高产株型材料的创新”的子专题,这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大豆品种生产潜力,对于引导全国特别是北方大豆主产区的专家们进行定向育种攻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大豆的生产潜力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究竟有多高,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究竟应当定在什么样的水平上,这是全国大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文字报道,1960年日本宫城县以“宫城白目”为供试大  相似文献   

14.
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王连铮  赵荣娟  李强 《大豆科学》2007,26(3):407-411
我国大豆每公顷产量仅为1.83 t,比国外大豆主产国家低0.7~0.9 t.我国近几年每年进口2 500~2 700万吨.显著超过我国大豆总产,我国大豆年总产为1 700万吨左右.因此,提高大豆单产增加大豆总产是大豆产业的主要任务.通过过去15年的工作,利用杂交育种育成了超过4.5 t/hm^2的大豆品种3个:中黄13、中黄19和中黄35,其中中黄13在2003年已成为关内各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05年已推广22.4万公顷,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及建国后50年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较详细地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2)以夏大豆生产为主;(3)以一年多熟制为主;(4)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5)集约化种植水平较低,品种类型多;(6)加工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7)品种资源丰富;(8)大豆育种水平先进;(9)大豆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文中还指出了安徽省大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东北地区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东北地区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胡立成日本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青森、岩手、秋田、宫城、山形、福岛等县,也是日本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主要是水田改成旱田种植大豆,一般都是清种,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3500公斤以上。一...  相似文献   

17.
一、大豆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湖南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早在1936年大豆种植面积曾达117.0万亩,总产10.6万吨。山于长时期战争的影响,农业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到1949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仅64.22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大豆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面积以每年19.3%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663.8万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大豆生产将迎来有利发展的契机,所以四川除了间套作大豆外,今年净作大豆面积将显著增加,预计全省大豆播种面积将稳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密植高产型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大豆密植高产型育种途径探讨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耿臻(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1)大豆产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如何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发育关系,充分利用地力与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众多育种家一直探讨的问题。如何实现大豆产量的突破,国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豆新品种申请国家新品种产权保护。起初部分育种单位心存顾虑.认为保护后会影响大豆品种的推广,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大家逐渐转变了这一观点,保护不但不会影响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反而有利于扩大推广面积。如黑农44、黑农48、合丰50、合丰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