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同栽培方法对姜主要性状的影响,提高生姜的生产水平,2006年进行了生姜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沟地膜栽培方式能营造肥沃、疏松、深厚的土壤环境,利于姜植株分蘖,姜块膨大。在同等的田间管理水平下,比对照增产57.1%,增加纯收入1575.1元/677m2。  相似文献   

2.
本规程适用于出口生姜高产优质栽培。一、品种应选择肉质细嫩、外形美观、辛香味浓、品质佳、耐贮运的品种。适宜的品种有莱芜大姜、莱芜片姜、台湾胖姜等。  相似文献   

3.
生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又名地辛、百辣,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历来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以生姜为原料的保鲜生姜及生姜加工制品,如脱水姜片、红生姜(片、丝、粒)、酸姜芽、盐渍姜、姜油和姜粉等大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由于日本、东南亚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减少了用工较多的生姜生产,而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加工技术,生姜的出口潜力很大。我国的生姜产量位居世界第1,年产量高达60余万t,而鲜生姜(姜块)及加工品出口日本的仅为数万t,生姜制品的年出口量也只有1000 t…  相似文献   

4.
<正>1.品种选择长江流域露地栽培有机生姜,应选择山农一号大姜、山东的莱芜大姜、安徽的铜陵生姜(又名铜陵白姜)、江西的兴国九山生姜、湖南的隆回虎爪生姜等市场畅销的生姜品种或有地方特色的品种。2.选种消毒为了预防生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姜瘟),应选择未施用过青鲜素的(否则不发芽)无病植株上的生姜做种。播种前10天左右晒种1天,剔除无芽、无光泽、腐烂、有病的生姜。从外地调入的种用生姜,要在播种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万载县1999年开始进行有机农业生产,2000年试行有机花生栽培,2012年栽培面积为9975亩,每亩产量250~300千克,当年有机花生等38个农产品获欧盟ECO—CERT有机农产品认证。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有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玲  于执国 《种子科技》2012,30(1):48-50
生姜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北方地区近几年也有大量种植。生姜以地下根茎供食用,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和多种生物碱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远销国外的特产蔬菜之一。掌握其栽培技术,尤其是掌握其大棚早熟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将大棚生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间作栽培模式缓解生姜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以生姜单作为对照,研究生姜间作玉米栽培模式对连作生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以及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下生姜根际土壤水解性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生姜单作,土壤p H高于生姜单作;间作栽培模式影响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的种群结构;在间作栽培模式的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2种类型的AM真菌孢子,而对照生姜的根际土壤中只有9种类型的AM真菌孢子。间作模式影响生姜产量,表现在姜块鲜重、株高、单株分枝数都高于单作生姜。因此,间作生姜明显能维持较稳定的产量,是一种有利于改善生姜连作栽培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止咳、止呕等功效,是各种家常菜肴必备的调味品。由于生姜在生长期受到大气温度、土壤湿度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腐烂病,进而对生姜品质与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围绕生姜腐烂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控技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棚生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是姜科宿根植物,块茎含有辛香浓郁的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具有健胃、祛寒和解毒等功能,是一种传统中药,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调味品。生姜可以加工成姜粉、姜油、姜糖、姜片等食用品,种植生姜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地方特色产业,如江西、山东等地。生姜喜温,不耐霜冻,其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因此,在生姜生产中许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栽培,既可提高地温,又可提高气温,从而可以提早播种生姜,又可以延迟生姜的收获,在生姜大棚栽培技术中的病虫害的防治、肥料和调节物质的施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生姜的产量及品质。为了提高大棚生姜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农户种植生姜的积极性,现把大棚生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原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引进栽培很早,西汉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生姜不仅是百姓日常烹调的佐料,也是常用的草药,如今姜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根茎类香辛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C区生姜种植的近况,简要整理了生姜栽培的技术条件及特点,分析了生姜种植的影响条件,包括环境、土壤、施肥等,梳理了高质高产生姜的种植技术方法,包括掌握生姜栽培各阶段时间、甄选姜种、整地作畦等,探索了生姜栽培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种植、落实土地管理、严格防控病害等,以保证生姜贮藏质量,融合绿色种植理念。从种植农艺、种植管理、生态保护多个方面分析,确保生姜种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姜深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关岭县坡贡生姜(小黄姜)以口味辣、皮薄、肉嫩、淀粉多、含硫低而著称。但由于姜农在生产管理上一直沿袭传统习惯,且重茬严重,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低且不稳,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生姜深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对预防姜瘟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生姜是贵州的主要蔬菜品种,蕺菜是贵州的特色蔬菜品种。生姜间套种蕺菜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姜叶的遮荫为蕺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也利用了姜收获后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姜地的利用率。在实施“名特优蔬菜无公害栽培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中,积极地推广应用了生姜套种蕺菜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西省万载县自1999年至今一直进行有机蔬菜生产,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01年至今黄瓜已连续9年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2009年栽培面积为10.52公顷,亩产量一般达3000~4000千克。有机黄瓜经盐渍加工后远销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售价是常规黄瓜的2~3倍。1.定义有机黄瓜生产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2092/91》进行黄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生姜用途增多,市场需求增大,种姜已成为部分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但生姜生育期较长,净作栽培土地利用率不高。根据生姜喜阴湿温暖,不耐强光和炎热的特点,与高秆作物玉米配置间作,两者相得益彰,达到姜、玉双丰收。为此,特于1997年在太拥乡南良村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间作的667m2产生姜1455kg、667m2产玉米528.7kg,对照净作生姜667m2产1418kg,间作比净作667m2净增值708.44元(玉米、生姜均按市场最低价1.20元/kg和2.00元/kg计)。下面就其栽培技术作一概述。1土地选择选择肥…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对湖南省47份生姜种质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和10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以期探索湖南省各地生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及变异特性,为湖南省生姜种质评价与新品种创制提供理论依据。用Excel及SPSS等对调查收集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生姜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为13.22%~40.13%;聚类分析中,47份生姜资源分为2类4个亚组,其中第I类群的41份资源为密苗型资源,第II类群的6份资源为疏苗型资源,亚组I和亚组IV近似纺锤状;亚组II和亚组III近似灯泡状;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078%,分别命名为高产型形态因子、低产型形态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因子;相关性分析中,根状茎、株形、地上茎、子姜、叶部等形态因子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和主茎叶数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植株高大,分枝少,地上茎粗壮,根状茎、子姜粗长的品种单株根状茎质量相对更高;通径分析中,主茎叶数、分枝数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而根状茎、地上茎粗、子姜长、株高等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生姜植株高大、地上茎秆粗壮、分枝少、叶片较少,根状茎粗长、子姜长的生姜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该试验解析了湖南省生姜资源各主要农艺性状对根状茎质量形成的贡献大小,为更好地指导湖南省生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筛选金针菇、花生、姜、蔗糖添加量,获得金针菇花生姜撞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金针菇6%,花生3%,姜4%,蔗糖8%为最优配方,且这4个因素对产品品质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依次为蔗糖>姜>花生>金针菇;金针菇6%,花生3%,姜2%,蔗糖8%为最适配方,甜味略强,成本略降;将牛奶混合液进行巴氏杀菌,冷却至75℃后,快速冲入盛有姜汁的容器中的冲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生姜具有药用、调味等作用,可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其香气及部分风味取决于姜精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类等,这些物质尤其是姜精油与姜辣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生姜加工产品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我市是山东省主要产姜区之一,栽培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过去以春播为主,一年一作。自80年代初期进行了麦田套作两熟的试验和示范,在良好的共生期的技术调控下,均收到姜麦双丰收的效果。1989~1991年全市生姜平均亩产1500~1800公斤,小麦亩产250~300公斤。1990年全市麦套姜达2.5万亩,占生姜栽培面积的8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叶叶 《种子科技》2022,(13):57-59
生姜也被叫作大姜,属于一种宿根草本类植物,生姜中有很多营养成分,在经济作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姜营养丰富,味道辛辣,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之一。生姜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温排汗,增进食欲,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针对生姜的特性,要合理进行栽培管理,提升产量。文章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生姜高产栽培技术,阐述了具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