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州食物氮足迹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广州城镇居民食物氮足迹,探讨城镇化与食物氮足迹之间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09年广州市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随消费模式变化,2009年回归至较合理水平,为3.75 kg(N)/年;目前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下降至25.98 kg(N)/年,低于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广州人均食物氮足迹已越过拐点(PGDP 10 560元),但食物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仍然存在。氮足迹分析有助于评价食物消费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为指导转变人类不合理的、环境负荷过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禽蛋供需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蛋在中国城乡居民食物营养中地位重要。禽蛋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优良蛋白质、脂肪、类脂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且其消化吸收率非常高。中国自1985年禽蛋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之后,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产蛋大国的地位,人均占有量也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禽蛋的消费和人均占有量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禽蛋供需预测不仅事关中国城乡居民食物营养供应,而且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飞跃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8-5790,5809
依据1999~2008年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对所选取的逆向指标运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采用指数法对所选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年为单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相关数据FB;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4个参数;通过分析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减缓,同时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安全度值为0.645,仅仅处于弱度安全区域,需要加强监控和维护。  相似文献   

4.
借助N-Calculator模型估算了2000-2014年兰州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分析了其变化特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在9.734~12.779 kg(N)/a波动,平均为10.655 kg(N)/a;农村居民在8.810~11.311 kg(N)/a波动,平均为10.194 kg(N)/a。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与社会经济因子恩格尔系数、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农村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人类对滩涂进行围垦开发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通过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对丹顶鹤越冬分布影响的调查,得出鹤群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人工湿地丹顶鹤的越冬分布随其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安全度、食物和水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统计年鉴》(2006—2015年)中的种植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要素综合评价法对江西省种植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的种植业总面积先快速减少后略微上升,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面积稳步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缩减严重,瓜果蔬菜的面积略微波动。2006—2015年种植业结构的综合评价系数为3.155 8~3.746 5,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地区,应加大种植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5~2009年盘锦市大洼县气象站的地面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回归分析、5年滑动平均分析、Mann-Kendall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5年盘锦市最高、最低气温序列的年、季周期变化的趋势及气温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55~2009年盘锦最高、最低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99%的置信水平下,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5和0.48℃/10年。最高、最低季气温变化特征:冬、春、秋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冬季最低气温季平均贡献最大;年最高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在1991年;四季最低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集中在1982~1984年,较辽宁省平均水平提前2~4年;四季最高平均气温变化较无规律。  相似文献   

8.
食物波动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研究粮食波动的较多,但研究食物波动的较少,为了解决各类食物的可加性问题,现将各类食物产量均转化成热量。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江西食物总量、食物种类及各地级市食物总量的波动问题,选择了食物波动指数、变异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波动分类。经研究初步认为,江西各类食物生产的稳定性大致为:粮食>油料>肉类>糖料>蛋类>水果>牛奶,这说明目前江西的三大主要食物(粮食、油料、肉类)生产稳定、安全性好。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11个地级市食物总量波动(1991~2003年)分为6类,从Ⅰ类至Ⅵ类稳定性依次下降,宜春为Ⅰ类地区,吉安、新余、景德镇、赣州为Ⅱ类地区,南昌、上饶为Ⅲ类地区,鹰潭、抚州为Ⅳ类地区,九江为Ⅴ类地区,萍乡为Ⅵ类地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生产省域尺度上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分别位于全国第1位和第4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位于全国第14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位于全国第4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阳市2008年小麦苗情分析及冬前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市地处东经110°58′~113°49′,北纬32°11′~33°48′,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1/3,辖10县2区1市,土地面积2.65万km2,耕地面积94.1万hm2,人口1085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年平均气温15.2℃,降雨量800~1200mm,无霜期220~240d。小麦年播种面积近千万亩,虽然全市小麦总量较大,但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小麦亩产341.4kg,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7kg,除自然条件、投入不足外,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偏低。小麦产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星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基础脆弱,影响全国粮食安全状况。测算了我国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需平衡缺口及各主销区的粮食缺口程度,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主销区粮食产需平衡缺口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主销区粮食产需平衡缺口越来越大,但各主销区粮食缺口程度有所不同。北京和上海为极大缺口区,平均粮食产需平衡缺口率超过70%;天津和广东为较大缺口区,平均粮食产需平衡缺口率为40%~43%;浙江和福建为大缺口区;海南省为一般缺口区。粮食产量、口粮消费量、间接粮食消费量和城镇人口比例的变化对主销区粮食产需平衡缺口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缩小主销区粮食缺口,主销区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主销区居民对畜禽水产品和大豆油等的间接粮食消费增加会加剧粮食缺口扩大。鉴于此,提出促进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实现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早果菜-水稻-秋冬果菜三熟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罗句的"天然温室"优势,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不同的蔬菜淡季,向市场提供商品蔬菜,2003年开始进行早果莱-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2007年示范面积163.3hm2,平均三季产值迭6617元/667m2;带动面积700hm2,三季平均产值5880元/667m2.一年三熟667m2最高产值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系统及其子系统安全水平,识别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障碍因子,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建立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就中国粮食安全(2000—2020年)进行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安全总体水平可以分为缓慢下降、较快上升、快速发展和迅速提升四个阶段;2)从5个子系统来看,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子系统水平呈较快上升态势,质量安全子系统水平呈先较快下降而后缓慢上升态势,生态安全和流通安全子系统水平基本稳定且呈缓慢上升态势;3)从障碍因子诊断来看,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数量安全和资源安全等供给性因素,向质量安全、流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性因素过渡。中国应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新观念、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4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10年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研究期内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趋好态势,其中,2001—2007年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持续上升,从Ⅲ级水平迅速转变为Ⅱ级水平,2008年出现波动性下降,又回到Ⅲ级,2009年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开始好转,变为Ⅱ级;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客观合理,方法简单、易操作,又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2009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分析计算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度平均水平为0.1417,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县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为0.14,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特征;耕地利用集约度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主要地级市(包括加格达奇区)及其周边县市,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部和东部;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主要受区位条件、自然特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贵州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净流出人口现状的分析,探究人口流出对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净流出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从空间上看,由于人口净流出,使贵州省粮食富余县市粮食富余总量增加,更好填补了缺粮县市的粮食缺口.通过粮食的空间调配使全省实现区域上的粮食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山西省粮食种植及供给能力状况的基础上,借助山西粮食生产能力和常住人口总量数据,计算得出粮食自给率为88.21%,年粮食缺口约为170万t,粮食供给小于需求。接着,探讨了山西省粮食安全面临粮食生产与需求失衡、粮食品种结构失衡、成本及价格水平偏高、粮食安全意识普遍淡化的困境,提出增强粮食自给水平、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强化粮食安全意识等建议,以期为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了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内涵,建立了可量化的我国可持续食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食物安全的水平,质量和可靠性一直稳定提高,并基本处于安全状态,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则出现波动和下降的趋势,我国食物安全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储备农业生产能力,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这是我国未来否实现可持续食物安全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