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LKB水平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10-11月龄团头鲂(全长14-16cm)的11种组织——白肌、晶体、脑、脾、肾、性腺、心、肝、鳍、红血球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作电泳,再用LKB激光光密度计对同工酶的迁移率及活性作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迁移率和活性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用LKB水平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10-11月龄团头鲂(全长14-16cm)的11种组织——白肌、晶体、脑、脾、肾、性腺、心、肝、鳍、红血球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作电泳,再用LKB激光光密度计对同工酶的迁移率及活性作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迁移率和活性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刀鲚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5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H-c基因的表达。(2)刀鲚鳃、肌肉和肝脏3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尾鳍、卵巢细胞DNA含量(P0.05);测定的鳃、肌肉和肝脏组织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的比值依次为2.16、2.19和2.22,即刀鲚为二倍体鱼类。此外,肝脏细胞容易从组织上脱落,较易制成单细胞悬液,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如果要保持生物体健康存活状态,则剪取小部分尾鳍进行倍性分析为宜。研究亮点:首次报道了刀鲚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组织分布、活性扫描及细胞核DNA含量。研究发现,刀鲚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刀鲚是二倍体鱼类,肝脏细胞是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这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光密度扫描的方法,对中国林蛙6种组织器官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3种基因(Ldh-A、-B、-C)编码的LDH 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 LDH 同工酶差异显著,其中心肌以 LDH_2、LDH_1活性最高,骨骼肌、肝脏以及脑组织以 LDH_5活性最高,LDHc 仅出现在肝脏及骨骼肌中。  相似文献   

5.
水貂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pH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成年黑色水貂体19种组织的LDH同工酶的谱带分布和相对活性。水貂体19种组织LDH同工酶电泳图象有明显差异,显示出它们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水貂大脑,肾脏、脊髓、肾上腺等组织的LDH_1和LDH_2同工酶相对活性较高,如肾脏B亚基相对含量为75.56%;而肝脏、眼晶状体、骨骼肌等组织LDH_5相对活性较高,如肝脏组织A亚基为93.83%。高pH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观察到水貂横膈肌LDH_5同工酶由5条亚带组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橄榄蛏蚌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研究了橄榄蛏蚌闭壳肌、斧足、鳃、肠道、外套膜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电泳酶谱和活性。结果表明,橄榄蛏蚌5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共检测到5条酶带,5种同工酶在闭壳肌中均有表达,在肠道和鳃中只检测到2种,在外套膜中检测到1条酶带;苹果酸脱氢酶检测到4条酶带,其中闭壳肌含有4条谱带,鳃、斧足和盲肠具有3条谱带,而外套膜具有2条染色很浅的微弱带。可见2种同工酶的分布均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以口虾蛄为材料进行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肌肉、心脏、腹鳃、肝胰腺及眼球5种组织器官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肌肉、腹鳃、肝胰腺和心脏中有2条酶带,眼球中只有1条酶带,心脏中的谱带表达最浓,而腹鳃中的酶带表达最弱.  相似文献   

8.
口虾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口虾蛄为材料进行研究,用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法,对其肌肉、心胜、腹鳃、肝胰腺及眼球5种组织器官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肌肉、腹鳃、肝胰腺和心脏中有2条酶带,眼球中只有1条酶带,心脏中的谱带表达最浓,而腹鳃中的酶带表达最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拉萨裸裂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并比较了拉萨裸裂尻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条、12—13条、14—15条、11—13条和10条; MDH酶带数分别为1条、1—3条、1条、1—3条和5条,拉萨裸裂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双须叶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双须叶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须叶须鱼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双须叶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能力对卵泡发育及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关键的调控因子尚不完全清楚。笔者前期的研究表明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基因参与细胞的脂类代谢,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结果亦显示LKB1敲除可引起小鼠卵巢早衰,表明LKB1对维持卵巢的功能很关键,其在颗粒细胞的确切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LKB1在牛卵泡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为母牛繁殖生理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LKB1蛋白在卵泡中进行定位研究;同时分离培养牛原代颗粒细胞,并以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蛋白作为标记基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颗粒细胞及纯度;然后以原代颗粒细胞为模型,采用siRNA沉默LKB1的技术,利用qRT-PCR方法检测LKB1功能缺失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腺病毒过表达LKB1,qRT-PCR和ELISA技术验证LKB1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雌二醇分泌。【结果】 1) LKB1蛋白在卵泡中的细胞均表达,但颗粒细胞的染色信号强于膜细胞,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显示颗粒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膜细胞。2) 分离培养的牛原代卵泡颗粒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多呈圆形,能被颗粒细胞标志基因FSHR抗体标记。3) RNAi技术能显著抑制LKB1的表达。与对照相比,siRNA1和siRNA2干扰LKB1的效率分别为48% (P<0.05)和52% (P<0.05);沉默LKB1显著降低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 STAR (P<0.01)、CYP11A1 (P<0.01)和CYP19A1 (P<0.05)的表达,分别下调了约为对照组的60%、80%和50%。4) LKB1过表达腺病毒及对照组对颗粒细胞均具有高的感染效率,LKB1过表达效率高达10倍(P<0.01);过表达LKB1显著上调STAR (P<0.01)、CYP11A1 (P<0.01)和CYP19A1 (P<0.05)的表达,进一步研究显示LKB1基因功能获得促进颗粒细胞雌二醇的分泌(P<0.05)。【结论】LKB1在卵泡颗粒细胞中高表达,促进类固醇激素生成基因STAR CYP11A1CYP19A1的表达和雌二醇的分泌。本研究将为LKB1调控牛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功能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叶 枯病菌糖酵解途径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与乳酸脱氢酶(LDH)及TCA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菌体代谢旺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5种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提取物处理组菌体5种酶活性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处理24 h的SDH活性与处理48 h的HK、PK、MDH活性均已降至为零,而处理48 h 的LDH活性仅为对照组的14.09%。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5种酶的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严重干扰了叶枯病菌菌体糖酵解途径与TCA循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对土壤中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3种浓度毒死蜱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5 mg/kg、2.5 mg/kg和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影响不同.0.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激活作用,2.5 mg/kg、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是抑制-激活-恢复对照水平的过程,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高激活作用时间比2.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向后推移.在土壤培养1~7 d,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土壤培养7~28 d,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加,至28 d时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8 d后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对照水平.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培养1~21 d内的抑制作用,而后对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A unique form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was observed in the starch-gel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of adult human testes. It was present in sperm, but absent in prepubertal testes. Its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heat stability, kinetic behavior with pyridine nucleotide analogs, and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diethylaminoethyl cellulose were intermediate to those observed for 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zymes 3 and 4.  相似文献   

16.
Evolution of malate dehydrogenase in bir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eart extracts from over 100 species of birds were subjected to starch-gel electrophoresis at pH 7. The "supernatant" form of malate dehydrogenase, an enzyme present in every extract, was then located on the gels by a specific staining method. The mobility of this enzyme shows very little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Nearly all birds tested have a supernatant malate dehydrogenase that moves as fast as the chicken enzyme. Those species with an enzyme of unusual mobility are of taxonomic interest. For example, hummingbirds and swifts, which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two suborders of Apodiformes, are unique among the birds tested in having an enzyme that moves 63 percent as fast as the chicken enzyme. This finding appears to confirm the unity of the Apodiformes, an order whose unity has long been open to question. Similarly all families tested in the shorebird order (Charadriiformes) are unique in having an enzyme that moves 55 percent as fast as the chicken enzyme. The unity of this order was also previously open to question.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甲基营养菌转录因子亚文库及筛选与甲醇脱氢酶启动子DN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甲基营养菌MP688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关键词对全基因注释信息和转录组结果进行搜索,找到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通过PCR获得目的片段并构建一系列转录因子亚文库,利用细菌单杂交系统筛选转录因子亚文库找到与甲醇脱氢酶启动子具有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成功构建完成含有32个转录因子的亚文库,建立了甲基营养菌中细菌单杂交筛选方法,通过该方法筛选出2个与甲醇脱氢酶启动子具有强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基因。对于基因组已测序的细菌来说,构建转录因子亚文库筛选效率要优于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细菌单杂交系统能成功用于甲基营养菌,并能快速高效地筛选与启动子具有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这一方法的建立,为阐明甲醇脱氢酶在甲基菌生长和代谢产物合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农田土壤酞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污染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法,在土壤受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s(2-ehylhexyl)phthalate ester,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ester,DBP)2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单一和复合不同污染水平下,测定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对这2种化合物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浓度小于10 mg/kg的DBP和浓度小于20 mg/kg的DEHP对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浓度为20 mg/kg时DBP对土壤脱氢酶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在DBP浓度为20 mg/kg时土壤蛋白酶短期内有明显的激活效应;当土壤中DBP或DEHP污染浓度大于或等于50mg/kg时,土壤蛋白酶与土壤脱氢酶均被显著抑制;DBP与DEHP复合污染对土壤脱氢酶表现出协同抑制效应,而对蛋白酶没有类似的效应特征,主成分分析(PAC)也佐证了以上结果。因此,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可以作为土壤酞酸酯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学指标,但对酞酸酯不同污染水平,这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响应特征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生育期间根系脱氢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红四氮唑法(TTC法)对冬小麦根系脱氢酶活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根系脱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可能与新根的比例下降和老根的比例提高有关;施氮较多的处理,各生育时期的根系脱氢酶活性均较高;播期较晚的处理,在返青期前根系脱氢酶活性高于早播处理;不同品种之间的根系脱氢酶活性也存在差异;根系脱氢酶活性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粒产量也呈正相关关系。文中还对脱氢酶活性作为根系活力指标的可能性及通过栽培措施调控根系和地上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小底泥中重金属的活性,实现底泥回田再利用,以洞庭湖重金属污染底泥为实验对象,探究以Na Cl和壳聚糖改性沸石改良的底泥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沸石改良底泥添加后,土壤中水溶态金属浓度减小。Na Cl改性沸石处理组(沸石/底泥质量比3/7)和壳聚糖改性沸石处理组(沸石/底泥质量比1/9、3/7和6/4)中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微生物量C/N比最大提高至原来的2.8倍。壳聚糖改性沸石添加底泥对土壤生物酶影响较Na Cl改性沸石明显,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随壳聚糖改性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明显提升,壳聚糖改性沸石最大投加量组中(6/4)脲酶和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大1.1、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