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植物开花机理,长时期以来,一直是植物生理学界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甜菜的开花机理,国内外都作过一些试验,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50年代以来,在我国书刊上所发表的有关著作中,多数是引用了苏联人在40年代根据“阶段发育”学说提出的甜菜发育条件。可是在70年代,我国一些单位进行的有关甜菜开花控制技术和南方繁种的研究中,所出现的许多现象,都是引用“阶段发育”的理论和条件所无法解释的。因此,我们以甜菜育种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对甜菜抽苔开花的环境条件和控制技术,进行了一些试验和验证工作。本文主要根据1972~1980年间所进行的各项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对甜莱的抽苔和开花问题,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甜菜的开花习性研究,我国部分省、区的有关人员曾相继做过观察与报导。为探索江苏省南繁生产基地甜菜露地越冬种株开花结实规律,我们进行了二年多点观察,并就江苏省的气候条件对甜菜开花的有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开花规律提出应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其有待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引种在我国甜菜生产和育种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认为今后甜菜引种的方向,是加强多粒种类型二、四倍体资源、单粒型品系尤其是雄性不育以及抗抽苔品质、红甜菜和野生甜菜资源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甜菜早抽薹与抗早抽薹性研究初报张春来,张文彬(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糖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为营养生长期,形成莲座状叶丛和肥大直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期,进行抽薹、开花和结实,但在甜菜生产田中,也常常发现有当年抽开花的植株,也称早抽。一般年份早抽...  相似文献   

5.
茶树成花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花器官的形成在遗传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茶树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开花多、花期长的特点。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在杂交育种中,茶树又具有自交不亲和与结实率低等特点。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树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时间、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为茶树良种选育、绿色高效生产和育种效率提高等提供理论基础。目前对茶树成花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结合其他植物成花调控最新研究进展,从开花诱导、花芽分化与发育机制方面对茶树开花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者经过实地详细观察,说明了呼和浩特地区甜菜种株开花的特点,以及甜菜种株开花受温、湿度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密切相关关系、湿度为影响甜菜种株开花数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及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差异,以自育的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系)TB9-CMS和保持系(O型系)TB9-O为试验材料,在甜菜花芽分化、现蕾初期、开花初期分别进行4次花蕾取样,电子显微镜观察花药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甜菜单胚CMS系与O型系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甜菜单胚CMS系花药壁产生初始期与O型系相似,但小孢子母细胞的数量较少,液泡化明显;绒毡层发育初期也形成乌氏体原始颗粒,但仅维持初始状态而停止发育;绒毡层在四分体期收缩离位,瓦解内移;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较厚,小孢子逐渐变异开始退化。观察还发现,甜菜绒毡层细胞间以及形成四分体的胼胝质壁间有胞间连丝结构。  相似文献   

8.
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材料H90S温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9年。对H90S进行了分期播种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型核不育系H90S在开花进程中.不育度随开花进程的延伸而逐渐下降.随着分支所在位置的增加而降低。H90S在经过16及24h光照处理后.株高增加.出苗至初花日效减少.出苗至成熟日效缩短.不育度明显降低。不育栋串与花芽分化始期气温、花芽分化期光照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不育度与初花期气温、花芽分化期至初花期活动积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花芽分化期光照时效及初花前光照时效之间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甜菜当年抽薹开花诱导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类型甜菜品系及不同苗龄幼苗光温诱导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菜品系、不同苗龄的幼苗均表现出随着光温诱导时间的延长,其抽薹率、开花率和结实率均有提高;但不同类型品系之间对光温诱导的敏感性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系幼苗的不同苗龄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饲料甜菜品系HSLTC在诱导80d以前各期的抽薹率明显高于糖甜菜品系DP10,但其开花率和结实率在各诱导时期均明显低于DP10。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各品系的抽薹率、开花率和结实率有所递增,糖甜菜幼苗的光温诱导时间以110d左右为宜,饲料甜菜应不少于130d。  相似文献   

10.
1、植物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及脱落酸(Abscisjc acid)诱导甜菜幼苗抽薹及开花的效果本报告对植物赤霉酸及脱落酸诱导甜菜幼苗抽薹及开花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单独进行赤霉酸处理的情况下,也能诱导甜菜幼苗抽薹,但如果在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后再进行赤霉酸处理,抽薹茎的伸长就更明显。此外,在赤霉酸处理前先进行脱落酸处理,抽薹茎的长度和开花率都比只进行赤霉酸处理的值要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密地区近年来甜菜制糖事业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甜菜产量和含糖量不稳,给制糖工业带来较大的困难。当然甜菜的产质量变化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象甜菜褐斑病、虫害以及栽培条件等,但气象因素也是重要方面。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以便从中摸出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我们将山东省高密地区1972年至1982年气象条件与甜菜产量、含糖率作以初步分析(表1、图一)。  相似文献   

12.
常规杂交是甘蔗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开花诱导是亲本杂交的关键。花芽分化和花序发育对甘蔗开花至关重要,但目前笔者们对这一过程还缺少必要的了解。本研究以当前甘蔗主栽品种粤糖93-159为材料,对其茎尖分生区花芽分化及花序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甘蔗开花过程可明显划分为6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甘蔗分生区维持营养生长;花芽分化阶段——生长锥分生区膨大,产生花序分生组织;枝梗分化阶段——分生区周围的褶皱分化产生一次、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小花原基分化阶段——沿枝梗产生的小穗分生组织分化出2朵小花分生组织;花器官分化阶段——小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典型花器官;成熟阶段——抽穗开花,可以授粉。此结果揭示了甘蔗花发育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变化,可为甘蔗开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锦绣杜鹃花芽分化与叶片物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锦绣杜鹃的花芽分化结构变化,测定来自不同开花率的植株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初步探讨这些物质变化与其花芽分化过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的锦绣杜鹃在6月下旬开始花芽形态分化,约40 d形成完整的小花结构,8月中下旬出现肉眼可见花蕾。锦绣杜鹃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高成花率植株的功能叶中干物质含量趋于稳定。蛋白质含量出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起伏变化,直至花芽分化完成后再一直回升趋于平稳;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再回升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再回升的变化。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在花芽分化前的快速有效积累和后期的有效利用,对锦绣杜鹃花芽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植株成花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甜菜是我国解放后大力发展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研究甜菜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和有关外界环境条件对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既是制定丰产高糖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又是甜菜合理区划和选育适合当地良种的基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1952至1959年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Konishi(1956)有系统地研究了生长素及其代谢作用对于植株开花形成和茎伸长的效应.从抽苔植株茎扦条的顶端至基部切割其韧皮部,其IAA或者NAA的运输总量比丛生植株的多.当植株在长日照状态时,其基部生长素的总量和生长索扩散的数量逐渐地增高.植株在长日照处理后不久,IAA氧化酶的活力下降.他断定,抽苔植株的生长和素含量比丛生植株的多,是由于减少了IAA氧化酶的活力.他还报道,大约在2个月内每天喷布IAA,诱导了丛生植株抽苔和花蕾形成.Liverman和Lang(1956)应用IAA处理在长光周期初期条件下的植株,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但植株开花的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6.
关于花生花芽分化发育时期的划分,国内外都有报道,尽管对花芽分化所划分的期数还不统一,但对花芽分化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至于花芽分化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为了摸清其分化的规律,1982年秋至1983年秋共三造根据华南师大罗葆兴和广东农科院经作所叶柏荣等同志对花芽分化发育时期所划分的期数,观察了花芽分化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明水县气候、土质条件适于发展甜菜生产,但近几年甜菜产量波动幅度较大,1990年总产量是1989年的3倍多。为了摸清甜菜生长规律,找出产量波动大的原因,我们对近两年甜菜生长情况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甜菜是二年生作物,在其生活的第一年里主要进行营养生长,但甜菜营养生长的规律和时期,在外观上不够明显。为定向控制甜菜营养生长进程,以便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63至1965年着重研究了北方春播甜菜根叶增长、糖分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等规律,并且研究了植株内部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三年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基本上摸清了甜菜生长的规律性,划分出甜菜营养生长的四个时期,即苗期:甜菜组织分化和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甜菜制糖工业的迅速发展,新、老区的甜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所需种子亦大为增加。目前,甜菜种子亩产变动于200—300斤之间,尚有增产潜力。甜菜种子产质量受母根培育条件、贮藏技术、栽植质量、施肥水平、病虫害防治、灌溉、田间管理等诸因素影响。所谓无效种株可分为两类:一是无苔植株(亦称顽固植株);二是抽苔不实植株。尚有发育迟缓,结实状况介于不实株与正常结实株之间的中间类型,称为晚育株,其种球多半小而空秕,丧失种用价值。于目前生产条件下,在一般甜菜采种田中约  相似文献   

20.
甜菜生长发育是一连续数量化生理变化过程,在前人对甜菜生长规律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定量化分析甜菜的某些营养生长特性,为甜菜栽培和育种提供某些相关的理论基础,我们从1990年起连续两年对甜菜营养生长特性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