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贵州省农村户用型沼气池建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小型沼气工程联户供气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疆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为例,探索农村户用沼气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对2014年新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所带来的节能减排量进行了估算和效果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得出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研究结果表明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既能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还能够减少化石燃料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及推广不仅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解决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户用沼气池完成建设后,如何运营直接关系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了户用沼气池后续管护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介绍四川省4种后续管护典型模式,以期对十四五规划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沼气》1998,16(4):35-35
四川省营山县在“九五”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中把沼气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到目前为止,农村新建规范化小型高标准沼气池3215户,年产沼气96.5万m3,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65处,总容积2350m3,80%的净化池回收利用了沼气。在发展沼气事业中,我们没...  相似文献   

5.
该篇调查报告介绍了江油市三类建池材料的农村户用沼气池 ,在"5.12"汶川地震中毁损的宏观情况和微观情况,根据统计相关数据和分析地震毁损情况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沼气池抗震能力四点建议.希望为农村户用沼气池抗震设计、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志泉 《中国沼气》2008,26(1):49-50
本文就当前大力推进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农村大力推进户用沼气池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解决生态家园建设的突破口,从农村能源不合理消费的角度出发,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户用沼气池确属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上促养殖业,下带种植业;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好方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能源是一项长期工程,沼气池建设、使用、管护更是一项永久性工程,所以重视农村能源机构建设,在农村推广小型公益事业等,就不能以短期项目的实现为目标,而更应该有理性地发展、有规范的管理、有健全的机构。  相似文献   

7.
户用沼气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户用沼气池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以中国农村8m3户用沼气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方法对户用沼气池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m3户用沼气池全生命周期(功能单元为400m3沼气)对环境影响负荷为1.641 8人当量,各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贡献大小依次为富营养化、全球变暖、酸化。生命周期成本为3 082元,经济收益为835元,成本回收期为3.69年。基于上述分析得出沼肥的不合理利用和沼气池建设材料的弊端是影响沼气池环境排放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户用沼气行业减少环境排放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性能源的普及和种养结构的调整,使农户对户用沼气池的能源依赖性逐步弱化,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逐年降低,闲置率和废弃率逐步升高,需要及时盘活现有沼气资源,妥善处置闲置废弃的沼气设施,发挥其综合效益。【方法】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以户用沼气建设时间早、涉及范围广、有养殖条件的云南省峨山县作为“一低两高”现象的调查对象,了解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现状,对现有“沼改厕”处置方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处置后出现的难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丰富“沼改厕”模式下的处置方式。【结果】农户用能结构和户用沼气池能源属性的改变,是导致户用沼气池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改建厕所,每个厕所可节约50%的成本,从而盘活当地沼气设施资产约540万元,不仅有效盘活了农村废弃闲置沼气资产,还可以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建设提供助力。【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农户对户用沼气池的使用与认知水平,因地制宜推进“一池多改”模式,并建立“一池多改”后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海龙 《中国沼气》2009,27(5):51-52
后续管理是确保农村户用沼气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近年户用沼气池建设数量的增加,后续管理愈显重要和突出。笔者根据基层实际,探讨了一些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旨在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农村沼气池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状态,率先开展的农村户用沼气CDM项目开发工作,对贵州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部回流沼气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照锋  王立录  张建锋  张乐  林娟 《中国沼气》2012,30(1):31-33,41
文章针对国标沼气池和旋流布料沼气池存在的料液循环不畅、结壳等问题,依据山区农家小院特点和户外养殖习惯,集成组装了"上部回流三位一体"沼气池技术,重点解决了沼液冲圈冲厕、沼气池料液循环不畅、浮渣结壳和冬季增温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动加热恒温系统是沼气反应装置的主要工作部件,该系统设计的好坏,将决定料液是否能够高效稳定的产生沼气。而系统设计的好坏取决于工作原理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工作部件的参数选择是否正确。为此,本文详细论述了自动加热恒温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合理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的参数,为本系统的加工、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养殖业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浙江省海宁市同仁养殖园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日处理养殖污水60余t,年处理量达2.37×104t,可每年节省开支1.9万元。日产沼气500 m3,用于发电,年可发电32万度,每年可创收12.8万元。太阳能集热装置100.8 m2,每年可节省开支1.26万元。年产有机肥480 t,每年仅有机肥一项的收入就可达到28.8万元。沼液经管道输送,作为附近10 hm2示范桑园及13.3 hm2稻田有机肥,又可为农民节约2.8万元。沼液、沼渣等的使用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萍  王效华 《中国沼气》2007,25(2):31-33
利用环境经济学中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且将环境效益考虑在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用沼气池建设有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沼气发酵接种物对沼气及沼液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新鲜的猪粪为原料,以崇明前卫村沼气池中正常发酵的沼液为接种物,利用自制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开展了沼气发酵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驯化过的接种物有利于提高沼气产气量和产气中甲烷的含量,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沼液中的营养成分.通过上述研究,为沼气的工业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代德超  王敬堂 《中国沼气》2006,24(1):34-35,51
随着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病态池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本文就如何分辨沼气池和输气线路病态、确定病态沼气池的病态类型、查找病态池漏水漏气部位及维修病态池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户用沼气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华北地区户用沼气技术应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华北地区户用沼气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SBR处理猪场沼液运行工况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场废水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具有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虽然其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但在后续好氧处理中更难为微生物生长利用.文章拟通过SBR处理猪场沼液运行工况优化研究,以期改进处理效果,为规模化猪场沼液达标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沼气池产气慢且少的特点,结合日照特点,设计了由太阳能温室和集热室两部分组成的太阳能双效增温沼气系统。利用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沼气系统的热平衡方程,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太阳能双效增温沼气系统内各部分的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农村沼气池使用中,每年最少要进行两次的集中大换料,日常还要不断加料补充新鲜的发酵原料,以保证足够浓度的新鲜原料供微生物分解代谢产生足量的沼气供农户使用。近年来,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分散的畜禽家庭养殖模式正逐渐被畜禽规模化集中养殖模式所取代,部分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农村沼气池出现了发酵原料短缺的问题,为保持沼气池正常使用,需购买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补充发酵原料。而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日常加料机械,只能靠人工方式加料,极为不便。为此,开发了一种挤压式加料机械,通过对畜禽养殖场提供的畜禽粪便加水搅拌稀释,使用挤压装置,通过沼气池加料口管道加入沼气池内,这一加料过程在沼气池封闭状态下进行,不影响沼气池正常使用,且实现了整个加料过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