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公害茶叶是指不含污染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符合有关标准并不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类茶叶产品。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态茶或低残留茶,基本属于无公害茶叶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茶叶生产也在全国各地成为一个热点,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而农药残留是影响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在病虫防治中科学施药或少用农药就是其中之一关键问题。竹山县是湖北的重要产茶区之一,也是中国高山型生态绿…  相似文献   

2.
豇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菜农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无公害长豇豆生产,至2003年仅丽水市莲都区豇豆播种面积达3 500hm2,产量近10万t,产值近亿元,长豇豆已成为丽水市效益农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茶,诞生在中国西南部,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唐时,茶在中国四川一带已成为“比屋皆饮”之物。自唐至今,历经1200余年,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首,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4.
朱方宇 《植物医生》2004,17(3):18-18
辣椒茶黄螨又叫侧多食跗线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在遵义县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若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对路,将造成辣椒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及时有效地防治辣椒茶黄螨,是辣椒获得丰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昌是个古老的茶区,有据可查种茶与制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时以生产珠茶与烘青,以后少量生产红茶。解放后,新昌以生产珠茶为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茶区均以划区生产单一茶类,新昌也不例外,仅产珠茶一种。几十年来,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在很长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6.
茶蚕(AndracabipunctataWalker)是我国山区茶园主要害虫之一。茶蚕颗粒体病毒制剂(AbGV)对茶蚕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为了明确05%AbGV悬浮剂、05%AbGV复合液剂不同贮存期防治茶蚕效果和对茶园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消...  相似文献   

7.
夏英三 《植物医生》1997,10(6):23-25
山东省自1958年冬开始“南茶北引”迄今茶园面积已达10万余亩.特别是近年大棚菜的开发,带来较高经济效益,茶园面积稳中有升,茶树长势喜人.然而,由于茶树引种时将单食性的茶细蛾,寡食性的茶叶瘿螨等带入,本地的茶尺蠖、大豆尺蠖(Bormia selenaria Hubner)、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her von Roslertamm)、刺蛾类、蓑蛾类、蓟马类、潜蝇类等,也逐渐适应茶园生态环境而为害,造成虫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山东茶树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蚜、绿盲蝽、大蓑蛾、茶褐蓑蛾、茶尺蠖、黑刺粉虱等.对茶园害虫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川  朱瑜 《植物医生》2002,15(1):12-12
茶黄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 ,又名白蜘蛛 ,是世界性的主要害螨之一 ,食性很杂 ,繁殖较快 ,危害严重 ,寄主约有30多个科70多种植物。主要有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菜豆、黄瓜、萝卜等 ,此外还有茶、烟草及菊属的多种观赏植物。近年来 ,茶黄螨在茄、辣椒等蔬菜上发生较普遍 ,尤其保护地苗期时发生严重 ,在苏北地区已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螨之一。1危害症状茶黄螨以成幼螨集中在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处刺吸汁液 ,尤其是在嫩叶背面取食 ,有明显的趋嫩性 ,植株受害后常造成畸型 ,受害叶背呈灰褐或黄褐 ,具油渍状光泽 ,叶缘向下卷曲…  相似文献   

9.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学名Agrocybe cylindracea(DC.exFY)R.Maire属担子菌纲、田头菇属,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比较成功的珍稀菇菌之一,仅古田县年栽培量就突破1亿袋,成为主栽品种之一。随着产业的发展,空间杂菌不断上升,给栽培袋带来严重污染,不仅使菇农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效益,因此,菌袋污染成为茶新菇栽培技术的焦点难题。笔者主要介绍茶新菇菌袋污染原因及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0.3%印楝素乳油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是融水县茶叶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已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寻求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药剂以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为害,作者开展了本试验.0.3%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对环境无污染,对茶叶产品无残毒.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0.3%印楝素EC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为大面积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Buzura thibetaria Oberhu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造成茶叶减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等省。幼虫咬食叶片,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茶叶减产60%以上,使茶叶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影响成茶品质。2010年铜仁地区老山口茶场暴发茶尺蠖.使十多年生的33.3hm^2茶园毁于一旦;2011年玉屏县亚鱼乡暴发茶尺蠖.55.3hm^2优质茶园被茶尺蠖啃食,形如火烧,无茶可采,只有全部翻犁重植,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2.
茶叶常见病害的种类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丽娟 《植物医生》2006,19(6):23-23
茶叶是我国古老的饮料之一,老少偕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清热、解毒、解乏等功效。但由于玉屏县茶园多采用密植型的种植方式,使得茶园病害有加重的趋势,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其常见病害有茶饼病、茶根癌病、茶炭疽病、茶圆赤星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的病虫害也日益严重,病虫害每年造成食用菌减产20%~30%,已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昭平县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茶叶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昭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茶园病虫的滋生环境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一些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茶角胸叶甲是昭平县茶园近年来发生成灾的新害虫,2005年以来均达到中等偏重的发生程度,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调查,总结出了茶角胸叶甲的一些发生特点,希望能够对该虫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3%啶虫脒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泽  彭萍  候渝嘉  胡翔 《植物医生》2005,18(4):29-29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发生危害较重的一种主要害虫,也是西南茶区优势害虫之一,年发生5~7代,为害时间长(6个月左右),给夏秋茶生产带来较大影响.3%啶虫脒乳油(acetamiprid)渗透力强,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传导3种作用,其毒理功能是使害虫中枢神经麻痹后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6.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我们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结合室内观察,对本地茶黄螨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生态、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  相似文献   

18.
我区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类常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1989年7月,笔者在本所应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20%菊马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类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发现茶黄蓟马为害何首乌。在野外条件下,调查了茶黄蓟马为害何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茶黄蓟马的防治方法,指导何首乌生产。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棉花生产已完成新一轮的品种更换,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抗虫棉主要是美国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GK系列品种,由于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国产GK系列抗虫棉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黄萎病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病害,控制该病的猖獗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作者研究制定了一套"以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经过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生产应用,表明是一个有效的新型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IPM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