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中国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概述 自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叩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起,就显示出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也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12亿个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穷、农村苦、农业真危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口基写信,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乡镇企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起步发展于70年代,大发展于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调整提高于90年代中后期,当前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农村工业发展趋势——小区综合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农村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的就业、吃饭问题了,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並且还是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这标明90年代农村工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根据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程和特点,本文对农村工业的空间布局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农村工业开发小区,实行小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是我国葡萄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巨峰系品种大发展以后的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是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安排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理想载体。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在发展的初期 ,时逢经济改革春风在中国大地刚刚吹起 ,整个市场商品的供给还很匮乏 ,尚处  相似文献   

6.
汪宏 《现代农业》2012,(6):83-84
私营企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壮大起来的,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进入90年代后,私营企业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重要支柱。一、大石桥市私营企业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业化是改造传统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如果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实现质的飞跃。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效应,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地踏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本文通过深入的实证考察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指出了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企业经营规模狭小、行业结构过度倾斜,无计划约束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並据此认为,乡镇企业的现行战略必须进行调整。同时提出了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必须选择农业工业与资源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摹础和前提,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工业化的差距.永登县作为甘肃省一个特色县,其农村工业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永登县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剩余劳动力、产业优化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效应,最后指出了应通过多种途径使永登县农村工业化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作为一个农业省 ,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在 80年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时期 ,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取得历史性进展 ,人们曾经对于农村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自8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慢了下来,甚至出现了停滞的趋势。其增长由1993年的65%下降到1999年的18%(世界银行报告,1999)。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其自身原  相似文献   

11.
作者是江苏省副省长,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江苏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明显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本世纪末全省1/3到1/4的地区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农业工业化正走向新阶段,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是源于中国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的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经济组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工业化和乡镇经济的主体.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镇企业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并确定新型发展模式,以适应新形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在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利于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朝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05-1606
对1951~2000年我国特大暴雨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特大暴雨次数显著增加,90年代河北特大暴雨次数显著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70年代特大暴雨发展到4~9月份,90年代10月份有特大暴雨发生。特大暴雨50年代出现年份最多的地点是辽宁、湖北,60年代是江西,70年代是山东,80年代是四川,90年代是河北。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重要支柱.改革开放20年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走向富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推进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不少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特别是小造纸对农村水域的污染,小水泥对农村大气环境的污染,小煤矿、小矿山对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已经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现状 南朝鲜是一个仅有9.8万平方公里,4361万人口的地区。在南朝鲜,乡镇企业是指座落在城市之外广大农村地区的、从业人员以农(渔)民为主的工业企业。60年代以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经济实力上讲,南朝鲜乡镇企业都是微不足道的。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乡镇企业艰难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很快,规模也不很大,但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进入80年代以后,南朝鲜当局  相似文献   

16.
<正>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乡镇企业走过了一段极其辉煌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一条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吸纳剩余劳动力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正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企业的第一次创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的从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体的中国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缩减了城乡差别,所以说乡镇企业的第一次创业取得  相似文献   

17.
发展"城市农业"是兰州农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依托城市功能的辐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条件下的具有超前性的农业形态,它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反映了农业进入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快后,现代农业与其它产业日趋融合而产生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农村经济形态,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现有的城郊农业概念是80年代提出来的,90年代是兰州城郊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现代城市功能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农业功能的日益扩展,城郊农业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呈现出局限性.一方面,城市经济向农村经济的渗透以农村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先的城郊界限越采越模糊,城乡对立分割的状态已逐渐被城乡间的协调和融合所代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强大辐射作用和现代农业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城郊农业概念已经容纳不了现代城市区域农业的内涵,再加上省会中心城市的强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辐射以及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使我市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全面进步,我市农业内涵的升级、发展城市农业成为必然,我市已具备了发展城市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略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研究快速推进,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及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部分时间,相关研究的注意力主要在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同时也出版了一些介绍合作经济理论的书籍。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专业合作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温州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浙南大地崛起。从1978年全市18个建制镇,发展到2007年的119个,在平原经济发达地带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的城镇集群。如今温州农村70%的人口,80%的工业产值,80%的社会商品零售额集中在建制镇,从而十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