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自然通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自然通风作为温室通风的首选方式,对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质热交换起着重要作用。对温室自然通风机理的研究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温室自然通风常用的方法——示踪气体法、能量(或质量)平衡法、CFD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CFD方法在未来园艺领域的应用前景,指出在温室微环境分布研究方面,CFD方法与示踪气体法和能量(或质量)平衡法相结合,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中,对改进温室结构设计和优化环境控制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连栋温室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状态下的通风率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通风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研究了2种通风状态下的质热交换过程,用外部气候条件(温湿度、光照、风速等)对连栋温室内部温度进行预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模拟2种通风状态下温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夏长冬短,为适应华南地区气候特点,设计并建造了华南型薄膜温室。通过温室屋面采用双弧面拱型屋面,温室顶部设计连片式电动外翻天窗,四周设计卷膜式通风窗,室内外设计遮阳系统,室内配置湿帘-风机系统等方法,提高温室降温效果。冬季温室内温度测试分析表明,华南地区冬季白天较高温时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冬季室内采光性能分析表明,该温室透光率为32.6%~63.3%,平均为54.4%,在一般连栋塑料薄膜温室透光性能要求范围内(50%~60%)。因此,华南型薄膜温室结构设计合理,通风降温效果显著,温度和光照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连栋温室墙面设置窗户,一方面可以和屋面窗户结合形成大高差的热压通风系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打开屋面通风窗的条件下自身开启,形成室内的对流穿堂风而达到温室通风换气的效果。因此,连栋温室墙面(包括山墙和侧墙)设置通风窗是增强自然通风的一种重要手段。除自然通风外,为保证安装湿帘侧墙冬季的保温性和密封性,在安装湿帘的墙面外侧也往往需要  相似文献   

5.
根据PC板温室内太阳辐射、通风、对流和作物蒸腾作用引起的质热交换物理过程,基于物质和能量守恒,建立了与温室内外气象参数、土壤蒸发、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品质相关的温度与湿度预测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及仿真结果对温室环境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屋顶平拉膜温室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膜为覆盖材料,温室顶部能够完全打开的一种全新的温室类型。该类型温室可以实现100%通风,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温室的运行成本。夏季温度较高时,温室顶部在充分通风的情况下,打开内遮荫系统,温室就变成一栋遮荫棚;冬季温度较低时,温室顶部关闭,再辅以内遮荫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参考国外地下热交换资料及国内某些塑料大棚应用地下热交换的情况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行设计了这套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装置.对第一年的运转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在严冬季节晴天的11点到13点进行热交换运转,比日常通风换气的温室气温提高5.8℃,20 cm内地温提高3.2℃,夜间室温升高4.5~4.8℃.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地区,由于冬季日光温室夜间温度过低,难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大庆引进的新型装配式节能日光温室,设有水循环蓄放热系统和空气—地中热交换蓄放热系统。以大庆普通温室为对照,检测了冬季最冷时期新型温室与对照温室室温在东西、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及分布,不同土层土温的变化及南北方向上土温的变化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新型温室可保持夜间室内气温在12℃以上,温度分布均匀,比对照温室室内气温提高2~3℃。试验温室土层深度在60 cm以上的区域温度一直高于对照温室,10、30、60 cm处夜间平均温差分别为5.7、4.0、2.7℃。此新型温室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温室内的气温,而且也提高了作物根部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提示通风是影响温室室内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温室通风技术可以让温室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满足温室内作物的生长需求。本期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温室通风的设计规范、方式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介绍了典型区域温室通风技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手机尾号为9741的用户问:冬季大棚蔬菜管理应注意哪些方面?专家解答:在冬季蔬菜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技术措施:1注意光照。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增加入射光照。2注意温度。提高温室密封性,多层覆盖,减少缝隙放热。3注意湿度。掌握好通风换气时机,当室内湿度增大时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