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保靖黄金茶-优质红茶适制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靖黄金茶是一个拥有众多品系的资源,本文从已审定并登记的黄金茶1号作为材料,从影响红茶品质的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入手,通过其制作红茶产品,与其它适制红茶品种的样品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黄金茶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进一步揭秘保靖黄金茶适制高档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2.
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汝城白毛茶、保靖黄金茶和槠叶齐茶树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工夫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主要品质与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工夫红茶品质各异,其中汝城白毛茶红茶芽头肥壮,金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回甘;保靖黄金茶红茶棕褐色尚润,金毫多,汤色红亮,香气尚持久带花香,滋味醇和鲜爽;槠叶齐品种红茶紧细,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浓、亮,香气甜香、尚浓,滋味浓强回甘。生化检测表明:保靖黄金茶红茶氨基酸含量最高(6.18%),汝城白毛茶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9%),槠叶齐品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43%);3种红茶香气物质均以醇类、醛类与水杨酸甲酯含量为主,其中保靖黄金茶红茶醇类含量最高(65.92%),汝城白毛茶红茶含量最低(37.62%);基于香气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品种(株系)的鉴别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保靖黄金茶1号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遮荫处理对其春梢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提高遮荫前期保靖黄金茶春梢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遮荫后期则影响不明显;遮荫能够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与酚氨比,其中双层黑色遮荫处理,茶多酚的含量为23.46% ~ 26.65%,酚氨比为4.20 ~ 7.94;在提高保靖黄金茶1号绿茶品质中,双层黑色遮荫处理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处理.  相似文献   

4.
保靖黄金茶品质季节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靖黄金茶1号品种为实验材料,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保靖黄金茶1号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茶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绿茶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等品质成分季节变化明显。春茶品质明显优于夏、秋茶,秋茶品质优于夏茶。  相似文献   

5.
保靖黄金茶是保靖县古老而珍稀的特异地方优质名茶,独具"香、绿、爽、浓"的优异品质.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现就保靖黄金茶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靖黄金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靖黄金茶主要化学成分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发现特色茶树资源湖南保靖黄金茶,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含量高,达6%以上,茶氨酸高,对人体无益的无机元素含量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使得黄金茶有着独特的品质和比一般茶较好的保健功能,极具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保靖黄金茶大棚轻质穴盘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黄金茶阳光大棚轻质穴盘扦插育苗示范,总结出保靖黄金茶阳光大棚轻质穴盘育苗技术,包括苗床整理,育苗基质配制,穗条培养、扦插、扦后整理,茶苗出圃等内容,不仅增加扦插育苗密度,提高出圃率,也缩短扦插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8.
不同茶树品种秋、冬扦插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扦插时间是影响茶苗扦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扦插苗的发根率、成苗率和出圃率3个方面对碧香早等7个茶树品种的秋、冬扦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碧香早、槠叶齐、福鼎大白茶、湘波绿2号和茗丰5个品种最佳扦插时间为9月下旬,保靖黄金茶1号和玉笋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高档红条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对碧香早、尖波黄13号、桃源大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福鼎大白茶等6个品种加工的高档红条茶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最高,尖波黄13号、碧香早、槠叶齐亦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11.
以保靖黄金茶绿茶为材料,开展了盖碗泡法、杯泡法及冷泡法三种冲泡方法的研究。实验证明盖碗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相对较低,滋味鲜醇爽口;杯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较高,滋味醇厚;冷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品质成分丰富,滋味清爽怡人。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茶树品种制绿茶在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以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3个茶树品种制成炒青绿茶为材料,密封贮藏于避光室温环境中,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和福鼎大白茶制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13.96%、15.86%和26.29%)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9.81%、10.00%和16.28%)均显著降低,且前两个月降幅较大;氨基酸含量总体下降(降幅分别为20.87%、23.50%和37.94%),其中贮藏第四个月出现小幅上升;咖啡碱含量前3个月的下降幅度(降幅分别为7.99%、10.82%和13.84%)较大,此后变化幅度减小;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5.92%、17.81%和28.49%);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先高后低的波浪形变化,并且香气、汤色、滋味等感官审评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个品种间比较,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所制绿茶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表现出较好的化学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ck)平均早19天;产量高,比对照增产24.45%;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春季一芽一叶水浸出物41.04%,氨基酸7.47%,茶多酚18.40%,咖啡碱4.29%;适制毛尖、高档名优绿茶;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性强.保靖黄金茶1号于201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4.
陈明成  王敏  解娟  贺鼎  薛红  张凯 《中国茶叶》2020,(1):9-11,14
巴渝特早是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和多年系统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春茶萌展期较福鼎大白茶提早10~15 d,全年生育期达280 d左右,较福鼎大白茶长15~22 d,平均单产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5%,水浸出物含量35.43%、多酚类23.01%、咖啡碱2.82%、氨基酸3.15%、酚氨比7.30;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福鼎大白茶;适制名优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旱性和抗虫性较强,可在西南、江南、华南茶区海拔1000 m以下地区作为名优绿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槠叶齐、碧香早4个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盆钵法分别进行不同组合时间施氮处理。结果表明:氮肥早施处理有利于促进福鼎大白茶、槠叶齐茶树生长和提高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但保靖黄金茶1号和碧香早则稍有差异,其春茶品质以晚施处理最佳。茶园施氮时间应考虑品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采用桶栽和人工控水的方法,对云南省甘蔗主产区临沧市选取的20个甘蔗品种(系)进行抗旱性分析,通过测定苗期和分蘖期的8个抗逆生理指标,以及分蘖率、成活率和株高3个生长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甘蔗分蘖率、株高和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甘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通过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份甘蔗品种(系)材料分为3类,其中7个为抗旱品种(系),6个为中等抗旱品种(系),7个为不抗旱品种(系);根据抗旱综合值,7个抗旱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名为:‘桂糖06-2081’>‘柳城05-136’>‘福农38’>‘柳城03-1137’>‘德蔗03-83’>‘云蔗05-49’>‘福农40’。相关分析表明,与甘蔗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分别为质膜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