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稞是我国藏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在藏区种植历史悠久,遍布整个藏区,用青稞为主要原料而制作的糌粑是藏区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它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青稞在国民经济中凸显其重要地位。青稞耐寒性强,潜伏期短,适合高寒地区种植。本文就青海省青  相似文献   

2.
对于青稞来说,它十分耐旱,同时没有很长的培育周期,因此适合在我国的高寒地区种植和推广。青稞不仅是重要的农作物,同时还具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因此推广好的青稞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稞,藏语称为"乃",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用曲拉、酥油、青稞面等制成的糌粑,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牧民的主要食物。最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稞作为藏区群众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重要,加大青稞种植技术研究,提高青稞产量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和实际情况就青海省青稞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青稞,藏语称为"乃",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用曲拉、酥油、青稞面等制成的糌粑,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牧民的主要食物。最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稞作为藏区群众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重要,加大青稞种植技术研究,提高青稞产量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和实际情况就青海省青稞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的作物具有特点,这与地形和气候具有关系。青稞属于高寒地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对于农民的生活起着很大的影响。青稞的利用价值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这需要一定的种植技术支持,并将其与高寒地区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具体的青稞技术利用方案,用于指导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以及其利用的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青海自古游以农牧民居多,且地势较为险恶,高原地区的气候也比较不利于种植有机农作物,所以无公害青稞在青海地区的推广较为困难。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青稞,有利于提升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并且因为我国在藏南地区对青稞进行过有机种植,所以可以为青海高寒地区种植青稞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青稞是高寒地区特有的农作物品种,它作为当地居民重要的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青稞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不同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树地区青稞“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藏区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左右冷凉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近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青稞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青稞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目前,青稞正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但长期以来,玉树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不高,成为制约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树县安排青稞“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水平下青稞产量特征,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地区青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稞是中国高寒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尤其在青藏地区,青稞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因为该区的农业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再加上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该区的青稞种植量较大,然而却没有较大的经济收益。青稞不仅特有较高的保健功能,其营养价值也较为丰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有必要对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分析~([1])。  相似文献   

10.
孙琦 《乡村科技》2019,(4):80-81
青稞是四川省稻城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提升该地区青稞种植水平,对于推动该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稻城县青稞种植实际情况,分析稻城县的气候条件和不同气候条件对该地区青稞种植的影响,并立足该地常见气象灾害,探讨种植者应如何规避气象灾害来提高青稞种植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海北地区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我国原产作物之一,是青藏高原和四川、贵州等省高寒地区栽培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藏族聚居地区为群众十分喜爱的主食和祭祀物,有其不可替代性.青稞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适应性强、成熟早等优点,大面积产量在4 500~5 250 kg/hm2之间,一般种植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不能正常成熟的高海拔地区.海北地区青稞种植区海拔为2 600~3 300 m,年平均气温-0.6 ℃,我们经过长期的试验摸索,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种植青稞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稞在甘南藏区是主要农作物,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制作民族食品昝粑和酿酒的主要原料,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料。本文根据资料,结合种植过程中的试验数据,得出藏区更新换代的高产主栽品种,适合卓尼县当地大部分地区的中产稳产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化实现青稞的利用价值,应积极引入和探索有机青稞种植技术,为青稞种植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力求充分满足高寒地区人民对于青稞的需求。该文主要从青稞品种优选、产地选择、精细整地、精准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轮作倒茬、后期田间管理等方面探究高寒地区有机青稞种植技术,并提出要加大秸秆利用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青稞整体种植效益,有效推进高寒地区青稞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稞机械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俗称裸大麦,对气候、土壤质地适应性较强。在青海省同仁县海拔2800-3500m的浅、脑山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成为同仁县农牧民的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探讨青稞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在与同仁县共同制作了青稞机械化种植标准,现将青稞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简述如下:1精细整地秋季收获后应及时翻耕,耕深≥20cm,轮歇旱地应在休闲期结合天然降水进行秋深翻,并进行耙耱保墒,条件好的地方可结合施肥施入灭草剂,播前整地利于提  相似文献   

15.
青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青稞以其耐旱、耐寒、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中等优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爱广泛重视。青稞所具有独具的早熟性、适应性强、用途多以及门源县气候条件,青稞至今仍然是门源县农民群众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型农作物。  相似文献   

16.
青稞是海北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种植效益不高,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系统经验,针对海北地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地域特性,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地区优势,提出青稞产业化发展思路,提高青稞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7.
青稞作为最能适应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作物和藏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口粮作物,也是海南州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0年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9.19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29.5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3.27%。青稞主要种植区分布在2800-3400米的高海拔地区,大部分地区种植规模比较大,青稞田人工除草难度大,化学除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青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云南省迪庆的推广示范加快了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迪庆青稞生产科技水平和青稞单产。青稞作为迪庆藏区农牧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同时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青稞种植水平和产量的高低不仅对当地农民迪庆青稞产业发展影响甚大,而且最能代表云南藏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是促进云南藏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云南藏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州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青稞作为海北州的主要农作物,在本地的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青稞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青稞生长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海北州的青稞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青稞的产量与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是藏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粮,青稞产业是藏区农牧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而倒伏是造成青稞不能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总结归纳了青稞倒伏分类、危害、成因以及研究进展,提出青稞防倒抗倒技术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青稞防倒抗倒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