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0.43%)。不同组分的干质量热值介于17.94~21.06 kJ.g-1间,去灰分热值介于18.57~22.12 kJ.g-1间,均以叶的值最高。植株体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9.02~19.32、19.49~19.85 kJ.g-1,平均干质量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尾叶桉尾细桉赤桉巨尾桉,平均去灰分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赤桉尾叶桉尾细桉巨尾桉。5种桉树无性系林的能量现存量为1 360.73~3 067.47G J.hm-2,大小顺序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雷林1号桉。综合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析,尾细桉选作能源树种最为理想,巨尾桉和尾叶桉次之,赤桉与雷林1号桉最差。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 和 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 N 最高,其次是 K 和 Ca,Mg 和 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相似文献   

3.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市石岭林场2种桉树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桉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4.5年生雷林1号桉和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分别为77.13、80.03 t·hm-2。不同器官间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差异很大,排序分别为:皮>叶>根>枝>干,叶>枝或干>根>皮,叶>枝或根>干>皮。叶、枝、根、干的灰分含量随林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而干质量热值则相反;皮的灰分含量和干质量热值随林龄的变化与前者相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宁明县1~4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热值、能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不同器官的热值在17.63~21.12 kJ/g之间,其大小排列为树叶干材树枝树根树皮。1~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能量现存量在173.28~1 891.49 GJ/hm~2之间,随生长过程中林分生物量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能量现存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桂西南1、2、3和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能量年现存量分别为173.28、460.47、475.67、472.87 GJ/(hm~2·a)。因此,从生物生产力和能源量考虑,尾巨桉可作为桂西南的生物质能源树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热值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东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木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在统计上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去灰分热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叶(21.57 kJ/g)﹥枝(20.98 kJ/g)﹥皮(20.73 kJ/g)﹥根(19.88 kJ/g)﹥干(19.51 kJ/g),灰分含量排序为叶(5.79%)﹥皮(2.48%)﹥枝(1.88%)﹥根(0.95%)﹥干(0.47%);树干热值和灰分含量随树干从下往上呈增加趋势,且上、中、下部均存在显著差异;树根热值和灰分含量从根茎、粗根到细根也呈增加趋势,且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地上部分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均大于地下部分(树根),且差异显著;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与林木直径、树高和起源等因子显著相关,但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藏高原森林的热值特征,对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省云杉属和圆柏属5个乔木树种全株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在22.34 MJ/kg~22.92 MJ/kg之间和23.19 MJ/kg~23.48 MJ/kg之间,灰分含量在2.23%~3.54%之间,云杉属的干质量热值显著高于圆柏属,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圆柏属。2青海省主要乔木树种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在21.20 MJ/kg~26.60 MJ/kg和22.20 MJ/kg~28.28 MJ/kg之间,灰分含量在0.43%~8.33%之间。就干质量热值而言,每种植物叶片的热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就去灰分热值而言,除紫果云杉外,每种植物叶片的热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就灰分含量而言,不同树种灰分含量最小的器官均为干。3树种热值和灰分含量均会受到年龄和海拔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林分密度对桉树幼龄能源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0.5年生3种不同密度配置的幼龄尾巨桉优良无性系DH32-29各器官生物量、热值以及灰分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所选3种密度间树高差异显著,基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树枝、叶片、树干的生物量分别呈现减少趋势,密度与树枝和树干生物量的相关性达到了0.01极显著水平;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则相反;单株热值无显著差异,仅单株平均灰分含量高密度与中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高密度0.25 m×2 m林分生物量最大,其灰分含量比低密度的林分低,适合作为能源林培育密度。  相似文献   

9.
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田林县2.4和4.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林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K和Mg,P最低;2.4和4.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321.09和760.39 kg/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133.79和172.82 kg/(hm2.a),积累量随林分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大;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其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或K>Mg>P;2个林分年龄尾叶桉人工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10.01和9.44 kg,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P最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东门林场某分场5年生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贮存量及其季节动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随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尾巨桉人工林细根营养元素贮存量大小次序为夏季(6.514kg·hm-2)秋季(6.452kg·hm-2)春季(5.089kg·hm-2)冬季(4.524kg·hm-2);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相应为夏季(13.920kg·hm-2)秋季(11.523kg·hm-2)春季(3.620kg·hm-2)冬季(2.902kg·hm-2)。  相似文献   

11.
闽南山地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存在易受风害的问题,开展了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试验研究。采用巨尾桉与木麻黄分别按照3∶2和4∶1两种比例种植,巨尾桉纯林为对照,5年生的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巨尾桉与木麻黄按照3∶2比例种植时,巨尾桉的单株生长量有所提高,两种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略小于巨尾桉纯林,不同类型林分中巨尾桉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林的抗风性和土壤结构及肥力状况均优于巨尾桉纯林。巨尾桉与木麻黄混交以3∶2的比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川双流县4a和5a生巨桉人工林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和分配及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巨桉4a巨桉标准木全株鲜重达到311.24 kg,5a巨桉标准木全株鲜重达到484.02 kg,从两种林龄巨桉生物量的分配看,均为树干>树皮或大枝>小枝>叶>果实;两种林龄巨桉单株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树叶>果实>大枝或小枝>树皮>树干;从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树干的分配来看,N、P、K、Mg含量基本呈现随着树干高度而增加,有机质含量树干中部最高,树干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Ca含量树干基部最高,中部最低;从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看,两种林龄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均表现一致规律,均为N最多,其中4 a生N含量积累为637.32 kg·ha-2,5 a生N含量积累为1 134.17 kg·ha-2,其次为Ca、K、Mg,P积累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南方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对南方马尾松不同器官的碳素含量、灰分含量与去灰分热值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马尾松林分的平均碳素含量、灰分含量与去灰分热值分别为50.55%,1.02%,21.74 kJ.g-1;枝、叶、干、皮、根相互之间的平均碳素含量、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②认为将树干(去皮)中部位(3.5/10树高处)碳素含量,皮的上、中、下部位的平均去灰分热值,枝的中、下部位的平均灰分含量可分别作为整株碳素含量、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是可行的;③马尾松碳素含量、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三者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去灰分热值与灰分含量的相关性系数达0.668;④马尾松碳素含量比较稳定,与林木起源、胸径、年龄等因子相关不显著,而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与胸径、年龄、冠幅、树高相关性显著,与起源、坡度、海拔等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尾巨桉速生丰产林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尾巨桉C9无性系林分进行幼龄期和中期施肥试验.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施肥对尾巨桉林分的生长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而中期施肥对材积生长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胸径、树高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后林分的生长量分析表明,处理5(即每株施加磷酸二铵350 g+尿素100g+复合100g)可极显著提高尾巨桉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认为处理5为尾巨桉幼龄林的最佳施肥方案;中期施肥处理Ⅱ-1(即美国磷酸二胺500g/株)能显著提高尾巨桉村积生长量,是中期施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桂北全州县咸水镇种植的尾赤桉、尾巨桉等6个速生桉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寒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速生桉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显著,以无性系3(尾巨桉)、5(尾巨桉)、6(尾赤桉)3个无性系号生长最好,1号(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差。冻害是检验速生桉无性系能否适应的关键指标,所种植的速生桉无性系受冻严重,在冰雪袭击下所有试验树木均被全部压断,部分树木还被冻死而不能萌芽。类似全州县成水镇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尾巨桉、尾叶桉、柳窿桉等速生桉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对5年生不同混交比例福建柏与巨尾桉混交林以及福建柏纯林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4的混交比例为福建柏与巨尾桉混交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对福建省福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撂荒地、5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3种Caragana microphylla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土壤退化指数(SDI)评价样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0~30 cm的土壤容重: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总孔隙度:桉树人工林+小叶锦鸡儿巨尾桉人工林撂荒地,含水量、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SDI: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0.167)撂荒地(0)巨尾桉人工林(-0.130)。因此巨尾桉林地土壤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情况,可以通过在巨尾桉人工林下种植小叶锦鸡儿修复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尾巨桉树皮率及树皮纤维尺寸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贵港市平天山林场5年生、6年生和7年生的尾巨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树龄尾巨桉的树皮率和树皮纤维尺寸的株内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尾巨桉的体积树皮率和重量树皮率均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树皮纤维长度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树皮纤维宽度、双壁厚度和壁腔比均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树皮纤维长宽比则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龄间尾巨桉树皮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壁腔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尾巨桉杂种F1抗风性状分析及选优,为今后桉树抗风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对36个尾叶桉×巨桉杂种F1代的抗风值、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材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并根据育种目标分别采用独立淘汰法与主成分分析进行选优。[结果]尾叶桉×巨桉杂种的抗风性优于母本对照;抗风值、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以及材质性状中的纤维宽在杂种组合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区组间均差异不显著。单株材积与材质性状均呈不显著遗传相关,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宽、纤维长宽比以及木质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表型正相关;杂种抗风值与生长性状呈不显著遗传负相关及呈极显著表型负相关;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呈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他材质性状呈不显著遗传相关,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表型负相关,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表型正相关。[结论]尾巨桉杂种的抗风性优于尾叶桉母本,且杂种的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呈显著遗传负相关;采用独立淘汰法选出3个优良抗风杂种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生长、材质、形质且抗风兼优的杂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木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州半岛6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碳贮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木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各个器官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和树叶所占比例增加,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比例降低。1—7年生尾巨桉林分碳贮量在1822.56—33925.75kg·hm2,随着林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碳贮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树干有机碳贮量所占比例迅速增大,树枝、树皮和树根的逐渐减小,树叶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