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油松中龄林经间伐、择伐,近熟林经二次渐伐,使郁闭度达到0.6以下,经天然下种,达到天然更新效果,免除人工造林,极大减少造林投资.油松林天然更新成功后,应及时进行解放伐,加快幼树生长.解放伐过晚,生产作业幼树易遭破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辽西地区进行廊道式皆伐油松林栽植山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廊道式皆伐后栽植山杏,调整了油松林树种结构,形成复层林分,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减少了地表径流及产沙量,经济效益较油松纯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油松林带状间伐改变了油松林的环境因子和小气候,既破坏了松毛虫的生态环境,又使大面积油松纯林变为林粮间作的复合型生态群落,成为防治松毛虫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防治松毛虫成效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最佳间伐强度为60%~67%,同时针对不同立地类型的油松林,提出了具体的间伐组织管理及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油松天然林更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油松林采伐后幼树的生长是否能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现在还没有定论,为此我们于1990年6月在滦平坑木林场管理处所属的拉海岭林场庙前山,对该年3月份皆伐的油松林进行了天然更新调查。  相似文献   

5.
天然更新油松林木生长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油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29年林分平均木树干解析,分析得到了不同于普通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进程,从而得出结论:油松天然落种、自然出苗能力很强,只要条件具备,就能实现天然更新;依靠天然更新形成新的油松林林地生产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裸岩油松林、禾草油松林、山杏油松林、蒙古栎油松林、胡枝子油松林5种林型内天然更新后生长幼树的品种、数量和林龄所占比例,判定不同林型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再对更新后的油松进行位置调查。分别在阳坡、阴坡、林窗下、林窗边缘和树冠下所生长的油松数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油松在无林地内的天然更新决定于下种条件、环境特点和人为干扰因素,林冠下死亡地被物的厚薄是影响油松天然更新数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带状皆伐更新,带宽30 m,带距50 m较为适宜油松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2个样带779个样方的调查,认为坡度、留母树否、灌木生长状况是影响皆伐后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山脊油松林可实行留母树皆伐。皆伐后天然更新的华山松较人工更新高生长落后5~8年。皆伐后天然更新幼林树种组成复杂,稀有树种减少,演替趋向于形成华山松林。锐齿栎和光皮桦的林分是萌生——实生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油松林修枝强度的确定王如新,李建飞,任宝琮关键词油松林,修枝强度,林木生长油松是河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广泛分布于燕山山脉,其分布中心在燕山东南角,太行山的北部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人工油松林除坝上地区和平原地区外,各地也有发展。据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广平 《山西林业》2009,(3):18-18,26
本文运用标地法结合分地类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黑茶山林区河口林场人工油松林结实量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人工油松林结实量的基本规律,为人工油松林采种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观测,对陕北地区油松林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综合提出了油松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陕北地区油松林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林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林年龄结构,直径结构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油松林按林层和林龄可划为单层异龄林和复层异龄林两类。单层异龄林的天然更新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而复层异龄油松林的年龄结构出现多世代波动现,直径结构的波动随林龄的增加,其偏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青山一个地段——五当召地区的油松林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油松林群落生境中共有植物31科 72属 121种。油松林群落又分油松纯林、杜松——油松林和大果榆——油松林等森林类型。此处的油松林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长势较好的油松林,并且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北部山区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α多样性和森林群落结构,对北京北部山区的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进行了对比分析,北京北部山区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油松林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相似性较高;天然油松林的α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总体优于人工油松林;油松适合作为造林树种栽种于北京北部山区,但要注意控制种植密度和阔叶树种搭配。  相似文献   

14.
辽宁西部地区油松水土保持纯林改造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西部营造有大量用于水土保持的油松人工纯林。如何改造这些低效的纯林是生产实践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根据近自然林业思想,通过实践提出了带状皆伐栽植阔叶树,块状皆伐栽植阔叶树和林中空地、林缘等栽植阔叶树改造现有的油松纯林具体方法。论述了改造的对象和树种选择等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条件。通过实际调查和对比分析,对经过带状改造的油松林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6年后,采用上述方法改造的油松林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加了23.5%-52.9%,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142%,46%-99%和31%-200%,松毛虫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功能也得到提高。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15.
油松是洛南县的乡土树种,也是洛南县荒山造林、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飞播油松造林的成效,评价了飞播油松林在发挥森林三大效益,解决边远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问题上的优势,以及油松飞播造林的优点。实践证明,油松飞播造林是加快造林速度、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国土绿化、实施天保工程的主要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集山西省天然油松林的根径、胸径样本数据,依据《根径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的技术要求,利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关系建立天然油松林根径-胸径数学模型,同时进行数学模型检验,最后建立根径材积表,以达到支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油松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建国后七沟林场乃至全省营造的油松林,大部分进入中熟林和近熟林阶段.不久的将来,共同面临的就是伐后怎么样更新的问题.然而,多年来由于油松人工林的分布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不高,给油松林更新带来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研究油松中、近熟林林冠下或皆伐迹地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不仅对林场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更新换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乃至华北地区也有指导意义.为此,结合林业生产,七沟林场从1993年开始,先后两次在中熟林分内选择样地,采用皆伐和间伐两种方式伐掉油松林木,同时对皆伐迹地和间伐后林冠下空地采取全面封山措施,以促进油松的天然更新.2000年我们作了全面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辽宁建平3种不同林型油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型、林窗及地被物厚度均对油松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影响。从油松幼苗数量来看,禾草油松林〉山杏油松林〉裸岩油松林,林冠下〉林窗边缘〉林窗内。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地被物厚度的增加,油松幼苗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用八块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分析了太岳山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2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现存量平均为57.5吨/公顷,24年生的平均为79.6吨/公顷,年生长量为9.8吨/公顷,净同化率平均为0.885吨/公顷/年,相对生长率平均为16.8%,生产力属于中等水平。根据树干解析及回归估计确定的生长量,对油松林进行生长分析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相对生产率不同,密度在6000/公顷时,相对生长率最大,2000/公顷林分的相对生长率较小,即相对生长率因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对生长率与叶面积比及净同化率的关系可由下式表达:RGR=3.5028NAR-0.1488 r=0.997 RGR=0.1859LAR-0.1746 r=0.989“过密”已不利于太岳油松林现阶段的生长,从生长过程分析中可以推断,太岳山穴播的油松林在13-15年时即应进行抚育。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10月对清西陵古油松林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讨论了旅游干扰对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古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从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古油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