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茶水比等不同条件对茶叶冲泡过程中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汤中的氟含量随冲泡次数的增加明显减少;茶汤氟浸出率随冲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茶水比的增大而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3.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砖茶氟浸出率越小;无论是煮熬法还是冲泡法,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占氟总浸出量的50%以上;而在相同的茶水比、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量高于冲泡法15个百分点以上;建议在饮用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甚至第一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改传统的煮熬法为冲泡法  相似文献   

4.
以安溪铁观音为供试茶样、研究了茶汤中茶叶10种矿质元素(K、Ca、P、Al、Fe、Mn、Sr、Ba、Zn)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以及冲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茶叶中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一ae~bx,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a+blgx,各元素在两方程中的相关显著性均为a<0.01;(2)性质相近的元素,如Ba与Sr在上述函数中的变化行为更为相近;(3)元素K、Zn、AI、Mg浸出地在30%以上,可认为是易浸出元素,而元素Mn、Fe、Sr、Ba…  相似文献   

5.
胡舒静  陈凯莉  徐悦 《茶叶》2015,(4):212-217
为探索绿茶冷茶饮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按不同的冲泡水温、茶水比、茶叶粉碎程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茶汤中的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以及茶汤色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泡水温15℃~35℃,茶水比1∶100~1∶25范围内,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茶水比减小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冲泡30min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率分别达35%、35%、70%以上。咖啡碱和茶多酚在冲泡后4 h溶出量达最高点,氨基酸在冲泡后1 h达最高,之后均变化较小。在15℃、25℃和35℃3种冲泡温度冲泡后4 h,各处理酚氨比随冲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以25℃冲泡获得的茶水中酚氨比最低。茶汤色泽测定表明,随茶叶粉碎粒度减小以及冲泡时间的延长,色泽由清澈偏绿向浑浊偏黄转变。冲泡温度低,茶水色泽优。根据绿茶鲜爽度考核,茶叶不粉碎直接冲泡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十分接近100益水冲泡1h时的含量;低温冲泡时茶叶主要内含物质的浸出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高温冲泡的规律相似,都随时间的增长而减慢。建议常温(25-30益)下冲泡6h以上,冰水(保存在冰箱中)冲泡10h以上为宜,从而保证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浸出浓度达到饮用要求,使茶叶的保健功效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2005,31(3):166-169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有机酸及其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 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包括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和厚壁菌门微生物)的影响,从而评估绿茶茶汤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绿茶茶汤在体外粪样混合培养体系中发酵24 h时,对于肠道中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以及厚壁菌门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抑制效果(P0.05),并可以改善肠道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F/B),这为饮茶对改善肠道健康、减肥降脂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茶、花茶和乌龙茶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对乌拉坦诱发昆明种小鼠肺腺癌的发病率影响不大,但绿茶组的肿瘤指数Ⅰ和Ⅱ显著下降,乌龙茶与花茶组则否。雌性小鼠饮服隔日绿茶或隔日花茶二组发病率显著升高,而雄性小鼠饮服隔日花茶或隔日乌龙茶二组发病率却下降5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绿茶有一定的防癌效果,而隔日茶汤对不同性别动物在化学致癌作用中有促癌和抑癌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绿茶及茶多酚抗人轮状病毒的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营  何丽娜 《茶叶科学》1994,14(2):155-158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人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毒。用绿茶及茶多酚对人轮状病毒进行了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茶和茶多酚稀释浓度分别在1:100(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200μg绿茶)和1:8(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6.25μg茶多酚)时,表现对该病毒的完全抑制作用,使正常细胞不受病毒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茶汤浓度和茶多酚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绿茶茶汤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浸泡液中常见的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其中的F-、Cl-、NO2-、Br-、NO3-、PO43-、SO42-含量,结合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茶叶浸泡液中Fe、Cu、Zn、Pb 4种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表明Fe、Cu、Zn、Pb分别以Fe(OH)2+、Cu2+、Zn2+、Pb2+为优势态存在于茶叶浸泡液中。  相似文献   

17.
茶汤中铝的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植物之一,茶是广泛使用的饮料,因而饮茶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关于茶叶中铝的浓度、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茶汤中铝浓度范围为 1~mg/L,其中大约有 90%以上的铝以有机形态存在。茶汤中铝的形态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大量实验证明,茶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铝形态有铝的多元酚配合物、铝的草酸盐、铝的氟化物、Al3+和它的水解产物等。饮茶会适度的增加尿中铝的含量,但是茶叶中存在的铝似乎并不比其它饮食资源中所含铝具有更大的生物可给性,但也不能排除茶水中可能含有像铝麦芽酚这样一些具有一定生物可给性和毒害神经性的铝形态。  相似文献   

18.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龙井43为对照,研究了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对不同品种茶苗的选择性和取食量差异,并比较了茶丽纹象甲取食诱导龙井43、黄旦、福云6号和丹桂4个品种茶苗所释放的4种重要萜烯类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有食源选择的情况下,茶丽纹象甲雌成虫在福云6号茶苗上的着落率和取食量都显著高于龙井43,而雌、雄两性对龙井43茶苗的取食量均显著高于黄旦;但是,在无食源选择的情况下,同一性别茶丽纹象甲对4个品种茶苗的取食量之间不具显著差异.与同一品种的健康茶苗相比,茶丽纹象甲取食均可显著诱导不同品种4种萜烯类物质的释放.茶丽纹象甲对不同品种茶苗为害相同时间,各品种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有所差异,为害12 h,丹桂中芳樟醇的释放量和福云6号中DMNT、法呢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龙井43;为害24 h,黄旦和丹桂中罗勒烯的释放量、福云6号中芳樟醇的释放量,以及黄旦、丹桂和福云6号中DMNT和法呢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龙井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