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2007年在盱眙县河桥镇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为0.27hm2的小池15个,分别编号为1~15号;面积0.67hm2的中池2个,分别编号为16、17号;面积0.6hm2的中池1个,编号为18号(苗种繁育池)。总体池塘面积5.93hm2;全年共销售商品克氏原螯虾31807kg,平均规格26.9尾/kg,平均单产5964kg/hm2,最高单产8265kg/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开展池塘底部铺设生物培养基的青虾苗种繁殖培育试验,通过在育苗池中开展清整、曝晒、池塘底部铺设生物培养基、进水培育水丝蚓等底栖生物的池塘准备工作,采取抱卵虾的选择和放养、虾苗的合理投喂、有效的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等技术措施,平均繁育规格为1.2~1.5 cm(8 000~10 000尾/kg)的青虾虾苗1 200万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池塘套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是宁海的养殖主导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养殖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2016年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模式进行了验证试验,在3口面积0.4 hm~2的池塘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不同养殖密度与搭配比例试验放养量分别为1#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0.5万尾/hm~2、2#南美白对虾22.5万尾/hm~2+罗氏沼虾27.0万尾/hm~2、3#南美白对虾52.5万尾/hm~2+罗氏沼虾22.5万尾/hm~2,结果表明,3组试验中,以2#池塘的最终养殖效果最好,全程没有发生病害,0.4 hm~2塘共产南美白对虾900 kg、罗氏沼虾1 050 kg,收益达179 250元/hm~2;3口塘平均收益151 140元/hm~2。套养罗氏沼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南美白对虾发病。建议套养塘总密度控制在60万尾/hm~2左右,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比例1.0~1.5∶1.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选择条件相同的面积均为0.30hm~2的6口池塘,分别采用直接发塘培育法(对照组)和分级培育法(试验组)进行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大规格苗种培育对比试验,黄颡鱼水花放养密度为300万尾/hm~2。经过60d的培育,结果表明:对照组的3口鱼塘黄颡鱼平均成活率为40.43%,平均规格为8.18cm,平均产量为9576.30kg/hm~2;试验组的3口鱼塘平均成活率为60.38%,平均规格为9.44cm,平均产量为18072.8kg/hm~2。由此可见分级培育法要优于直接发塘培育法。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国强 《农技服务》2009,26(7):91-92,107
2年来,用0.54 hm2的试验池,进行了4茬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试验,通过池塘建设、基础饵料培养、苗种选择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1茬布苗密度105万尾/hm2,经74~76 d饲养,成活率89.2%,饵料系数0.895,商品虾规格76~82尾/kg。第2茬布苗密度150万尾/hm2,经116~122 d饲养,成活率89.3%,饵料系数1.21,商品虾规格50~78尾/kg,4茬养殖共获商品虾35 400 kg,平均每茬单位面积产量16 389 kg/hm2,盈利(未扣除固定资产)510 900元,每茬利润达236 528元/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长丰鲫在吉林省的推广应用,选取2口面积均为2 668 m~2的试验池塘,以长丰鲫夏花苗种为试验对象,放养12万尾/hm~2,开展池塘主养1龄长丰鲫苗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18 d的养殖试验,养殖成活率平均为76.7%,出池规格平均为189.4 g/尾,平均产量为17 432.3 kg/hm~2。长丰鲫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环境友好型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在10hm2连片鱼池中,投入规格为270只/kg幼虾8 700kg,搭配大规格鲢、鳙鱼种7 500尾,经过近100d饲养,共收获商品虾40.65t,平均单产为4 065kg/hm2;总产值达78万元,纯利达到41 580元/hm2。从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稳产、高效的规模化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生态混养模式与技术研究。[方法]试验采用10口池塘(5.33 hm~2),共设计3种不同放养密度,其中T_1组4口塘(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45.0万尾/hm~2、罗氏沼虾30.0万尾/hm~2;T_2组2口池塘(共1.33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5.0万尾/hm~2;T_3组4口塘(共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75.0万尾/hm~2、罗氏沼虾7.5万尾/hm~2。3组均再放养鳗鲡300尾/hm~2。[结果]T_1组平均产值25.65万元/hm~2,平均利润12.75万元/hm~2;各组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T_1组、T_3组、T_2组,投入产出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_1组(T_3组)、T_2组;各组虾类养殖整体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_1组、T_2组、T_3组。[结论]"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池塘混养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模式,推荐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放养密度1.5∶1,虾苗总放养密度以75.0万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在200 hm2以上的水域中设置规格4 m×4 m×2 m网箱100口,投放规格15尾/kg斑点叉尾鮰苗种(2 500尾/箱),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结果表明:经200 d左右养殖,平均体重550 g,平均成活率90%,产值148.5万元,利润36.45万元,投入产出比1∶1.33。  相似文献   

11.
稻虾鳝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3种黄鳝放养密度(3 000、6 000、9 000尾/hm~2,每个密度3个平行)的稻虾鳝共作稻田与稻虾共作稻田(对照组)的黄鳝及克氏原螯虾生长状况、经济效益。经过109 d的养殖,克氏原螯虾从平均5.13 g/尾增重至30.4 g/尾,黄鳝从平均42.6 g/尾增重至132.5 g/尾,黄鳝回捕率达到79.1%,高、中、低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净利润分别为79 120、72 882、63 213、50 820元/hm~2。稻虾鳝组水稻单产显著高于稻虾组,克氏原螯虾单产较稻虾组略有下降,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终末体重及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虾稻田中适量放养黄鳝,会一定程度影响克氏原螯虾的规格和产量,但带来了水稻产量的增收并额外获得了黄鳝的收入,可显著增加虾稻田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虱目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果。[方法]通过优化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的投放规格、顺序、密度比等,利用二者生态位差异,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植物空心菜等,优化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结果]收获虱目鱼平均规格0.52 kg/尾,单产5 010 kg/hm~2,成活率43%;收获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90只/kg,单产6 795 kg/hm~2,成活率51%。[结论]生态混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同时实现养殖生态环保、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纳雍县山区用1.07 hm~2池塘开展以投放草鱼为主养殖试验,投放投放大规格鱼种3.3万尾/hm~2,其中草鱼占85%。经过18个月养殖达到上市规格,草鱼平均尾重为1.3 kg,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78%,获净利润45.79万元。发展大面积推广养殖将对解决纳雍县渔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推动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夏贤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124-124,141
试验池塘0.51hm2,平均水深1m,放养全长1.83cm鲤鱼种2437kg,平均规格122g/尾,鲢鳙鱼种972 kg,平均规格49g/尾,单产448.6 kg/667m2,成活率100%,鲤鱼饲料系数1.10,群体饲料体系数0.79,利润9858元,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15.
在面积4 hm~2的稻田中进行了晚稻-虾-鳅耦合养殖试验,利用冬闲稻田除野期间向稻田中移植水草,并根据克氏原螯虾和泥鳅的上市规格、生长周期、生活习性等特点,采用不同设备进行克氏原螯虾和泥鳅的捕捞与分离。结果表明,共收获晚稻30 210 kg、克氏原螯虾5 516 kg、泥鳅1 860 kg,平均渔获量1 844 kg/hm~2,平均利润40 852元/hm~2。  相似文献   

16.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17.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18.
小龙虾种虾投放与水稻茬口衔接2017—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水稻第1次烤田后10~20d投放种虾,可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水稻第1次烤田后10d投放种虾,小龙虾多田平均单产1643.21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后2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1640.70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前10、5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922.35、472.35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后30、4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1249.65、792.60kg/hm2;水稻第2次烤田后5、1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448.20、373.50kg/hm2.  相似文献   

19.
高山薄壳田螺稻田种养技术较适用于多梯田的山区丘陵等地,选定适宜的稻田、苗种、放养密度,结合日常管理等措施,平均规格可达75个/kg,螺平均产量为585 kg/hm~2,稻平均产量6000 kg/hm~2。扣除成本,相比常规种植水稻利润增收4950元/hm~2。因地制宜开展种养结合,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日本对虾温室大棚越冬标粗—土池养成“秋苗夏收”接力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可培育出体长近4 cm的日本对虾苗种约90万尾/hm2,成活率在60%左右,按照0.4元/尾的销售价格计算,产值达36万元/hm2。土池收获日本对虾成虾945 kg/hm2,规格121尾/kg,按照240元/kg的销售价格计算,产值达22.68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