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以乌塌菜(“金牡丹”)、小青菜(“上海青”)、小白菜(“四季奶油小白菜”)3种叶类蔬菜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了单Cd、单As、Cd-As复合污染水平对叶菜鲜质量、干质量耐受指数(TI,%)、重金属浓度和重金属转运系数(TF)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安全种植叶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Cd污染、单As污染、Cd-As复合污染对供试叶菜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青菜和乌塌菜为Cd和As耐受型叶菜,小白菜为Cd和As敏感型叶菜;乌塌菜和小青菜可食部位Cd显著性低于其它叶菜,3种叶菜地上部As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复合污染降低了乌塌菜地上部Cd浓度和根部的As浓度,但提高了小青菜和小白菜地上部Cd浓度;复合污染并没有影响供试叶菜的TF-Cd,但能显著性提升叶菜的TF-As。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不同产区黄芪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种植土壤重金属对黄芪重金属残留特征及污染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中5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含量很低;黄芪中Hg与Cu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b和Cd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Cu与Pb、As、Cd含量之间,Pb和Cd、As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d和As、Hg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u含量在黄芪和土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黄芪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宁夏道地黄芪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贵州喀斯特山区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耕地和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Cd、Cr、Pb、Ni、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等的影响,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Cd和Pb均呈表层富集,Cr、Ni、Hg在林地、天然草地、耕地中层富集,As呈均匀分布;在各土层不同利用方式中,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无明显规律;Cd与Pb,Pb和As来源相同,pH与N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b、As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阳离子交换量CEC与Cd、Pb、A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i、H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r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的评价结果综合表明,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6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均主要来源成土母质,除了Cd外,其它5种元素均未对土壤造成污染;人工草地和弃耕地为中度污染,林地、耕地、天然草地为轻度污染,主要是由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造成的Cd的背景值高引起的污染;5种土地利用方式均为轻度生态危害。土壤Cd污染需要引起注意,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可考虑植物修复将重金属移除土壤。  相似文献   

4.
辽宁海城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集于辽宁省海城市典型设施种植基地1~10a土壤及周边陆地大田种植作物土壤进行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并对该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采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及《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等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Hg、Cd、Cu元素之间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As、Cr元素外,其它重金属含量均与大棚使用年限呈正相关关系;与棚外露地土壤相比,棚内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自然背景值,部分年限的蔬菜大棚土壤Hg、Cd、Cu元素含量出现超标的现象;超标的重金属Hg、Cd、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证明了大量施肥可能是导致蔬菜大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3种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情况,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28.451mg·kg-1、Pb35.258mg·kg-1、Zn57.654mg·kg-1、Ni30.209mg·kg-1、Cr32.660mg·kg-1、Cd0.126mg·kg-1、As3.934mg·kg-1、Hg0.049mg·kg-1。在环境效应方面,作物根、茎、叶、果实重金属含量依次递减,即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菜豆比较容易累积Pb、Cr,葱比较容易累积Cd,茄子则比较容易累积As。在食用安全性方面,这3种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梁静  贾丽  陈清 《中国蔬菜》2020,1(6):81-86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是全国蔬菜发展的六大优势产区之一。通过收集2011~2019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菜田重金属研究的文献数据,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量值。与各个省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出现了明显的Cu、Zn、Cd和Hg累积,Cr和As均没有出现累积。8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在0.30~0.80,排序依次为:CdPbHg=NiZnCuAsCr,仅Cd处于警戒等级,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处于清洁等级。8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5,表明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原位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As、Hg、Cr 5种重金属在种植菜薹土壤中的活性,菜薹可食部分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产地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菜薹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菜薹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顺序为Cd>Pb>As>(Cr、Hg),菜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Pb。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菜薹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18 mg?kg-1|Pb,401.93 mg?kg-1|As,25.67 mg?kg-1|Cr,150.71 mg?kg-1,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64 mg?kg-1|As,3.05 mg?kg-1|Cr,4.93 mg?kg-1。菜薹对Hg富集能力弱,在供试土壤Hg浓度范围内菜薹中Hg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  相似文献   

8.
山东芋主产区的重金属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芋主产区的球茎、农田土壤和灌溉水进行重金属抽样检测,依据GB 18406.1—2001,83 份球茎样本的As、Hg 和Pb 含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33 份芋球茎样本的Cd 含量超过限量标准0.05 mg·kg-1,但超出量较小,最高仅为0.36mg·kg-1,超标样本的分布区域不集中。依据GB/T 18407.1—2001,83 份土壤样本中的Pb、Hg 和As 含量均未超过对应pH值的限量标准,6 份土壤样本的Cd 含量超过限量标准0.3 mg·kg-1(pH < 7.5),最高值为0.944 mg·kg-1。31 份灌溉水样的4 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检测结果表明,山东芋主产区的农田未受到4 种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芋球茎的Cd、Pb 含量与土壤中Cd、Pb 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芋球茎积累的Cd、Pb 主要来源于土壤。芋球茎的Cd 含量与土壤pH 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Cd、As、Pb 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pH 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重要因素。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可能导致了山东部分地区土壤中Cd 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蔬菜对重金属生物富集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农区随机采集蔬菜样品及相应土壤,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及土壤pH,分析各种蔬菜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各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叶菜类蔬菜总体富集程度较高;重金属中,各种蔬菜对镉(Cd)的生物富集程度均较高;土壤pH与叶菜类蔬菜对Cd的生物富集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产区中原辅材料中铅(Hg)、镉(Cd)、砷(As)、汞(Pb)4种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使用添加不同浓度重金属栽培材料的栽培试验,分析栽培原辅料中重金属含量对子实体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毛头鬼伞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除水之外的13个测试原辅材料样品中均含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随着栽培材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子实体对覆土和对栽培基质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强弱分别为Hg>Cd>As>Pb和Hg>Cd>Pb>As,其中对覆土和栽培基质中重金属汞分别表现较弱和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不同产区甘草及种植土壤为试材,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分析了甘草中铅、镉、砷、汞、铜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残留特征及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在甘草中5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含量很低,其中Cd与Cu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中Cu含量与Pb、As、Cd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As和Pb、Cd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甘草和土壤之间Cu含量呈显著相关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甘草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宁夏产甘草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忻州市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忻府区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风险评价且对土壤剖面的重金属含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环境治理及科学灌溉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已导致农田土壤表层土壤中的Cu、Zn、Ni、Cr、Pb、Cd、Hg、As含量相对背景值不同程度的累积,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1.21、0.71、1.23、1.73、1.38、4.62、3.59、1.00倍,只有Zn的平均含量低于土壤的背景值。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量值作为污染评价阈值,在25个采样点中,2个采样点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高于0.7,属警戒水平,其它均属于安全水平。8种重金属元素中,表层土壤中的Cu、Zn、Cd、As含量最高,Cr、Hg在80~100 cm含量最高,Ni、Pb在不同土壤中无明显差异。Cr、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u、Ni、Cd、As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Hg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Hg的迁移风险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水芹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及水芹对Cd、Pb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芹各器官Cd、Pb中1种元素的吸收均随着该元素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Cd、Pb交互作用对吸收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根中Pb含量,Cd对Pb存在拮抗作用,在叶柄和叶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地下部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昌县蔬菜生产基地6种蔬菜14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不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了蔬菜重金属污染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蔬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蔬菜中As、Hg、Cd、Cr、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9 4、0.007 4、0.037 3、0.153、0.098 6 mg/kg,均未超出国家蔬菜食品卫生标准;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顺序为青菜萝卜茄子茭白黄瓜四季豆,Hg、Cr和Pb是新昌县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各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各蔬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铅、镉和铬在叶类蔬菜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研究结果表明: 重金属元素铅(Pb) 、镉(Cd) 、铬(Cr) 对几种叶类蔬菜生长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且其影响因蔬菜种类、元素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叶用莴苣> 苋菜> 芥菜> 菜薹>蕹菜, Cr > Cd > Pb ; 不同蔬菜类型可食部位积累重金属元素的顺序为苋菜> 叶用莴苣> 菜薹> 蕹菜> 芥菜;各元素从营养液向蔬菜体内转移的迁移累积率顺序为Cd > Cr > Pb。随着各元素浓度的增大, 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和其可食部分的富集量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6.
葫芦岛市工业废弃地中植物对重金属的利用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葫芦岛市杨家杖子钼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特征,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以及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以期为治理钼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采场周边山地可交换态Cd、Cu、Zn含量最高;排土场周边耕地可交换态Zn、Mo、Cu含量最高;尾矿库周边耕地可交换态Cd、Zn、Mo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最大.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可利用态与作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Zn、Cd的有效态含量和作物籽粒内的5种重金属含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或弱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元素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部分地区灵芝及其种植土壤中Pb、Cr、Hg、As、Cd等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多地区10个灵芝基地的土壤及灵芝子实体采样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进而通过计算富集系数判别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为:所测样品土壤中Pb、As、Cd含量未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r和Hg超出背景值,低于二级标准上限值;灵芝子实体5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低于有关规定的含量;灵芝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CdHgAsCrPb,总体较弱。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Cd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小白菜、萝卜和辣椒为试材,对其根际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分为清水与清水+镉(Cd)2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清水+Cd处理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萝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含量与小白菜和辣椒相比较低。2)主成分分析表明,用清水+Cd灌溉处理蔬菜,对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3)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下的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中PLFA的含量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真菌;与清水对照相比,用含Cd的溶液灌溉蔬菜,其PLFA值均无显著差异。4)用不同灌溉方式浇灌蔬菜,在蔬菜收获期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明,清水+Cd处理对小白菜吸收土壤中的全氮及萝卜和辣椒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不同配比的污泥基质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污泥、石楠和大叶黄杨不同部位的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石楠和大叶黄杨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基质中污泥组成的变化,石楠和大叶黄杨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有规律变化。2种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中均以Zn最高,根以Cd最低,茎和叶都以As最低。大叶黄杨根中6种重金属和叶片中Zn含量均显著高于石楠。在石楠中,As的含量根茎叶;Cd和Pb呈根显著低于茎与叶;根中Cu和Cr显著高于茎与叶;茎部Zn含量显著低于根与叶。在大叶黄杨中,As和Cu的含量均呈根茎叶;Cd在根、茎、叶之间无规律性,根中Cr含量高于茎与叶;茎部Pb含量高于根与叶;叶片中Zn含量低于根与茎。2种植物根、茎、叶对Cr与As富集能力均很低,而根对Cu、茎和叶对Pb富集能力很强。大叶黄杨根对6种重金属、茎对Zn与Pb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石楠。2种植物对Cr和As的富集能力弱,而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强;大叶黄杨富集重金属能力高于石楠。  相似文献   

20.
培养料中重金属对真姬菇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子实体中As、Hg、Pb、Cd4种重金属的浓度随着添加水平升高而增大.但是富集系数逐渐降低。通过对培养料中重金属添加浓度与子实体含量的回归分析发现二者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按照国家标准中As、Hg、Pb、Cd的最高允许含量确定真姬菇的培养料中As、Hg、Pb、Cd的安全限量值应不高于5.0、1.0、3.5、1.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