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50个香菇菌株为材料,对10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在距离d=9.69处可将50个菌株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第2类群单菇性状最佳,第3类群菇柄性状突出,第4类群高产早熟,第5类群只有单菇重性状可取;从各类群中筛选出241-4等14个表现优良的菌株。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9.4%的前3个主成分,分别为单菇因子、发育因子和产量因子;主成分分值图可将50个菌株分为5大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可对香菇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3.
以16个南通扁豆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扁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在保留84.8893%信息量的前提下,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粒型因子、粒重因子Ⅰ、荚型因子和粒重因子Ⅱ等4个主成分,在育种过程中需结合育种目标确定合理的主成分值;16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8866~7.7757,平均4.0474;16个品种可分为4类,荚色与地理来源不能作为判断种质间遗传差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产地对赣南早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为赣南早脐橙的合理区划提供参考,在信丰、兴山和秭归3个产区采集赣南早脐橙果实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香气品质评价。结果表明,3个产区的赣南早脐橙果实品质没有明显差异,但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兴山赣南早脐橙果皮挥发性物质总量(4 220.37μg/g)和果肉挥发性物质总量(40.87μg/g)均最高。D-柠檬烯是赣南早脐橙果皮和果肉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呋喃酮、苯甲酸和5-羟甲基糠醛仅在兴山赣南早脐橙果实中被检测到。单萜类及烯萜类氧化衍生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形成不同产地赣南早脐橙的香味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产区的赣南早脐橙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不同熟期菜豆(油豆角)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北地区特色菜豆——油豆角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相关性分析中,早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17对;晚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9对,两类熟性品种只有4对性状同时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二者各提取4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大于1,可分别解释83.612%和84.293%的方差;在第1主成分中,早熟和晚熟品种的荚宽、荚厚、单株产量、嫩荚质量和荚长等性状的权重系数均较大,是构成油豆角产量的主导因子,其他3个主成分分别有偏重不同农艺性状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主要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产量因子,其贡献率为41.3%;第2主成分为株高因子,其贡献率为20%;第3主成分为外叶数因子,其贡献率为11.8%;第4主成分为叶球横径因子,其贡献率为9.1%;第5主成分为球叶数因子,其贡献率为7.5%,这五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9.7%。本试验利用主成分析结果,采用毛重、株高、外叶数、叶球横径、球叶数等5个性状对48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共将其分为六大类。在优势育种中,双亲应在遗传距离远的类间进行选择,这将有利于提高杂种优势利用的效果。在类内选择亲本,则有利于对目标性状的改良,适合于重组育种,特别是自交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核桃主栽区核桃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从复叶和果实进行评价,其中复叶长度变异最小,顶叶宽度变异最大,各指标的变异幅度为11.893%~26.500%;果形指数变异最小,为9.173%;青果质量变异最大,为28.897%。对63份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发现,当距离为10时各优株可以分成2大类,核桃果壳厚度在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现有品种的表型变异差异较大。对15项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复叶长、顶叶长、顶叶宽、复叶宽、青皮厚度5个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4.23%。对叶形与果实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顶叶宽与青果质量、坚果质量、果仁质量呈极显著性相关,复叶长、宽度与果实大小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部分柚类品种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NTSYS软件对柚类33个品种65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品种Q型聚类及其性状R型聚类,采用Mantel相关性检测优化出29个性状为核心性状。结果表明,29个性状对33个柚类品种的聚类,可分成6个组群;29个性状聚类也可分成6组。主成分分析,前9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根据前9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影响力较大18个性状,综合了柚类特有的果实因子、花器官因子、枝条因子、叶片因子,说明这些因子是柚类品种重要特征。试验结果将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利用形态学指标评定柚类品种及根据分类结果更好地利用这些丰富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梅的亲缘关系和分析梅的遗传多样性,以南京农业大学梅种质资源圃保存的84个梅品种为试材,运用SPSS11.5对叶花果等31个表型性状进行Q聚类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欧氏距离2.58,84个梅品种分为5组,长农17等13个果梅品种为第1组;红梅等30个果梅品种为第2组;重叶梅等15个花梅品种为第3组;银红朱...  相似文献   

10.
以75份长荚豇豆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75份长荚豇豆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以期更好的挖掘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75份长荚豇豆品种荚长、叶片含水率和叶厚3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性状最稳定,而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茎、百粒种子质量等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高,可作为豇豆选育与筛选改良的方向。1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径>百粒种子质量>10%>叶片含水率>荚长>叶厚。14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8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41%,能较好代替14个农艺性状来评价75份长荚豇豆品种。75份长荚豇豆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1时可分为Ⅰ、Ⅱ、Ⅲ、Ⅳ、Ⅴ5类,其中Ⅱ类产量高,适合海南种植,Ⅴ类产量最低,不适合海南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利用12个性状对采自河南省洛阳市的28份狗牙根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不同种源各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草层高度57.02%;12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层高度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直立茎叶片长度匍匐茎节间长度匍匐茎节间直径花序长度小穗数直立茎叶片宽度穗枝数小穗宽小穗长;各性状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较广泛的联系,相关系数最高的性状为营养枝高度与草层高度(0.9201);主成分分析将狗牙根12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2.97%,以高度相关因子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1.84%。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分蘖洋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69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9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6.42%~57.04%之间,其中单球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数、株高、冠幅长、冠幅宽、单球质量、单株产量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均与球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株高、冠幅长、单球质量、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分蘖洋葱的11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转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49%;利用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种质分别为M41、M31、M37、M30和M33。系统聚类将69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Ⅲ和第Ⅳ类群分别具有产量高、生长势强和营养品质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脐橙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矿质营养元素在脐橙叶中分区分布特征,以枳砧和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对象,测定新叶和老叶的叶尖、叶缘、中部、叶基和翼叶等5个分区中10种元素(N、P、K、Ca、Mg、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分析各分区离子组成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的43.4%和21.1%,明确区分了新叶和老叶,大致区分了叶不同分区,发现新叶翼叶与其他分区具有明显差异,而老叶本叶各分区的离散程度明显大于新叶本叶各分区。两种砧木脐橙新叶中钾含量分布表现为翼叶叶基中部叶缘≈叶尖,镁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两种砧木脐橙老叶中锰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硼含量表现为叶尖叶缘中部叶基翼叶。N、P、B在新叶本叶各分区以及P、Ca在老叶本叶各分区间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枳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与叶片其他分区没有显著差异,而枳橙砧脐橙新叶翼叶Mn、Cu和Zn的含量都分别显著低于叶片其他分区。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叶片分区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翼叶的元素含量和离子组成与叶片其他分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茄子数量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仲保  张真 《园艺学报》1991,18(3):251-257
对茄子的21个品种,16个性状的遗传力(h~2B)、遗传型变异系数(GCV)和遗传进度(GS)等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h~2B和GCV可综合归为五类,其中单株产量为h~2B居中,GCV大一类,其遗传进度较快。通过相关研究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及叶片数目较多、且叶形狭长的一些基本性状。 通过对供试品种及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后,最后所选留的5个主成分,应是第1、3、5主成分的值居中,第2主成分的值越大越好较多第4主成分的值越小越好。经聚类得出了5个类群,可供茄子育种时亲本选择和组合设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33种红色系樱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观测其在杭州地区的嫁接成活率、物候和生长情况,分析各品种物候因子、生长因子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探究红色系樱花品种在杭州地区的物候、生长特性及变异规律,为今后引种驯化、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3种红色系品种中26种樱花的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22种樱花为高抗型品种,"旭山"樱、"花笠"樱、"河津"樱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各品种间物候存在丰富的变异,叶芽萌动期在品种间变异系数最大,为11.69%;落叶始期极差最大,达96 d;叶片持绿期变异系数为11.10%。物候因子、生长因子及二因子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生长因子与萌动期、展叶期呈负相关,与叶变色期、落叶期呈正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5个物候因子和2个生长量因子综合为3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值将33个红色系品种分为4类,分别为短生长期型、长生长期型、早物候型和中间型。  相似文献   

16.
高接换种是调整品种结构的捷径,在现有中熟橙柑桔品种中高接"赣南早脐橙",选夏橙、兴国甜橙、尾张温柑、纽荷尔脐橙、朋娜脐橙等中间砧,高接后换种"赣南早脐橙",观察其生长、结果情况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高接1~3年枝梢萌发好、生长快、树冠形成快,高接第3年结果,第4年后结果情况稳定,果实10月上旬成熟,果实品质早熟,性状稳定,不同中间砧高接换种的"赣南早脐橙"生长结果情况及果实品质差异不大。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这5种高接换种的"赣南早脐橙"进行综合评价,5个高接换种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排序为GNZ/朋娜脐橙/枳GNZ/纽荷尔脐橙/枳GNZ/兴国甜橙/枳GNZ/夏橙/枳GNZ/尾张温柑/枳。排名越前的表明越适合做赣南早脐橙高接换种的中间砧,越适宜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收集到的15份主栽品种为试材,统计了种子萌发期10个芽苗性状的变异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为不同甜瓜产区优良品种的早期筛选及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芽长、主胚根长、种子根数、总鲜质量、根芽干质量、总干质量、干物质含量、根系活力等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为18.53%~35.98%;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指标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45%,通过主成分综合分值排序结果显示,Var 2、Var 5、Var 7、Var 6、Var 3等品种占据前5位。以主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5份甜瓜品种分为4类,各类间芽苗性状有较大差异。因此,从种子萌发期芽苗性状的角度考虑,8个变异较大的芽苗性状指标是今后品种改良的重点,排在5位的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可优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有葡萄品种叶片形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资源圃中保存的342个葡萄品种的成熟叶片为试材,采用度量性状与非度量性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研究了供试葡萄品种的叶宽等9个度量性状和叶片形状等8个非度量性状,以期为进一步建立葡萄种质资源叶片性状数据库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现有栽培葡萄品种的叶片形状主要为楔形和五角形;9个度量性状具有明显的变异性,且与长度有关的度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6.51%;主成分分析表明与长度有关的度量性状为第一主成分,与角度有关的为第二主成分,与比值有关的为第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7.186%。  相似文献   

19.
以42份中国南瓜自交系为材料,对其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在果实性状、叶片性状上差异较大,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达到46.74%,叶长变异系数最小,为11.29%。通过聚类分析,42份材料被分为4个类群,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对南瓜材料的选择和品种培育有一定指导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大小、果实形状、单果质量、果实颜色等是植物学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美登"、"北陆"、"蓝丰"3个蓝莓品种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叶片长(x1)、叶片宽(x2)、叶片重(x3)、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y)的关系,并建立了一元和二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个蓝莓品种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重、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同时建立了叶片长和叶片宽、叶片长和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宽和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关系的二元拟合方程;从建立的3个蓝莓品种叶面积回归方程来看,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中均可作为测算3个蓝莓品种叶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