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丝式与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失效时,会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怠速不稳、急加速进气管回火、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问题。对汽车热丝式与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故障现象、检修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空气流量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检测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值,并把它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送给发动机电脑.电脑根据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值控制基本喷油量,从而确定应达到的基本空气燃油混合比例.该传感器通常位于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室之间的进气管中.  相似文献   

3.
<正>增压器可分为两种形式,既定截面增压器和可变截面增压器。定截面增压器一般多用于对转速和扭矩变化要求不高的柴油机,因为存在柴油机响应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低增压度柴油机多采用此种方式。农业机械上常用的是机械式联动放气阀型涡轮增压器。1.工作原理柴油机在设计时预先确定进气管的空气压力,当进气管中的空气压力过高时,将影响到气缸中燃烧时的空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由进气管路、空气滤清器、谐振腔、进气歧管、进气流量及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组成。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从进气系统获得足量清洁、干燥的空气(或混合气体)与雾化的燃油混合进行燃烧,进气系统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及整车的性能。除了满足基本的过滤特性外,进气系统的消声特性以及对进气流体阻力的影响都是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进气系统的噪声源发动机进气噪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噪声源,噪声频率从低频到中高频都有分布。空气在进气口附近、进气管道内以及进气门处高速流动会产生中高频噪声,进气门周期性打开、关闭产生的压力波在进气管道内传递反射产生脉动噪声,此外,在内部压力波的激励下,进气系统壳体振动并向外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5.
1.进气管真空度的基本概念 发动机进气管真空度(又称负压)是进气管内气压与大气压力的差值,它是汽车发动机各气缸交替进气时对进气管形成的负压值总和,一般用△Px表示.  相似文献   

6.
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管压力波动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进气管波动效应、增压柴油机排气管压力波动和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通过对缸内工作过程的计算,编制了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管内气体压力波动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增压柴油机的进、排气管内气体压力波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4102BZLQ柴油机在额定转速下,不同的进、排气管长度对进、排气管内气体流动状态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进气管结构对电喷汽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进气管进行台架试验,研究进气管结构对电喷汽油机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起动工况,容积较小的进气管的排放量低于容积较大的,在正常工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植物叶片含水率的无损和准确检测,利用圆形平行板电容传感器检测植物叶片电容,利用直径为12.7 mm的圆形FSR402型压力传感器测量平行极板对植物叶片的压力,以MSP430型单片机为微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基于植物叶片电容检测其含水率的仪器。以玉米叶片为对象,研究了玉米叶片含水率和极板对叶片的压力对电容的影响规律,选取了极板对玉米叶片的最佳压力,建立了最佳压力下玉米叶片的电容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的电容随含水率和极板对叶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检测玉米叶片电容的最佳压力为4 N。玉米叶片湿基含水率为55%~80%时,所设计检测仪的含水率绝对测量误差为-1.2%~1.7%;在晶振频率为8 MHz下检测含水率的响应时间小于3 s。  相似文献   

9.
扈凯  张文毅  祁兵 《农机化研究》2021,43(3):123-127
为提高移栽机的仿形精度,对其自适应仿形系统进行了设计。使用水平倾角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测定水平姿态和离地间隙,以电动推杆作为执行元件实现自适应仿形。为验证自适应仿形系统作业效果,设计了液压试验台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压力补偿系统确保了液压缸的速度稳定可控。对自适应仿形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倾角正向最大值和负向最大值分别为1.40°和-0.86°,水平倾角误差绝对平均值为0.54°,垂向位移误差最大值为7.85mm,垂向位移误差绝对平均值为4.91mm,满足自适应仿形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台修后的东方红-28拖拉机,起动时排气管冒白烟,时有间断爆发声,但不着火。检查气缸压力正常,磁电机与火花塞技术状态良好,点火正时正确,但摇车时汽化器的“嗤、嗤”吸油声很微弱。当拉动减压手柄进行转换时,见减压轴联动臂和进气管的活门连接臂转角小于90°。由此调整了减压操纵机构,保证减压轴联动臂与进气管活门轴连接臂的转角为90°,起动性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拖拉机自动导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是农业自动导航车辆获取导航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任务是获取拖拉机的绝对位置信息,而多传感器融合可以在GPS提供的绝对位置信号丢失时为拖拉机提供位置、姿态和航向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此,介绍了GPS以及多传感器融合在拖拉机自动导航中的应用现状,指出GPS及多传感器在自动导航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GPS和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方式在未来精细农业领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SOFIM 2.5L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为样机,设计了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进气管的结构组合,并用三维设计软件UG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分析,找出质量最小、内腔容积最大的进气管,再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流动分析,找出平均进气质量流量最大的进气管;综合结构优化和流动优化结果,确定最终的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成其模型并在气道试验台上与原管进行稳态流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管比原管进气质量流量平均提高近7%,基本可满足气波增压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力或压力(压强)传感器中,金属电阻应变片精度较高、性能较为稳定,被广泛应用。不过,这类传感器存在灵敏系数小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半导体应变片随之出现。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应变片称为压阻式传感器,其中,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因具有频率响应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文章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具有压阻效应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借助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实训装置进行气压差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内燃机进气管的长度变化对充气效率 ηv 的影响基理 ,总结了常见的进气管长度可变系统(VGIS)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容积法模拟计算燃油喷射汽油机的换气过程,通过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出气缸、进气管与排气管3个容积的压力计算模型,各容积之间由相应的边界方程联系起来,求出各部分压力后,再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求出各控制容积在相应曲轴转角下的温度。将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误差很小,表明容积法仍是一种计算汽油机换气过程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柴油车的空气滤清器要及时清洁。由于重卡柴油机气缸内表面硬度低,如果进入的空气中含尘过高,就会引起气缸早期磨损。尤其空气供给系统中,如进气管破损,橡胶管接合不密封,以及空气滤清器的滤芯质量差,甚至当空气滤清器堵塞,传感器孔处破损,也会因吸入未经过滤的空气而使气缸磨损。  相似文献   

17.
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是农业机械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信号感知类元器件,由于技术壁垒,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于进口产品,严重制约我国工业传感器的发展。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可控能力,国产化有助于推动我国压力传感器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文章主要讨论我国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历史现状和已经取得技术突破,以及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传感器设计使用问题是高职工科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传感器技术相对抽象不容易理解,笔者通过Multisim虚拟仿真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以温度、压力传感器为载体,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温度、压力传感器,力图实现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电路设计和使用等知识点的全面掌握。通过虚拟仿真传感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故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机油之所以能到达各润滑表面,是因为机油具有一定的压力,使之持续不断地流动。发动机机油压力高低标志着润滑系技术状况的好坏,一旦机油压力出现反常现象,应立即查明原因,予以排除。1.机油压力始终过低机油压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主油道中,如果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正常,而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过低,可根据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油路对故障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如果将油路按油流方向以机油压力传感器为界分成前、后两部分,导致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则可分成  相似文献   

20.
1.为什么有的发动机同时安装空气流量传感器(MAF)和进气压力传感器(MAP)? 早期生产的电喷发动机测量进气量,要么采用空气流量传感器,要么采用进气压力传感器.但是许多新款电喷发动机(例如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索娜塔G4GC2.0L发动机、伊兰特G4ED1.6L发动机等)都属于无回流燃油供给系统,在该系统中,燃油压力调节器、燃油滤清器、电动燃油泵以及燃油测量装置都内置于燃油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