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的亡阳厥逆之证是由于长期劳役或使役过重,引起气血的亏损,阴阳五脏失调,脾阳不足,命门虚衰而致,是以病急、病危为特点。辩证论治中要扶正救危,改变机体因虚衰而出现的阴阳失调现象,治则以辛热回阳固脱之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古今资料,应用加味四逆汤治疗病畜多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方药组成炮附子100g,干姜40g,防风20g,灸甘草20g,黄芪30g,党参20g,当归30g,升麻25g。水煎后候温灌服。2 病例1997年10月3日,民和李二堡乡张家湾庞某的1头12岁的骡子来诊。证见:身体卷缩,全身大量出汗,卧地不起,体温36.4℃,耳鬓俱凉,四肢…  相似文献   

2.
笔者多年来用中西药结合救治家畜低温症50例,治愈44例,因畜主灌药失误导致死亡3例,效果不明显3例. 1病因病机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栏舍湿寒,气候突变寒冷,畜体抵抗力降低,机体外寒内衰,内寒过盛,心肾阳虚,阴盛阳衰,正气不足所致.另外由于长期饮用冰凉水和料;寒邪积滞脏腑或久病,体虚气机不通而发生食欲不振,腹胀,下痢,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全身,病畜四肢,口鼻耳发凉,恶寒蜷卧,发抖而致体温偏低.  相似文献   

3.
正表里俱寒证是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或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病羊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里寒证。1临床症状病初个别羊采食量减少、呆立、精神萎顿、拉稀、鼻流清液,随后病羊数量增多,并出现死亡,濒死羊呻吟,口流清涎。患羊体温36℃左右,皮温、口温低,四肢厥冷,可视黏膜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而微,拉稀、小便清长,个别羊卧地不起,绝食。病死羊各脏器及全身淋巴均无可见变化,但  相似文献   

4.
幼龄水牛低温症在临床上偶有发生,笔者治疗2例,均治愈,现介绍如下。1病因多由于饲养失调,营养不全,体质素虚,气血双虚,对外来寒邪抗御能力差,或食入冰冻饲料,夜露寒霜,均可能诱发本病。2症状形体消瘦,被毛逆立,精神倦怠,耳耷头低,站立不稳,喜温怕冷,继之卧地不起,腹内鸣响,肌肉颤抖,鼻寒耳冷,呼出气凉,四肢厥冷,口色淡白无光,舌体绵软,津液滑利,粪便稀溏而量少,尿清长,脉象沉细,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降低(35℃左右),肛门松弛,头弯向腹部,反射减弱。3治疗回阳救逆,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方用加味四逆汤:附子29g,干姜30g,炙甘草40g,党参60g,…  相似文献   

5.
<正>1病因本病多因长期饲养管理失调,饥饱不均,劳役过度,损伤元气,脾阳不足,久泻不止而引起的阳肾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不能温煦脾阳,或久病失衰,不能助脾而泄泻。  相似文献   

6.
<正>《丹溪心法·自汗》云:"自汗之症,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临症治疗汗症一般以虚而论治,但据笔者临证经验,不尽其然,或邪居少阳,或营卫不和,或肺卫不固,阴虚火旺,邪热郁蒸,或补而未宣,久病伤阴,劳役过度,营阴不能内守,故见盗汗;或亡阳时阳虚欲脱,阳脱则阴无所附,心液随阳外溢,故见大汗不止尽有之。临症应遵《黄帝内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益营卫,损其脾者益饮食",以求不止汗而汗自收。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贫血是人衰老综合症的表现之一,中医属血虚症,是由劳倦内伤,营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阴不维阳,血虚阳浮等引起。表现为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月经量少色淡;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象为血虚则脉虚,气虚则脉微;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偏低,  相似文献   

8.
阳虚证是对机体脏腑机能虚弱临床症状的概括,助阳法是选用甘温补阳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对各种阳虚证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方法。阳气不足,功能低下;阳虚则阴胜,寒从内生。阳虚之证,临床表现一般具有两种表现:一是气虚,精神不振,消瘦乏力,动则气喘,咳嗽无力,食欲减少,不时泄泻,舌体绵软,口色淡白,脉象细弱。二是内寒,表现为形寒肢冷,耳鼻俱凉,四肢浮肿,腰胯无力,口色淡,脉象迟细,尿清,便溏等。  相似文献   

9.
牛腰胯风湿,多因畜体阳气不足、卫气不固,又逢气候突变、夜露风霜、久卧湿地、劳役过度等,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伤及肌表,窜入腰胯,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病。病案 1986年6月,我县恭门乡恭门村马××家役用母黄牛患病,于6月21日来我门诊部求治。检查:体温38.8℃,脉搏49次/分,呼吸31次/分;口色淡白,脉沉迟而无  相似文献   

10.
妊娠母畜水肿,马属动物尤为常见。该症的发生,有心阳不足,有脾受湿困,有相火衰而肾水盛者,有心脾两虚者等,其中以心肾气衰,即心火不胜肾水者为甚,加之胎气重,致使心阴心阳俱虚,以致脾失其统血制水之职,肾无力蒸化水液,故发水肿。 (一)主症患畜精神不振,被毛无华,体瘦水肿,水肿在腹下者,捏之如面团;水肿在四肢,自上而下,对称肿胀;患畜运动后则肿见消,但出现喘息;若静脉栓塞引起的水肿,运动时则肿甚喘轻。患畜不思水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8月 8日 ,漂河铺乡倪庄村倪新奇一头黄色母牛就诊。主诉 :该牛 8月 4日使役后 ,发现喘呛 ,急躁 ,反刍、食欲废绝 ,随后出现四肢和腰脊僵硬 ,他医治疗 3d,病情不断加重 ,方来就诊。现症 :两耳发热 ,眼睑微肿 ,四肢拘急 ,行走不稳 ,起卧不便 ,口腔津液粘稠 ,舌色青红 ,脉象洪数。辨证 :耕牛在烈日下劳役 ,暑热二邪侵袭肝经。肝属木 ,木生火 ,火炎则木焚生风。故此病为肝风之证。筋为肝血所养 ,肝风旁达四肢 ,伤其筋脉 ,因此患畜表现肢体急拘 ,步态不稳 ,古人“风伤筋”之说即为此理。积热攻肝 ,肝郁不舒 ,故见舌色青红 ,脉象洪数。肝外…  相似文献   

12.
阳虚证是机体脏腑机能虚弱的一种临床表现。助阳法是选用甘温补阳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对各种阳虚证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方法。阳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阳虚则阴胜,寒从内生。阳虚之证,临床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气虚,精神不振,消瘦乏力,动则气喘,咳嗽无力,食欲减少,不时泄泻,舌体绵软,口色淡白,脉象细弱。二是内寒,表现为形寒肢冷,耳鼻俱凉,四肢浮肿,腰胯无力,尿清粪溏,口色淡,脉象迟细等。反映在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1 耕牛久泻证 该病临床颇为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内伤(饥、饱、劳役)及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畜体抵抗力降低,正气不足,受外邪攻击而发病。由于上述的内伤外感,致使耕牛泻泄时,很多畜主自以为其耕牛拉稀问题不大,能够自愈,或病后治疗不当,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虽然其病因很多,病理变化复杂,但脾胃运化与脏腑传导失职是主要原因,由于脾胃失职日久,则必伤其正气,据中兽医“五行”论学说,导致命门火衰,而使脾肾同虚。两脏受病,且相互影响,致使病程迁延难治,其主要症状为:粪便稀软,役后泄泻加重,精神萎顿,食少,体弱…  相似文献   

14.
母犬产后寒,多是由于产后感受风寒或寒湿内侵而致的一种产科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草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 症状母犬产仔后,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恶寒身冷,耳鼻欠温或鼻镜无汗,皮温冷热不均,脚软无力,不愿站立,被毛粗乱,肚腹微胀,乳汁减少,口色淡白或挟青色,脉象浮而迟细.若是重危病例,则恶寒颤抖,食欲废绝,站立不起,如延治、误治,大多可继发褥疮.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十四味建中汤”治疗马属动物“厥阴症”8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马4匹,骡2头,驴2头。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头低耳耷,神衰欲寐,身寒蜷卧,食欲废绝,耳、鼻具凉,四肢末端厥冷,舌淡苔白,口色青紫,脉细欲绝或沉细。研末开水泡待凉,胃管投服,连服2剂。2 方剂组成 党参45g,黄茧45g,白术25g,茯苓30g,当归25g,川芎20g,白芍25g,熟地25g,肉桂20g,麦冬30g,黑附片20g,肉苁蓉25g,半夏20g,灸草15g;。3 疗效观察 病愈…  相似文献   

16.
中暑是家畜在炎热季节服重役或厩舍闷热,体热不能充分散发以致体内过热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和全身血液循环高度障碍的急性病.笔者在2000年7月至10月间,共收治牛中暑病例4例,采用香薷散加减配合西药疗法,全部治愈. 1 病因病机 多因夏季高温闷热,通风不良或烈日暴晒,劳役过度,奔走过急,过度拥挤,暑热或暑湿内郁,侵扰心神,蒙闭清窍,传入营血,卫气郁闭,开阖失常,内热难泄,热积心胸,伤津耗液,高热神昏而致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急性中暑和慢性中暑.急性中暑,发病急骤,高热神昏,行走似醉,浑身出汗,严重者肌肉震颤,继而突然倒地,卧地难起,口色赤紫,唇干舌燥,脉象细数;慢性中暑,精神沉郁,眼闭不睁,耳耷头低,呆立如痴,四肢倦怠,行走无力,步态不稳,口色鲜红,脉象洪数.  相似文献   

17.
1马冷肠泄泻的发病原因1.1本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多食冰冷草料用饮水,久卧湿地,外感寒湿,伤及脾胃,胃肠运化无力,寒湿下注,清浊不分,以致泄泻。1.2使役过度,草料质劣,肾阳不足,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以致中气下陷,清浊不分,故而泄泻。2临床症状发病较急,肠鸣如雷,泻粪稀汤如水,无特殊气味,有时带白沫,完谷不化,尿少,耳鼻俱冷,口色淡白,腹痛,时有起卧,病畜精神倦怠,头低耳耷,被毛逆立,脉象沉迟。3诊断根据马发病较急,口色青白,口鼻发凉,肠鸣如雷,泻粪如水为特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8.
前胃迟缓属于中兽医“脾虚慢草”的范围,是由于饲养不良,劳役过度,致使脾脏亏虚,水草迟细的一种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笔者多年来,用中草药治疗前胃迟缓,均能收到一定效果。1 病因 本病多因饮喂失调或劳役过度,耗损气血,致使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腐熟,精微不能运化,久则日渐消瘦,形成脾虚慢草之证。2症状 初期饮欲减少,反刍不足(低于40次),嗳气酸臭,口色淡白,舌苔黄白,常常磨牙,粪便迟滞,其中混  相似文献   

19.
正1情况介绍初入腊月,养牛户李某自养一头5岁经产母牛出现食减、拉稀、多卧等症状,找兽医诊为肠炎,安乃近肌注、头孢噻呋钠合盐水静注、安普霉素灌服,连用2天不见效果且有愈重势态,遂邀笔者就诊。临床表现为不食草料,体瘦毛焦,鼻寒耳凉肢冷,间有寒战,蜷曲嗜卧,泻粪稀溏,苔白润滑,脉迟缓无力。诊为寒湿困脾,属中焦脾胃虚寒夹湿证。2辨证施治中焦脾胃纳运水谷,脾主四肢肌肉,中焦虚  相似文献   

20.
猪低温证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为特征的一种综合证.近年来,猪的低温证临床上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为外感风寒,二是内伤阴冷.<元亨疗马集>中说:"因久渴而不饮,饮冷水太过,冷气入胃也.或赢瘦过飱宿冷,或老弱久露风霜,或牧被阴雨苦淋,或素向湿地久卧,湿气透入肌肉".寒为阴邪,寒邪侵入畜体抑制和消耗大量阳气,导致阳气虚弱,机体机能活动降低,患畜表现身冷肢厥,精神极度沉郁,神识痴呆,肌肉颤抖,耳鼻发凉.气息微弱,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白润,脉微欲绝,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阳气将脱的证候.亦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险证候.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病猪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