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2.
<正>果实的外观色泽可以反映出果实的成熟度和风味,从而直接决定其商业价值。樱桃果实着色是花色苷积累的结果。花色苷属于类黄酮物质,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是使植物呈现蓝色、紫色和红色的一种水溶性色素。除了决定色泽外,花色苷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保健功能。本试验在果实硬核期前至果实成熟这段发育期,分阶段采集套袋和不套袋的的果实,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花色苷含量,分析套袋和不套  相似文献   

3.
以凤仙花的9种花色株系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花瓣、叶片和茎干的色素物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瓣越红,花青苷含量越高,且差异显著;橙色、浅红和白色花瓣的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显著低于深红色系花瓣;粉红、浅红和紫红色花瓣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色系花瓣;但紫色花瓣中花青苷含量较低,说明其主要色素物质可能不是花青苷.此外,在叶片和茎干内也检测到了少量的花青苷,花色越红其含量越高.各试材间叶片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大,而红色花瓣的株系叶片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白色和浅红色株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瓣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类黄酮含量与叶片淀粉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瓣总酚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可滴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千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越橘果实中4种花色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越橘2个野生种和3个栽培品种中4种花色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是‘芝妮’,其它依次是CA-206、NB-3、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因种和品种而不同,其中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普遍存在的,而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不存在于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中,红豆越橘果实中只含4种花色苷的1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花色苷结构差异性,并对南果梨花色苷进行酰化处理、辅色处理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提取成分中含有7类花色苷,结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种子白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3种花色苷转变为种子褐色期的矢车菊色素-3-乙酰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影响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顺序为:单宁>芦丁>肉桂酸>阿魏酸,最佳方案为:1.5 g/L芦丁、0.1 g/L单宁、1.5 g/L肉桂酸和0.5 g/L阿魏酸,在60℃、10 h的条件下,花色苷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提高77.8%.  相似文献   

6.
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及高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优良的保健功效。与地上器官相比,块根、块茎等地下器官中的花色苷具有高含量、高产量、易储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稳定、易于利用的花色苷来源。彩色马铃薯、紫甘薯、紫淮山等植物地下器官富含花色苷,本文对植物花色苷特别是地下器官花色苷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以山葡萄花色素苷提取液为试材,研究了光、热、pH、过氧化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山梨酸钾、黄原胶等不同因素对山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60℃以上花色苷降解明显;酸性环境中花色苷稳定性显著高于碱性环境;过氧化氢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抗坏血酸可以起到保护花色苷作用,但久置后反向促使花色苷的分解;Fe3+、山梨酸钾增加了花色苷的稳定性;黄原胶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云南、湖南3个产地的紫山药为试材,用酸性乙醇溶液对紫山药中花色苷进行提取,并用pH示差法测定了3个产地紫山药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浙江、云南、湖南产地的花色苷含量分别为25.7、21.0、16.7mg/100g,浙江产紫山药花色苷含量优于其它2个产地,该研究结果为紫山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择宁夏贺兰山东麓园林场、御马酒庄、玉泉营3个酿酒红葡萄产区,以酿酒葡萄品种"黑比诺""蛇龙珠""梅鹿辙""西拉""赤霞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花色苷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6种花色苷可简化为4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到98.417%;第一主成分主要是由芍药色素、飞燕草色素、锦葵色素、矢车菊色素构成,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1=0.388X_1+0.029X_2+0.392X_3-0.264X_4+0.052X_5;第二主成分主要是由矮牵牛色素和矢车菊色素构成,其线性回归函数Y_2=-0.181X_1+0.408X_2-0.185X_3+0.726X_4+0.052X。  相似文献   

10.
花色苷由于其安全性良好,生理功能众多,是人工合成色素的良好替代物。由于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性,花色苷容易受到环境、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采取花色苷提取、分离纯化,花色苷稳定性和降解影响因素以及增强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为花色苷的提取、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与可溶性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果实颜色不同的4个品种为试材,测定了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花青素苷、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了色素和可溶性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茄子果色由花青素苷和叶绿素共同作用,各色素含量因基因型而异,紫色茄子花青素苷在果实形成后期迅速增加,叶绿素递减,绿色茄子则相反。茄子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在果实形成后期蔗糖、葡萄糖和总还原糖都是紫色茄子大于绿色茄子。紫色茄子果实的花青素苷与蔗糖、还原糖及低聚糖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绿色茄子果实叶绿素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茄子果实花青素苷和叶绿素的积累是两个独立过程,两者的积累都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且相关性存在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of tubers and shoots of the purple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cv. Congo has been determined using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o be petanin and the novel 3-O-[6-(4-ferulyl-O-α-rhamnopyranosyl)-β-glucopyranoside]-5-O-β-glucopyranosides of petunidin and malvidin. Acylated pigments constitute more than 98% of the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both in tubers and shoots.  相似文献   

13.
花椰菜生产过程中,花球采收期前后极易呈现紫色,对花椰菜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明确花球变紫前后花青素含量差异,采用植物花青素酶联免疫方法测定了花球变紫前后花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白色花椰菜花球变紫前花青素含量(w,后同)为(1 599.81±138.78)ng·g-1;变紫后花球花青素含量为(2 709.54±224.78)^(2 904.95±205.41)ng·g-1;对照紫色花椰菜花青素含量为(5 069.82±292.00)ng·g-1,各处理间花青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花球变紫前后花青素含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4.
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岩娇  张鲁刚  何琼  张明科  石姜超 《园艺学报》2012,39(11):2159-2167
 利用徒手切片法、pH差计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观察和测定紫心大白菜与同源非紫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花青素在叶片中的分布和总含量变化,比较叶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紫心大白菜花青素不均匀分布于叶片中,尤以叶表皮细胞及临近表皮的叶肉细胞内最为丰富,并且内层球叶含量高于外层球叶。紫心大白菜心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79 mg · g-1 FW,对照09S17混合样的叶片中花青素总含量为0.01 mg · g-1 FW。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基因CHS、CHI、F3H、F3′H及下游修饰基因UFGT、转运酶基因GST与转录因子MYB0在紫色大白菜心叶中上调表达,下游关键酶基因DFR、ANS、LDOX与转录因子MYB2、MYB4、MYB12和MYB111的表达在整个紫心大白菜中大幅上调,推测这可能是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其中MYB2和MYB4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的营养价值,选取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品种各4个,分别测定、比较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和花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绿叶生菜(GT)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均高于紫叶(VT)品种,平均高112.9%;整体上VT与GT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大,其中VT中深紫色的VT_1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GT中深绿色的GT1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所有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均高于GT品种,其中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GT的高80.6%、33.4%。另外,只有紫叶生菜含有花青素,其中深紫色的VT1花青素含量最高,随叶色变浅而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说明绿叶生菜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紫叶品种,且较紫叶生菜口感好,但紫叶生菜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高于绿叶生菜。  相似文献   

16.
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花青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紫菜薹(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 Baile.)以及芜菁(Brassica rapa ssp. rapifera Metzg.)和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L.)Makino]中的紫色品种类型叶片中花青苷分布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利用UFLC-UV-Q-Trip-MS和UPLC-Q-TOF-MS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苷代谢物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花青苷在紫菜薹、紫色芜菁和紫色白菜叶片中积累的部位并不相同,主要分布于紫菜薹和紫色芜菁叶柄的表皮细胞,以及紫色白菜叶片的上表皮细胞中。3种蔬菜中共鉴定出23种花青苷,其中紫菜薹和紫色白菜含有的花青苷种类相同,为17种不同酰基化取代的矢车菊素–3–双/三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紫色芜菁中检测出与紫菜薹和紫色白菜不同的6种花青苷,为不同酰基化的天竺葵素–3–双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7.
李晓杰  梁毅 《蔬菜》2021,(2):79-80
"美球赤玉"是以高花青素深紫皮不育系791A为母本,以高花青素深紫皮自交系2013-5-8-3-6-1为父本培育的长日照、早熟、高花青素、深紫皮杂交种。表现:鳞茎高桩圆球形,花青素含量高达422 mg/kg;洋葱鳞片从外至里均为深紫色,色泽鲜亮;假茎细且收口紧,耐贮运,货架期长;辣味少,有甜味;单心率高,抽薹少;植株长势强,抗病;平均单球质量450 g以上,667 m2产量约8000 kg;适宜在长日照地区推广,2019-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0 hm2。  相似文献   

18.
梁毅  李晓杰 《蔬菜》2020,(12):81-82
“秀球赤玉”是以高花青素深紫皮不育系562A为母本,以高花青素深紫皮自交系2014-7-10-6为父本培育的中日照、早熟、高花青素三系杂交种。其表现:鳞茎大圆球形,花青素含量高达68.8 mg/g;洋葱鳞片从外至里均为深紫色,色泽亮,外观漂亮,商品率高;辣味轻,口感脆甜,可生食;植株长势强,抗病,耐抽薹,分球、裂球少;假茎细且收口紧,耐贮性好;平均单球质量600~1 000 g,667 m2产量8 000~12 000 kg;适宜在中日照地区推广,2019—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 500 hm2。  相似文献   

19.
 以紫皮大蒜品种‘G075’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鳞茎外皮花青苷的积累规律及与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活性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设施栽培方式、基质pH值、基质氮素水平和磷素水平对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蒜鳞茎的发育,鳞茎外皮花青苷含量逐步提高,CHI活性与鳞茎外皮花青苷积累关系密切,其活性变化与花青苷积累趋势吻合;露地栽培温度相对较低的紫皮大蒜花青苷积累高于保护地温度相对较高的栽培大蒜,基质pH 6.5和1/2氮素水平(7.5 mmol · L-1)时对花青苷合成有利,花青苷积累随磷素水平提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胡彬  丁德辉  傅秀敏  冯超  康明 《园艺学报》2018,45(1):117-12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测定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花发育进程中花色素苷在各花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含量及比例。共鉴定出17种花色素苷类物质,分别为矢车菊素、芍药花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及锦葵素及其与葡萄糖、芸香糖、乙酰芸香糖等糖苷组合而成的苷元。研究发现,呈紫色的花瓣中蓝紫色的花色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及锦葵素)比例达到64.0%;呈红色的花筒中红粉色的矢车菊素及芍药花素分别占36.7%和20.0%。开花前总花色素苷含量缓慢上升并趋于稳态,该过程中红粉色的花色素占据比例逐渐减小,而蓝紫色花色素所占比例渐趋增加,这可能与花瓣/花筒的比例渐趋增大有关。而花盛开之后,花色素苷含量急剧降低,可能与花色素苷的降解或稀释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