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葡萄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是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受到各种葡萄病毒的危害,果实的品质与产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葡萄脱毒都是基于组织培养,并且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葡萄,可以保持与其母本一致的优良特性,且繁殖系数较高,繁殖周期短,从而成为葡萄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从外植体、增殖培养、脱毒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在葡萄脱毒与快繁中取得的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20-6125
为了获得鸡蛋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鸡蛋花顶芽诱导繁殖的组织培养方法,以鸡蛋花种子播种的无菌苗顶芽作为组织培养诱导的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丛生芽,再在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出大量的丛生芽后,再经过壮苗生根,炼苗阶段,直接移栽到培养杯,获得了鸡蛋花组培苗。通过3次重复试验,获得一套鸡蛋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诱导率达到100%,丛生芽个数达到10个左右,生根率达到100%,炼苗的成活率达到97%,此成果更接近工厂化育苗和产业化的要求,为鸡蛋花组培苗工厂化育苗和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龙翅海棠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翅海棠发株能力弱,茎段多汁,扦插成活率低,繁殖速度慢,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为了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批量的龙翅海棠苗木,我们研究了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辽东楤木的人工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辽东楤木的人工繁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从辽东楤木的繁殖方式入手,归纳和总结了种子繁殖、根插繁殖和组织繁殖3 种主要方式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人工繁殖技术的最佳方案,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人工繁殖技术参数优化,相应技术规程的制定;(2)培育辽东楤木无刺嫩芽新品种,解决多刺、易老、不易采收等问题,提高产量与品质;(3)建立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加快新品种种苗繁殖速度,尽早实现新品种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才根 《科学种养》2010,(12):38-39
<正>泥鳅的繁殖方法较多,不同繁殖方法各有利弊。近年来笔者采用半人工繁殖法繁殖泥鳅,取得较好的效果。所谓半人工繁殖,即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繁殖池的建造繁殖池用于泥鳅产卵、孵化、育苗,为长方形水泥池,南北走向,地上式、半地上式均可。根据养殖规模确  相似文献   

6.
组织培养是椰子快速繁殖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椰子组织培养技术尚属世界性难题。综述了国内外椰子胚培养和未成熟花序、嫩芽、嫩叶等外植体无性繁殖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指出了椰子组织培养的研究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为椰子组织培养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Vitis vinifera)是一种容易扦插成活的果树,常规扦插繁殖是经济有效的,组织培养技术难以与之竞争。但是长期的扦插繁殖,葡萄品种退化严重,尤其在多雨地区易受病虫感染,严重影响葡萄生产。但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新品种的快速繁殖,降低繁殖成本,在葡萄品种的更新上有很大意义。国内外已有利用茎段、叶片、茎尖和花药等组织和器官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和芽苗的成功经验,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组织培养和打顶诱导—浅谈鹤望兰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鹤望兰繁殖较困难。应该说,本文即将谈到的组织培养和打顶诱导是两种较先进的无性繁殖方法。在进入正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繁殖方法的不足。传统繁殖方法为种子育苗和分株繁殖。种子育苗因幼龄期太长,易产生遗传变异,且种子不易取得,需在花期人工授粉,显得不理想。分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珙桐的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珙桐种子休眠期长,繁殖率低,极大地限制了种子育苗的整齐率和成苗率。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等多种因素都可导致种子休眠。解除其休眠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其中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根据其休眠的原因及机理,采取相应的解除休眠的有效措施,对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花木快速繁殖的特点》以后,很多单位特别是专业户纷纷来信,想学习组织培养快速育苗的新技术,希望利用这项技术来快速繁殖名贵花卉。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请王玉英、高新一同志,就这项新技术作系统而实用的连续介绍,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现状,采用样方法对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32属160种,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最多,达37属,占25.87%。其次是东亚热带,共23属,占16.08%。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42.8%),与其他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活型谱各项比率相近似。种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处于中期稳定生长期与衰退期之间,未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生境现状,采用综合分析法对珙桐群落特征和种群生态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珙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其次是北温带,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2)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与其他亚热带常绿落叶林生活型谱各项比率相近似;(3)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显示,珙桐群落未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整个种群呈集群分布;(4)珙桐自然更新能力差,种子萌发率低,实生苗少,主要以萌芽更新为主。中国珙桐群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雪莲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雪莲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 mg/L浓度的潮霉素为雪莲叶盘转化筛选的最佳质量浓度,不同浓度(5 ~50 mg/L)潮霉素对MS+ NAA 2.00 mg/L+ 6-BA 1.00mg/L培养基下雪莲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升高,毒害程度加深,当潮霉素浓度为20 mg/L时表现为生长的愈伤组织块较小、褐化、甚至死亡.同时,低浓度(0.5 ~2.0 mg/L)的潮霉素可以提高雪莲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其中0.5 mg/L潮霉素的质量浓度的诱导培养基内,雪莲愈伤组织的出芽率平均可达98.33%.  相似文献   

14.
Alice M. Evans 《Euphytica》1962,11(2):164-176
This investigation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a high degree of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species of Trifolium. Two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in an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to hybridization. The first deals with the use of grafting as a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compatible genotypes, and the second is an embryo culture method for salvaging hybrid embryos which would otherwise abort. The value of these methods is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hybridizations of non-grafted material and of seed set without artificial embryo culture. Hybrids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species combina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loidy.  相似文献   

15.
蝟实是中国特有的忍冬科单种属濒危植物,目前主要用于观赏园艺。通过野外生境调查、系统收集蝟实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蝟实的繁殖技术,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简述了蝟实红色花瓣和白色花瓣的色素含量和色素成分。归纳了蝟实生态群落的特征、栽培技术及濒危原因。提出建立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环境教育3种措施加强对蝟实的保护。认为今后加强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方面的研究,从种群的分布格局、发育规律以及年龄结构等方面对种群未来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加强蝟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的遗传结构的研究,探索蝟实的进化潜能以及同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国外珠母贝养殖培育黑珍珠的研究进展,综述介绍了珠母贝分类、形态、生态和分布等生物学特征,采集天然苗种,幼虫培育的水质因子、饵料和培育密度等人工育苗技术,养殖笼具和养殖方式等母贝养殖技术,以及小片贝选择、手术前处理、植核季节等珍珠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建议加强珠母贝优良品种培育、养殖方式和植核育珠技术的研究,提高珠母贝海区养殖成活率和植核育珠的留核成珠率。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plant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植物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产生非正常花粉、花药或者雄配子体而形成的一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现象,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研究CMS中。前人研究结果已证实CMS和线粒体有关。现今已分离到了与CMS相关的基因或片段,并开发出了与不育性状和恢复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本文就上述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今后西番莲等热带果树的单倍体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归纳了人工诱导孤雄生殖、人工诱导孤雌生殖、染色体加倍等不同单倍体育种培养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总结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禾谷类作物、花卉、林木和果树育种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作物品种纯合系,推进遗传学研究,形成新的基因型,加快热带果树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人工繁育西红花种球的途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30多年以来的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现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都有诱导形成小球茎或完整植株的报道,但是其诱导周期长、诱导率较低,未见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报道。因此,今后应该着重于研究如何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诱导率、增殖率,加快大球茎培育进程,并进行花器官和子房的组织培养研究,提高柱头状物诱导率,加强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推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规模开发。笔者就西红花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并对西红花组培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西红花种球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