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18个冬小麦品种,设浇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研究其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上有一定差异,穗粒数,穗粒重和株高与产量相关显著,而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数、穗粒重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棉花产量育种的数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产量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棉花产量育种效率,本文从产量结构模式、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两方面,分析了与棉花产量育种有关的数量性状,并讨论了提高棉花产量遗传潜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旱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子对皮棉产量相对重要性和决定作用。结果表明,旱地棉田在干旱和雨涝两种不同条件下,其参数显然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皮棉产量与亩铃数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亩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而在雨涝条件下,皮棉产量与衣分相关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棉花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大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是限制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充分灌溉方式和限量灌溉方式处理大麦产量明显高于不灌溉处理。充分灌溉方式处理下,土壤调理剂处理大麦产量达到8 268.0 kg/hm2,但大麦产量不是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一直呈增加趋势。限量灌溉方式处理下,保水剂处理大麦产量最高,达8 605.5 kg/hm2。玉米产量对灌溉水量比较敏感,限量灌溉方式处理下玉米产量均较高,其中土壤调理剂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达到9 034.5 kg/hm2。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沿海雨养型旱坡地新植甘蔗的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在构成蔗茎产量的四个因素中,茎长,有效茎数,单茎重与产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茎径与蔗茎产量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产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的关系的密切程度较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茎重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中下产量水平时以有效茎数为大,中上产量水平时以单茎数对茎重为大。在径长,茎径,有效茎数三者对蔗茎产量的  相似文献   

6.
栽插密度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水稻品种类型和土不分胁迫程度而有较大差异;土壤水分充足,汕优63的产量为低密度高于高密度保花肥或粒肥的产量高于促花肥,盐粳2号栽插密度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促花肥的产量显著高于保花肥或粒肥,在水分胁迫下,两供试材料均以高密度的产量高于低密度仅花肥的产量高于保花肥或粒  相似文献   

7.
选用9个小麦新品系组成不同的混系群体,比较了混系群体与纯系群体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混系群体与纯系群体相比在产量方面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产量超过相关纯系最高产量的组合类型;混系群体的产量表现与组成该群体的纯系的平均产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纯系的产量水平可以作为小麦混系品种组配的产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禾木科作物的籽粒产量和其4个构成成分一直是育种和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性状之一。产量相同的不同品种,从其产量构成来看,主要有3种高产模式体系,如重穗型、多穗型和混合型。Donald提出了理想型的概念,用以阐述通过提高单个组分性状来促进产量潜力。已有很多人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研究了产量构成成分。另外,Sidwell等报道,由于产量的遗传力低,而每株分蘖数和千粒重遗传力高,通过产量构成成分来提高产量是最有效的。但是,在早期分离世代选择产量构成成分不是十分有效,这是由于产量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区产量,产量位次,产量稳定性ai等指标,对2001年安徽省中籼A组,中粳组区试资料我重复与单重复试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多重复与单重复试验的小区产量,产量位次,产量稳定性指标ai结果相关极显著。说明单重复试验可以提供多重复试验基本等同的试验信息,因此,在条件较好的区域试验点,品种(系)区域试验可探索开展单重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油菜应用价值,探索油菜多功能利用新思路。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的甘蓝型油菜G1为父本,G2为母本,构建289个双单倍体(DH)纯系,对其菜薹产量、植株性状、菜籽产量、生物学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考察评估,筛选菜薹产量高,不影响菜籽产量且经济效益高的“油薹两用”油菜品系。结果表明:分枝高度(BH)、一次有效分枝数(NFB)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对照相比,采摘菜薹降低了株高(PH)、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DH群体中,菜薹产量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摘薹后菜籽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减少19.24%,但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加48.87%,其中筛选出48份材料菜籽产量(产量变化范围在-10%~10%)不受摘薹影响,63份材料摘薹后菜籽产量增加,增产幅度>10%,增产效果明显。30份材料菜籽产量超过3000 kg/hm2。综合以上指标,本试验共筛选出21份菜薹与菜籽产量均达到长江流域油菜区产量要求且效益好的“油薹两用”材料,为兼用型油菜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谢文 《耕作与栽培》2000,(6):24-24,42
通过毕节地区6个县(市)试验点的初步研究表明:旱地稻麦连作,覆盖不同的覆盖物,小麦,水稻,玉米都能获取一定产量,小麦平均产量130.5kg/667m^2,玉米平均产量281.1kg/667m^2,水稻平均产量94.6kg/67m^2,复合产量506.2kg/667m^2,初步提出旱地免耕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要点和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水氮配合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增施氮肥加重土壤水分胁迫,使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均降低,而籽粒淀粉含量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介于45%~75%时,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土壤干旱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但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肥效提高;当土壤相时含水量高于75%时,增施氮肥虽然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但以适量施用氮肥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引进多种优质蔬菜,确定蔬菜产量、适应性以及可逆性,筛选最优品种,本研究选择莴笋与樱桃番茄作为试验对象,选择不同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得出,莴笋不同品种的产量增幅不显著,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差异非常显著;樱桃番茄的产量远高于自盖樱桃番茄;果实纵向直径和果实横向直径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单果重间作实现;植株宽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孙明法  姚立生 《种子》1997,(4):30-3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6.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5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大,而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小;相关与偏相关均反映了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建立单株皮棉产量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从通径和决策系数分析结果可看出,单株皮棉产量的影响因子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铃、单铃重、衣分;而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不显著。45个陆地棉品种(系)可以分为5类,其中第2类产量、品质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抽雄期干旱胁迫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在抽雄期受到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时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的研究,表明:胁迫强度与各产量构成因素呈负相关,随胁迫强度增加,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值急剧下降。穗长、穗粒数的下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穗粗、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甘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中华 《种子》2002,(3):38-39,65
对32个甘蔗品种或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回归、通径关系和鲜蔗产量估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高与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高、有效茎与鲜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茎径外,其余二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茎径、茎高、有效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除茎径外,其余均为较高正值,但以茎高最高,有效茎次之。因此,若想得到产量较高的甘蔗品种,固定其余因素,选择植株高大的对提高鲜蔗产量效果较佳;以有效茎为选择指标时,可在茎较高选择鲜蔗产量较高的材料。以茎高、茎径和有效茎计算理论值来估测鲜蔗产量的经验公式(Y=1896.3107+0.690DX1^2X2X3),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旱地棉花育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和决定作用。通径分析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铃数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6323)最高;在多雨条件下,衣分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4462)最高。由此认为,水地棉花的主要育种目标应该是抗病、早熟和高衣分;耐旱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结铃性、铃重和保全苗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