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混油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西部成品油管道概况,不同油品顺序输送形成混油的机理及混油浓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导致西部成品油管道混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初始混油和过站混油、流速变化、粘度差异、停输和地形起伏大等。管道不满流与流速陡增造成的混油不同于平原地带的管道满流时的混油情况。针对西部成品油管道大落差地形的特点,提出了减压系统设计、采用变径管、提高管内油品流速、合理安排顺序输送次序等减少混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因混油拖尾现象的存在,采用恒浓度切割方案可能造成前行油品无法充分利用质量指标裕量,而输送顺序发生变化时后行油品质量指标无法达标的情况。为此,探讨了混油拖尾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以中国石油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尾的发展规律。基于此,计算给出了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站和兰郑长管道郑州站的混油切割方案,并提出随着油品质量指标及流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应根据油品输送顺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混油浓度切割方案,即混油头切割时后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应高于输送顺序相反时混油尾中前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图2,表3,叁10)  相似文献   

3.
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油管道在输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油品时会产生混油,在混油切割操作中切割点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经济性.用一维连分式法计算了混油浓度,计算结果有助于混油切割点的选取,同时也为混油的检测和回掺提供支持.介绍了该算法应用于南输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混油切割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顺序输送中混油掺混处理问题,对某炼厂出厂的柴油与汽油进行了掺混试验,考虑了油品质量控制指标及质量潜力的影响,确定了最大允许混油比例。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油品性质不同,油品之间允许的混油比例就明显不同,顺序输送混油切割与回掺操作中对经验公式的使用应慎重。针对经验公式的局限性,提出了混合油品质量控制指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油品顺序输送及其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黄岛油库进口原油的管道输送情况,探讨了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顺序输送中油品混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品顺序输送中油品界面监测、混油段的切割、油品界面隔离及水力计算、计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油品密度特性的混油浓度检测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认为对实时检测的混油密度进行混油浓度换算时,需要对顺序输送的单油品密度进行温度补偿,以此作为混油切割的基础。提出了"等差数列递推逼近"的新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编制了计算程序,并设计了一种手持式混油浓度换算仪。  相似文献   

7.
商鹏 《油气储运》1999,18(11):6-9
结合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的生产实际和低温结蜡溶蜡试验情况,就低温顺序输送5号柴油时的特殊混油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对混油浓度变化、管壁结蜡、溶蜡过程及混油尾拖长的原因分析,指出低温结蜡是造成大量混油的根本原因,在进行高凝点柴油低温顺序输送时,油品的结蜡温度是避免因结蜡而造成混油的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混油拖尾现象与批次跟踪的准确性、调度计划的可靠性、切割方案的经济性密切相关,准确描述混油拖尾现象对控制混油量、预测油品质量指标十分重要。分析了混油拖尾曲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混油界面非对称分布的模拟模型。基于混油界面检测数据得到混油等效密度分布特点及其梯度变化规律,分别利用Gamma、Gamma-χ~2分布函数逼近混油等效密度梯度变化曲线。通过编程模拟分布函数,近而反演出分布函数中的关键参数后,得到混油等效密度的分布曲线。基于此,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和运行工况下管道系统各参数与等效密度分布函数参数的关系,得到拟合公式,进一步利用部分数据预测完整混油等效密度分布曲线,以实现等效密度曲线的实时在线预测,为顺序输送混油量预测和油品切割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竖直管道两种油品顺序输送的传质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顺序输送混油模型,并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PHOENICS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输送次序对竖直上坡管道与下坡管道混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竖直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层流底层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大于粘度影响,不可忽略。同时,发现粘度小的油品前行所形成的混油段长度不一定比输送次序相反所形成的混油段长度短。该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我国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顺序输送管道混油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品油长输管道的混油下载与切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正常运行条件下影响成品油长输管道混油发展、分布及混油量的因素,总结了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的生产运行数据。以混油回掺处理为基础,提出了综合利用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资源和沿线站场下载油品的质量潜力,减少管道干线终点混油量的混油下载与切割处理方法,例如沿线站场适当下载干线混油尾,支线分输干线混油,沿线站场下载部分混油,将末站混油细分为不同浓度比例的混油段等。该方法应用于西南成品油管道的混油切割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管道全线的混油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庆勋 《油气储运》1999,18(6):10-11
成品油管道采用顺序输送工艺,存在着混油量处理及输送批次优化的问题,对于输送批次优化,首先要对混油量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常用的混油量计算公式,举例分析了最小输送批量的计算过程,考虑沿线油库实际周转能力,推导出了最优的输送批次。  相似文献   

12.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同沟敷设中成品油管道对原油管道顺序输送的热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品油管道和原油管道间的传热对原油管道运行的影响是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西部管道正常运行时冷成品油管道对顺序输送的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管道正常运行时,成品油管道对原油管道顺序输送的热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南疆原油和成品油实施管道顺序输送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原油和成品油外运方式、油品种类及物性、管道顺序输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降凝、清管和混油等处理方法,拟定了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油品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指出将油品合理排序,并与清管技术相协调,对实现新疆原油、成品油的顺序输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东黄复线是我国第一条自动化输油管道,其中黄岛-广饶段于1999年12月正式开始进口原油的顺序输送.介绍了顺序输送工艺的特点,分析了顺序输送混油产生的机理,给出了混油量的计算公式.对影响混油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混油的切割方法,并对顺序输送管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优越性,参考法国管网-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的运行方式,提出了初步设想。在对新疆原油物性进行分析后,以外输总量1100×10~4t/a,成品油与原油比例8:3为前提,根据早期成品油管道工程可行性方案中所布站距进行了管径、安全输量等方面的工艺试算。从工艺角度对出疆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和原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顺序输送管道运行中沿线压力的变化主要是由管路特性的变化和不同密度油品在管道中交替产生的,管道落差越大,后者的影响越明显。利用水力计算公式,结合实例,对不同油品在大落差管道中交替时沿线的压力变化规律做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危险点的压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原则为,在安全可靠完成输送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及运行费用,减少混油造成的损失.根据最优化理论和成品油管道输送特点,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因素(如管径、壁厚、输送压力、泵站数、首末站总罐容、批次以及批量)进行了全面分析,优选了设计变量,建立了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混合离散变量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输管道在输送柴油的过程中,柴油质量会随着输送里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以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通过批次跟踪及取样测试的方法,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35#柴油到达末站时的闪点衰减平均值分别为5.75℃、3℃,建议0#柴油、-35#柴油最低进线闪点值分别为66℃、48℃;在顺序输送过程中,相邻油品性质差异较大时,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较高;管道的停输时间越长,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越高,建议减少管道停输时间;管道中的杂质会造成柴油输送质量下降,定期进行清管作业有助于提高管输柴油质量;当管道运行流量大于临界流量时,管道流量变化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长输成品油管道的经济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顺序输送成品油管道主泵运行方式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绍军 《油气储运》1999,18(12):8-10
以格-拉成品油管道昆仑山口泵站的技术改造为例,探讨了顺序输送多咱油品的管道泵站的主泵运行方式,通过对主泵并联运行和串联运行的各项参数计算,比较,指出了当顺序输送不同油品,且各油口的输量相差较大时,主泵运行采用串联比用并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