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保国 《现代农业科学》2007,(3):I0003-I0004
早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活动力稍弱,而且鱼体结实,鳞片紧密.拉网、捕捞、运输不易受伤,这样可提高鱼种放养的成活率,一般鱼种放养最迟应在二月底投放结束。鱼种放养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兰天 《新农村》2008,(3):24-24
1.彻底消除敌害 放养鱼种前,利用枯水季节,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 2.完善拦鱼设施 拦鱼网一般要求网目4~5厘米,应能拦截16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 3.降低放养规格 新建水库拦鱼设施齐全,可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草鱼、青鱼鱼种体长可降至不小于16厘米,鲢、鳙鱼鱼种应在13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大规格鱼种的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在相同的养殖管理条件下.若放养大规格鱼种.养鱼产量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放养大规格鱼种是获得池塘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中.具体的放养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和鱼种的配套条件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4.
春季是水产养殖投放鱼种的繁忙季节。笔者认为,春季放养鱼种要做好以下八环节。一、制订合理放养方案鱼种放养的个体大小、密度及搭配品种,主要与养殖户自身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喂养方式、出池时间及商品鱼的要求规格等有直接关系。制订放养方案时须注意:同一批鱼要求尽量规格整齐,还要有适宜的密度,品种搭配要合理:主养鱼与配养鱼食性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6.
一、鱼种放养 1、投放品种:施化肥的作用是肥水,故水库以投放花白链为主,适当搭配草、鳊、鲫、青鱼. 2、投放比例:肥水性鱼(花白鲢)占80%-90%,其它鱼占10%-20%.  相似文献   

7.
<正>1."三早"。"三早"指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①春季放养鱼种要尽量提早,一般在春节前后水温较低,鱼种活动能力较弱;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鱼种不易受伤感染。②早开食,指春季应在各种鱼类代谢起点水温之前就开始诱食,以促其早开食快生长,增强鱼的体质,从而达到提高抗病力的目的。③春季池塘管理相对轻松,但也应早管理,并做好各种渔具的检查与维修,肥料与饲料的供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弱,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产.  相似文献   

9.
1.鱼种早放。早放养鱼种,可使鱼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期。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2.防冻害。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4种方法来避冷增温:①设障避风。在鱼塘北边用木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②烟熏制暖。  相似文献   

10.
1.鱼种规格一般按3:3:4比例放养每千克5—20尾、20~40尾、40~60尾规格的鱼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养2000尾。一般情况下鱼种放养规格不能太小,放养不能过密,否则不利于培育大规格商品鱼。  相似文献   

11.
徐承旭 《新农村》2008,(8):24-24
1.放养良种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地区间引种增多.加之人工繁殖长期不更新亲本.导致了养殖品种的混杂退化,抗病力下降。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用优质、纯正的苗种。优良鱼种生长速度快,上市规格大,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三、稻田放养。放养野生鲶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田块面积以667平方米(1亩)左右为宜。放鱼种前,要加高、加厚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坑,要建好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备。投放的鱼种规格要选用每尾8厘米以上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放种苗1500-2000尾,并用50克/升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可以混养一些鲤鱼、草鱼鱼种。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渔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养鱼户必须注意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鱼种放养要科学 鱼种放养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鱼种宜优.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鳞鳍完整、无病无伤。因为鱼体的黏液能粘结并清除附着的微生物和碎屑,是鱼体抵抗病害的第一道屏障。所以选鱼时应以光滑、黏腻为宜,粗糙的财不行。捞鱼时应顺着鱼游的方向,不可迎头捉,以免造成伤害。二是规格宜大。  相似文献   

14.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有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5.
<正> 1.池塘条件 塘口面积6亩,水深1.5米,淤泥厚30~40厘米。放养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清塘。池塘无进排水系统,基本上算作死水塘,周围均为常规鱼养殖池塘。 2.鱼种放养 瓦氏黄颡鱼鱼种来源为从外地购得鱼种,规格80~100尾/千克,共放鱼种96千克。下池前用3%食盐水浸泡15分钟。放养时间为2002年2月20日,干法运输半个小时,成活率100%,鱼池共放8000尾瓦氏黄颡鱼,并于3月底投放了200尾黄白鲢,规格0.6千克/尾,青草鱼20尾,规格1.5~2.5千克/尾,计35千克。  相似文献   

16.
幸奠权 《农家科技》1999,(11):22-22
<正> 冬季是放养鱼种的黄金季节。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水温低,损伤小,成活率高,较早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促进鱼早春吃食,延长全年生长期,提高养鱼经济效益。 1.修塘消毒。要求鱼塘宜大、宜深,要活水。鱼种放养前10~15天要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埂,修补漏洞,平整池底,清除池边杂草,完善注排水  相似文献   

17.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适应力强,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可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有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因此,冬季放养鱼种极为有利,但此时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能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可促进其早春生长。一、鱼塘改造利用冬  相似文献   

19.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大规格鱼种的抗病和抗敌害能力强,成活率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鱼类的快速生长期。但规格究竟多大最适合?除依据不同鱼的生产规律,还要考虑经济效益。1.青鱼最好放养0.5~1.0公斤/尾的2龄鱼种。这样的规格能大量摄食螺蚬,生长快,年底出塘时可达1.5~2.5公斤/尾,甚至3.5公斤。放养规格再大,  相似文献   

20.
秋季培育鱼种,是关系到鱼种生长好坏的关键时期,通过秋培可使鱼种长得膘肥体壮,提高越冬成活率。鱼种秋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心喂养1.立秋至白露是鱼种转食阶段,应严格控制投饵量,使鱼吃八成饱为宜。草鱼、团头鲂注意补充新鲜的青饲料,如浮萍等;青鱼应添加轧碎的螺、蚌、蚬等;主养鲢、鳙鱼的池塘肥水要适度,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