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乳房炎对奶牛业的危害,提高乳产品质量,采用LMT(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70头泌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①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②奶牛前3胎的发病率较低,平均发病率为37.89%,4胎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平均为64.22%,差异极显著(P<0.01);③第一、四季度发病率略低,平均为50.75%,而第二、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平均为68.39%,差异极显著(P<0.01);④2~4岁的奶牛平均发病率为41.25%,5~8岁的平均发病率为73.64%,差异极显著(P<0.01);⑤前面2个乳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48.15%,后乳区发病率平均为51.26%,差异不显著(P<0.05);⑥被检奶牛在1,5,6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0%、71.43%和62.5%,差异不显著(P>0.05),3月最低为40%,发病率从8月后逐渐下降;⑦泌乳量在10kg以下时,阳性率为70.15%,在10~15kg时,阳性率为54.41%,泌乳量在15~20kg时,阳性率为38.24%,在20kg以上时,阳性率为22.39%,差异显著(P<0.05).在榆林地区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在45%~65%,乳区阳性率在18%~30%.  相似文献   

4.
泌乳牛隐性乳房炎危害巨大,为了了解奶牛小区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现状,对不同环境卫生条件奶牛小区的不同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检测。CMT检测结果:前乳区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环境卫生条件差会明显地提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广,是导致奶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为了解昆明市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状况,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昆明市周边3个标准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合作社奶牛按照30%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在抽检的2 297份乳样中,隐性乳房炎阳性数为897份,阳性率为39.05%,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8.79%)显著低于奶牛合作社(56.21%)(P<0.01);奶牛后乳区发病率(69.34%)明显高于前乳区(57.64%);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患病率随之显著增高。本调查对掌握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发生、提高牛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于2004年7~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内进行,共选择了10个自然村,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法、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结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和调查新疆库尔勒市某奶牛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对该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用凝乳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40.63%,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奶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8.
随机对某奶牛场的3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S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房炎感染率49.67%,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占为32.33%,按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乳区的发病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月份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01),夏季、冬季发病率高,卡方检验显示1~4胎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3126〉0.05),但第4胎起发病率升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乳房灌注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效果,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区随机分为AMX-LH-NE高、中、低剂量组和青链霉素组(阳性药物对照组)4组。结果高、中剂量的AMX-LH-NE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低剂量AMX-LH-NE和青链霉素(P<0.05);中剂量组病原菌转阴率与青链霉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可用中剂量AMX-LH-NE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病例,可以适当提高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