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稻棉轮作与连作棉田综合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棉轮作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重大措施.为此,于1997~2000年在潜江市水稻棉区进行了稻棉轮作与连作棉田综合效益比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稻棉轮作制度,在我省解放前种中棉时代,个体农民在小面积上有这种种植习惯;群众对稻棉轮作的好处体会很深,表现在不仅可以调节水利、肥分和劳力,减少杂草和病虫之为害;而且可以使有关作物都能增产,提高经济收益。譬如崇仁、临川群众认为稻棉轮作对水稻、棉花、大豆、红花四利,这些看法,都是通过他们的长期实践所留下的深刻概念。解放后我省换种改良棉,而且植棉面积历年来均大有扩展,稻棉轮作面积的比重,随棉田面积的扩展而增加,成为我省发展棉花的唯一方向。但根据各地实践证明,稻棉轮作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仍  相似文献   

3.
稻棉轮作在浙江余姚一带的栽培历史较久,到目前为止,这种耕作制度已发展到钱塘江两岸、东南沿海和金衢盆地,面积四十多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七十年代以来,稻棉轮作区由于普遍推广塑膜育苗移栽,解决了稻棉两熟之间争劳力、争季节和争土地的矛盾。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以育苗移栽为  相似文献   

4.
稻田改土种棉花,头年采取育苗移栽是与天争时,与地争利,趋利避害,夺取当年改土当年丰收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湘北洞庭湖滨的南县,随着棉田布局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革,不少社、队实行稻棉轮作,获得稻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综合防治是植保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各地的病虫害种类和农业生态系的不同,综合防治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本地区棉虫综合防治的途径,在以往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了一个主要棉虫综合防治的意见,1979年在南通县五总公社七大队和刘桥公社二大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设想和方案五总和刘桥两公社均属稻棉轮作地区,主要作物有稻、麦、棉,其次是蚕豆、玉米和绿肥。耕作制度主要有麦稻稻、绿稻稻、麦稻、麦绿夹种套种棉花等几种。近年来棉花育苗移栽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采用麦  相似文献   

6.
稻棉轮作能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杂草为害,增加粮棉产量。根据金谿县几年来稻棉轮作经验,水稻田第一年改种棉花的冬季准备工作,是一个关鍵问题。水稻田一般低窪易积水,土壤粘结,而棉花春季怕涝,粘土不利棉根伸展,因而在冬季必须改良。从金谿县今年初改的1万亩稻田棉花就可看出,凡是重視了棉田冬季和播种前的准备,开沟排水改良土壤工作做得好,就获得了丰收。在这方面根据我们的体验,在冬季和棉花播种前,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进贤县三阳公社藕塘八队,是个滨湖红壤丘陵地区。全队四十八户,二百一十六人,三百七十二亩耕地,其中旱地一百七十二亩,水田二百亩。有较长的植棉历史。过去,由于在“三跑”地上植棉,产量低而不稳。近几年来,他们平整了棉地,引水上坡,改善了棉田条件,实行了稻棉轮作,科学种棉,连年稻棉双丰收,收入大增加。今年,一百一十亩棉花,皮棉亩产在前两年超《纲要》的基础上,又夺得了一百一十五斤的好收成。出现了粮食、棉花、社员收入三  相似文献   

8.
我县棉田24万亩,其中稻改棉面积1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据我局1978~1983年对全县9个大队2400亩田的调查,稻改棉的第一年棉花都减产,减产幅度为1.6~41.6%。  相似文献   

9.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区域稻棉轮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  朱泽生 《中国棉花》2004,31(4):14-16
根据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的卫星遥感提供的数据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农区兴化市的稻棉轮作水平 ,研究表明 :兴化市 45个乡镇稻棉轮作水平差异较大 ,轮作周期呈现明显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低塘是余姚县北部平原的一个半稻半棉区,耕作制度历来习惯于水旱轮栽,粮棉套种。棉花苗期荫蔽时间长,后期秋雨多,若施肥不当,往往引起部分棉田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稻棉轮作田棉花植株高大,长势旺盛,贪青晚熟,影响棉铃开裂吐絮,以致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和冬季作物的播种季节。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的成熟内源激素。它可以推动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促使棉花停  相似文献   

11.
陕西1995年棉铃虫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中,棉铃虫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发生轻重差异很大。连续多年种植棉花的关中东部棉区,显著重于棉田面积很少的西部棉区。在关中中部,多年连茬的棉田,虫害显著重于粮、棉轮作棉田和新辟棉田。棉铃虫的猖獗发生,不仅因为其食性广泛,而与植棉有直接关系。讨论了防止棉铃虫猖獗为害的轮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稻棉轮作     
稻棉轮作是我国南方稻棉兼种地区的固有经验,建国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江西的崇仁、临川、新余,湖北的随县、洪湖、浙江的慈溪、余姚,江苏的太仓、沙洲、镇江和上海市郊区的南汇等县,采用较广,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一、稻棉轮作的优越性水稻连作时间愈长,土壤越板结,棉花连作愈久,土壤越疏松。通过水旱交替种植,可以改良土壤耕性,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水、耐旱能力;稻棉根群分布不同,轮作后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病虫、杂草的发生,由于水旱轮作而失去了依存条件,也受到了很大抑制,因而在轮作周期中,水  相似文献   

13.
南昌县三江公社汗塘大队是个粮棉混作地区,全大队共有耕地3358亩,其中植棉1650亩,占总面积的49.1%。该队历来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从71年开始,将水田改为旱地,实行稻棉轮作。但由于轮作制度不合理,栽培措施不过硬,亩产皮棉在40—50斤之间徘徊,最高的78年,也只有64斤。因为棉花亩产低,投工多,成本大,广大干群思想上普遍存在“种棉吃亏”,“种棉不如种粮”,“种棉不如种其它经济作物”等等认识,抵触情绪大,把种棉当成“包袱”。历年来,不仅计划面积完不成,而且出现将差田、瘦田、远田种棉,棉田分散,稻棉插花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彻底改变棉花低产面貌,1981年县委,公社党委加强了具体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发展“三高”农业愈来愈受到重视。就植棉业而言,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棉田生产体系将是90年代的中心议题。本文根据我省棉区稻后棉试种现状,将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对我省稻后棉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5.
里下河棉区地膜移栽棉的增产效应研究徐红兵,李秀章,徐立华,何循宏,陈祥龙,杨德银(江苏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范正辉,屠美英,袁春云(江苏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2257007)里下河棉区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境中部,属于稻棉轮作区,土壤为水稻土类型,...  相似文献   

16.
麦后移栽棉前茬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两年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小麦品种徐州8785可作为江苏里下河稻棉轮作区小麦后移栽棉前茬利用。在本研究同等条件下,以徐州8785作前茬的小麦后移栽棉综合经济效益略高于对照大麦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的总果节量及成铃数、成铃强度都低于大麦后移栽棉,这是其单产低于大麦后移栽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棉花脱叶剂MAGSOL在国外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30多年,由于其经济实用,施用安全,发展很快,目前以色列棉田应用面积已达97%以上。棉花使用脱叶剂脱叶后,由于消除了叶片影响,可提高采棉效率和棉花质量;还可加快棉铃开裂,提高棉花成熟整齐度,尤其是在麦棉轮作田使用,可促使棉花早熟、早采收、及时腾地,以利冬小麦及时播种;在秋季多雨地区,有利于通风透光,可减少因天气潮湿而引起的棉铃腐烂和病虫害的发生。为探明MAGSOL在本省麦棉轮作区的应用价值及使用技术,于1997年对MAGSOL进行了棉田示范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19.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量1037毫米左右,土质为沙壤土。全县46万亩耕地,三熟制面积大,复种指数高。棉田面积12万亩,属麦、棉轮作地区。为了粮棉双高产,1974年以来全面推行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1979年全县亩产皮棉133斤。当年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中旬雨水少,有利于开花结桃,8月下旬有部分棉田开始脱力早衰,据统计,全县约有3万亩棉田早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25%左右,早衰棉田一般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15—20斤,严重的地块甚至更多些。为了探索早衰的规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4个生产队进行调查,调查面积350多亩,其中早衰面积占150.5亩。  相似文献   

20.
稻棉轮作经济利用氮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为1.82—2.27%,PH值为6.3—6.4,水解氨为120—150PPM,速效磷为21.6—66PPM,速效钾为60—240PPM。)实行稻棉轮作。1980—1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