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秋石斛栽培品种‘088’新生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2%次氯酸钠(2%NaClO)和0.1%升汞(0.1%HgCl2)单独消毒和组合消毒对秋石斛侧芽茎尖、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的消毒效果,探索适合秋石斛侧芽消毒的有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0.1%HgCl2对秋石斛侧芽消毒污染率低、存活率高,效果比2%NaClO好,2%NaClO+0.1%HgCl2组合消毒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2)秋石斛侧芽茎尖、中部茎段和基部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分别为:2%NaClO浸泡10min+0.1%HgCl2浸泡6min、2%NaClO浸泡10min+0.1%HgCl2浸泡8min和2%NaClO浸泡10min+0.1%HgCl2浸泡10min。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花梗为试验材料,进行花梗外植体表面消毒处理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蝴蝶兰离体培养花梗表面消毒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H<,2>O<,2>处理2 d后都出现污染,以细菌污染为主,7 d后污染率达100%;NaClO以40 min处理的效果较好,污染率为88.23%;升汞消毒以25min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仅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木薯栽培种华南7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就取材地点,取材时间,取材天气,消毒试剂进行筛选研究,以发展一套木薯外植体快速、有效消毒的简易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来自室内培养植株的外植体接种污染率低。大田取样中午脱菌效果好于清晨和傍晚。连续晴天取材脱菌效果比雨后第2天稍好。0.1%HgCl2对室内所取材料消毒效果好于10%NaClO的消毒效果,前者无菌率平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越南抱茎茶的带芽幼嫩茎段、幼嫩叶片和种子为外植体,先后采用75%酒精、0.1%HgCl_2灭菌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研究了越南抱茎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案。结果表明:种子的消毒相对容易,采用75%酒精由外向里边削果皮边擦拭+0.1%Hg Cl28~15 min的灭菌方法都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带芽幼嫩茎段、幼嫩叶片采用75%酒精4s+0.1%HgCl_24 min的灭菌方法好。  相似文献   

5.
以红花月见草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其最佳灭菌条件及丛芽增殖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的灭菌条件为0.1%HgCl2灭菌7min,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5mg/LNAA。  相似文献   

6.
匍匐翦股颖匍匐茎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前提。以匍匐翦股颖(Agrostis palustris Huds)栽培品种L-93细叶突变体的匍匐茎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消毒方法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效果,以及生长调节剂配比、蔗糖浓度、固化物种类等因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法为75%乙醇处理60s后,再用0.1% HgCl2处理6min;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时,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于NAA和IBA;2 mg/L 2,4-D和0.1 mg/L 6-BA的组合最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为74.0%;蔗糖浓度为40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62.5%;与Agar A、Agar B和Canageenen相比, Phytagel作为固化物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67.9%。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应用价值较高的大田成龄去顶番木瓜侧芽为外植体,对采摘的外植体及时进行预处理及不同组合处理,与常规外植体消毒方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时预处理+不同组合处理+常规消毒方法"的多重消毒模式,有利于增加番木瓜外植体的成活率,其中以"外植体采摘去叶后用300 mg/L青霉素钠浸泡→饱和肥皂水洗净→500 mg/L青霉素钠浸泡3 h→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2次→0.1%升汞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次"的灭菌效果最好,外植体成活率达到57.78%。  相似文献   

8.
为给半夏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措施以及不同浓度激素对诱导外植体一次性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以75%乙醇消毒30 s,再用0.1%HgCl溶液消毒6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琼脂8 g/L+6-BA 1.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9.
高淀粉甘薯茎尖脱毒与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淀粉专用甘薯品种‘渝薯2号’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不同茎尖大小、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培养方式对茎尖脱毒和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用0.1%升汞溶液消毒7~8min,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切取分生组织带2个叶原基、大小0.3~0.4mm的茎尖接种于"MS+1.0mg/LBA+0.05mg/LNAA+0.5mg/LGA3"培养基上一次培养最好。  相似文献   

10.
菊芋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芋幼嫩枝条腋芽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75%乙醇表面消毒20 s和0.1%HgCl2 6 min的处理方式较好;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1 mg/L较好;壮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最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2 mg/L,生根率达92%.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品种“寿和粉冠”为试材,于2020年4−7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天数的正交试验,气温(昼温/夜温)设4个处理水平:T1(32℃/22℃)、T2(35℃/25℃)、T3(38℃/28℃)和T4(41℃/31℃);空气湿度设3个处理水平:H1(50%)、H2(70%)和H3(90%),误差范围在±5个百分点;处理天数为2、4、6和8d。以昼温/夜温28℃/18℃、空气相对湿度45%~55%处理为对照(CK)。在番茄花芽分化各个时期分别测量顶芽内源激素、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现蕾期测量茎粗、单株干质量、壮苗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以研究苗期高温高湿影响番茄花芽分化进程的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整个花芽分化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延长,而空气相对湿度和处理天数对番茄花芽分化进程影响不大。(2)不同处理下番茄顶芽IAA和GA3含量随着花芽分化出现降—升—降的趋势,ZT和ABA含量出现与IAA完全相反的趋势。IAA、ZT、GA3含量均随着温度、相对湿度和处理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AB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3)番茄叶片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随花芽分化进程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从未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逐渐升高,雌蕊分化期间逐渐降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高温高湿对番茄花芽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营养物质减少有关,花芽分化初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CK水平,温度越高越不利于番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2.
魏紫牡丹腋芽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超  贾文庆 《核农学报》2010,24(3):513-517
研究了消毒方式、平切刻伤、植物生长调节剂、AC、黑暗处理对魏紫牡丹侧芽污染、不定芽发生、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g/L多菌灵溶剂浸泡侧芽、0.1%升汞消毒7min,侧芽污染率降至5%。诱导侧芽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Ca2++6-BA2.5mg/L+NAA0.2mg/L,萌芽率达81.13%。AC对侧芽不定芽分化、枝条生长有明显影响。诱导牡丹侧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可达到7.88。牡丹不定芽接种到1/2WPM+IBA3.0mg/L+NAA1.0mg/L的诱导生根培养基上,黑暗处理8d,生根率高达85.75%。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氯消毒技术去除水中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中阿特拉津残留浓度,并以液相-质谱联用(LC-MS、LC-MS/MS)技术鉴定其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紫外-氯联合消毒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阿特拉津。阿特拉津在紫外消毒过程中迅速降解,主要表现为脱氯羟基化作用,主要产物为2-羟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OIET),次要反应为氨基侧链脱烷基、氧化以及脱水成烯反应。后续加氯过程对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产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能有效去除乙烯胺类产物,且不明显引入消毒副产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碰撞破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过度破碎是导致夹带损失和脱粒功耗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明确油菜茎秆被脱粒钉齿碰撞导致破碎的机理,该研究以收获期油菜茎秆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碰撞试验台上进行脱粒钉齿与油菜茎秆的碰撞破碎试验。在进行油菜茎秆与脱粒钉齿撞后轨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感压胶片对脱粒钉齿与油菜茎秆的碰撞力进行了测量,并以油菜茎秆破碎率为指标,以油菜茎秆长度、喂入次数、滚筒转速、齿型等为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个钉齿与油菜茎秆的碰撞过程为高速瞬时多点碰撞,碰撞过程89%为多次碰撞,发生1次碰撞的仅占11%,碰撞次数与碰撞点在钉齿上的位置有关;瞬时多次碰撞过程中碰撞力随碰撞次数呈减小趋势,试验条件下单次碰撞力平均值为13.25 N,小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的屈服极限,单次碰撞的油菜茎秆并不会破碎;单因素试验表明油菜茎秆破碎率与茎秆长度、喂入次数、滚筒转速正相关;刀面、柱面和平面3种钉齿中刀面钉齿对茎秆破碎率影响最大,平面钉齿对茎秆破碎率影响最小,试验条件下将油菜茎秆重复8次喂入碰撞试验台后油菜主茎秆上、中、下各部分破碎率分别为84.4%、91.1%、97.8%,油菜侧枝破碎率为42.2%,主茎秆破碎率远远大于侧枝;正交试验表明在所选参数范围内影响茎秆破碎率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茎秆长度、滚筒转速、齿型、喂入次数,且茎秆长度100 mm、滚筒转速500 r/min、喂入次数为2次、齿型为平面钉齿时油菜茎秆破碎率最低。本文对脱粒钉齿与油菜茎秆的碰撞形式及碰撞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茎秆破碎的主次因素,可为油菜脱粒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性氧化电解水对卷心菜的杀菌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性氧化电解水作为一种高效杀菌剂,但因其低pH值,所以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氯气污染、对金属材料有一定腐蚀性,影响其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中应用。中性氧化电解水的pH值接近中性,可以克服以上缺点。该文考察了有效氯浓度相近的中性氧化电解水、84消毒液、H2O2和NaClO对卷心菜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NEOW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杀菌效果优于84消毒液、H2O2和NaClO,当NEOW有效氯含量为24.52 mg/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率为95.81%,杀灭对数值为1.38;当有效氯含量为63.42 mg/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率为98.92%,杀灭对数值为1.97。另外,研究了中性氧化电解水杀菌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有效氯含量会提高杀菌效果,但有效氯含量过高时,杀菌效率反而降低,原因在于有效氯增高时,氧化电解水pH值增加,有效氯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在有效氯含量较高时,氧化电解水pH值的改变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但当有效氯含量较低时,pH值越高,杀菌效果越差。此外,还考察了杀菌时间对杀菌效果的影响,杀菌时间增加有利于提高杀菌效率。该试验研究为中性氧化电解水的食品杀菌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其杀菌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了其杀菌机理,提出了最优的杀菌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红面’切花菊(Hongmian)为试材,设置6组光周期处理,分别为昼/夜7h/17h(记为Ph7)、8h/16h(Ph8)、9h/15h(Ph9)、10h/14h(Ph10)、11h/13h(Ph11),以长日照(13~14h)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记录不同处理现蕾、破蕾、初花、盛花的时间和叶片数,测定分析不同发育期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蛋白含量,并于不同处理达盛花期时测定其花、茎鲜重以及干物质在不同器官的分配率,以阐明不同光周期对‘红面’菊初花期和出花品质的调控作用,为不同发育期的菊花栽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补光建议。结果表明:(1)叶片数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以CK的增加速率最大,Ph11次之,Ph7最小。(2)‘红面’切花菊的花期明显受光照时长的影响,Ph10处理下的菊花从苗期−现蕾、成花耗时均最短,Ph11从初花−花瓣全展开的盛花期耗时最短,Ph7、Ph8和CK花期严重滞后。(3)不同发育期叶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均呈“M”形变化趋势,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前。可溶性总糖含量以CK最大,Ph11次之;作为可感知光周期信号的信使分子蔗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Ph10最大。(4)花鲜重以Ph11最大,促花效果显著。因此生产上将秋菊开花时间提前的同时,为保证切花质量,苗期应接受大于11h/d的长日照条件,使菊花苗进行充分的营养生长而不过早诱发花芽分化,以10h/d的光照条件进行诱花处理,花蕾形成且开始成花显色后,花芽分化已不可逆,再将其置于11h/d的光照条件下花瓣可最快全部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百合养分吸收规律和分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友红  马文奇 《土壤通报》2004,35(6):753-757
本文通过温室田间实验,研究了东方百合的养分吸收规律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现蕾以前,以消耗鳞茎中的养分为主,供应百合植株生长;由现蕾开始,历时30天,为百合吸收氮素的高峰期,现蕾始历时45天为百合吸收磷的高峰期,钾的吸收较早,由展叶期开始,直至切花期,共计75天。氮、磷、钾在各器官的分布:现蕾以前以叶片为主,茎秆次之,地下部最少;随着百合的生长,地下部养分比重上升,进入切花期后,茎、叶养分降低,以地下部和花蕾为主。百合吸收氮、磷、钾的比值:现蕾以前为1∶0.17∶1.08,现蕾以后为1∶0.15∶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