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M79 aro A(WO/2009/059485)基因是从草甘膦高度污染的土壤中克隆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草甘膦抗性基因,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进一步解析AM79 EPSPS蛋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此蛋白的活性位点进行了研究。进化树分析显示AM79 EPSPS属于Ⅰ型EPSP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AM79 EPSPS中第107位的丙氨酸(Ala),第114位的苯丙氨酸(Phe),第355位的Ala和第356位的组氨酸(His)是特异的。采用重叠延伸PCR介导的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对这些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AM79 aro A及其突变基因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ro A缺陷型菌株ER2799中,并进行草甘膦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he114、Ala355和His356等氨基酸的突变,使AM79 EPSPS蛋白的草甘膦抗性降低,表明这些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AM79 EPSPS高抗草甘膦的能力是必需的。同源建模结果表明,这些保守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使AM79 EPSPS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导致突变蛋白草甘膦抗性能力降低的原因。两个Ⅰ型EPSPS(荧光假单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G2EPSP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PSPS)对应氨基酸突变后,其草甘膦抗性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M79 EPSPS中几个特异的氨基酸位点的功能在Ⅰ型EPSPS中并不是保守的。本研究结果为解析AM79 EPSPS高抗草甘膦的作用机理及对AM79 EPSPS进行定向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间隙连接蛋白β2(GJB2)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密切相关,其广泛的突变类型及特异性的热点突变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致聋基因。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7个物种的GJB2蛋白进行了系统发育、保守性、跨膜区结构、三维结构和错义突变的分析,并结合已有报道的实验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预测获得了166个固定的氨基酸位点、2个非保守区以及2个空间结构保守位点;关联性分析证实发生在保守位点的突变致病性高,非保守区突变的概率致病性小,跨膜区且改变氨基酸性质的突变,可能影响蛋白的空间结构而改变膜通道的通透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GJB2基因突变与聋病的关联性及分子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种研究思路对其它疾病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耐辐射奇球菌中锰调蛋白Mur的具体结构与功能,采用序列比对分析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耐辐射奇球菌的锰调蛋白Mur(DR0865)的3个保守氨基酸位点突变株,并分析3个点突变菌株的金属离子敏感性、Mn2+结合对功能的影响、外界胁迫耐受性及点突变蛋白的DNA体外结合活性。结果表明,3个定点突变H77A、H78A和H79A都是Mur蛋白重要的活性位点,对Mur调控细胞吸收外源性锰离子的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影响了Mur的Mn2+结合活性。凝胶迁移率实验表明H78与H79位点对Mur的DNA结合活性至关重要。本研究为探究耐辐射奇球菌的极端抗性和锰调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是一些糖基水解酶分子上的结构域,它在纤维素酶降解不可溶纤维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一个新的内切葡聚糖酶Umcel5N(GenBank登录号为ACH67609)加上一个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后得到的融合酶是否获得降解结晶纤维素的能力。本文将编码内切葡聚糖酶Umcel5N的催化结构域(catalytic工能力domain,CD)的序列与编码Umcel6A的CBM序列通过接头序列进行基因融合,得到融合基因umCel5N-CBM,并实现了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融合酶Umcel5N-CBM与结晶纤维素(avicel)以及滤纸粉末的结合能力比原始酶Umcel5N提高了约一倍,但未显示出降解结晶纤维素的新活性,说明在结晶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中,纤维素酶的催化功能域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Thermobifida fusca海藻糖合成酶(TreS)保守区域的氨基酸残基I224、N242、Q333、E352和N415进行定点突变,结果表明:位点I224、N242、N415突变后酶的活力与野生型TreS相近,E352位点突变后酶的比活力提高为野生型TreS的1.25倍。突变酶的最适温度、pH、Km和Kcat没有明显变化;突变Q333R则使TreS丧失了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水稻丝氨酸蛋白酶S8基因家族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资源,分析水稻中丝氨酸蛋白酶S8基因家族,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找到46个该类基因。通过其结构分析发现,每个基因的内含子数目从0到10各不相同,但氨基酸序列是非常保守的,都有催化活性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这46个基因分为3个亚家族,S8-1亚家族最大。该家族基因的进化主要是通过基因重复复制的方式进行,其表达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且多个基因在穗部具有表达。  相似文献   

7.
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属于植物特有的一个转录因子家族,这个家族保守的DNA结合域称为ERF结构域.根据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rm)和其它植物物种中EREBP基因家族的同源性比较,在保守区(ERF区域)设计合成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一个114bp的片段,用此片段作探针筛选番茄cDNA文库(粉红期),得到两个基因LeERFl和LeERF2.通过BLAST工具在GenBank中搜索表明,LeERFl和LeERF2基因属于EREBP家族,LeERFl与EREBP-4和DDTFRl0/A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35%,LeERF2与EREBP-3和pti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46%,是新的基因.LeERFl和LeERF2的核酸序列在GenBank发表,登录号分别为AY077626和AY275554.  相似文献   

8.
番茄果实中LeERF1、LeERF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属于植物特有的一个转录因子家族,这个家族保守的DNA结合域称为ERF结构域。根据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其它植物物种中EREBP基因家族的同源性比较,在保守区(ERF区域)设计合成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一个114bp的片段,用此片段作探针筛选番茄cDNA文库(粉红期),得到两个基因LeERF1和LeERF2。通过BLAST工具在GenBank中搜索表明,LeERF1和LeERF2基因属于EREBP家族,LeERF1与EREBP-4和DDTFR10/A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35%,LeERF2与EREBP-3和p6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46%,是新的基因。LeERF1和LeERF2的核酸序列在GenBank发表,登录号分别为AY077626和AY275554。  相似文献   

9.
利用RT- 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Dd-ace-3,提交GenBank登录号EF583057。该cDNA序列5’端存在反式剪接引导序列SL1,全长2517bp ,包含一个1836bp的开放阅读框;在推导出的611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中, N 端的前2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 C-28的位置存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位点,除此之外的562个氨基酸残基是成熟的乙酰胆碱酯酶序列,其预测的分子量为64396.81D。在一级结构中,形成催化活性中心的3个氨基酸残基 (Ser232 ,Glu360 和His479) ,以及在亚基内形成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完全保守;在电鳐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的催化功能域中存在14个保守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其中11个在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中完全保守。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与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ACE-3和ACE-4的同源性达56.1%和50.0%。与其它线虫和物种乙酰胆碱酯酶的聚类分析显示,甘薯茎线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与Ш型乙酰胆碱酯酶ACE-3同属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10.
1,3-丙二醇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平台化合物。在生物体转化甘油合成1,3-丙二醇的代谢途径中,甘油脱水酶是代谢途径的限速酶,然而自然界中的甘油脱水酶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易错PCR技术对来源于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甘油脱水酶进行非理性设计的分子定向进化,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获得了一个酶学性质得到了改善的突变酶γ-F97G。当以甘油作为酶催化的底物时,突变酶的酶比活力为(583.8±49.4)U/mg,相比较野生型的酶比活力提高了约94%;当以1,2-丙二醇作为酶催化底物时,突变酶的酶比活力为(147.9±5.5)U/mg,相比较野生型的酶比活力提高了约72%。经分析酶蛋白的三维结构后发现酶蛋白发生突变的位点属于远距离突变位点,实验结果表明远距离突变有时同样是一条优化和改善酶的酶学性质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 mg glucose·g-1·(24 h)-1和1.15 mg NH3-N·g-1·(3 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分别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ⅠSP、YMT-ⅢSP和M13 引物,通过RT-PCR和3′-RACE 方法从牦牛肝脏和大脑组织RNA中分别扩增并克隆出了牦牛MT-I / Ⅲ cDNA 3′ 端全长序列(分别为331bp和378bp),其中分别包含MT-I基因编码区全长(183bp)、MT-Ⅲ基因编码区全长(207bp),同时在MT-I / Ⅲ基因cDNA的3′ 末端具有加尾信号AATAAA和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将牦牛MT-I / Ⅲ 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I/Ⅲ核酸序列特别是其编码区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牦牛MT-I基因编码的MT-I蛋白由6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0个半胱氨酸(Cys),具有保守的三肽结构如:C-X-C,C-C-X-C-C,C-X-X-C等,在分子进化上十分保守;MT-Ⅲ编码的蛋白质由6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19个Cys,除了具有与MT-Ⅰ相同的以上保守的短肽结构外,牦牛MT-Ⅲ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还具有T、CPCP、GEGAEA等MT-Ⅲ蛋白质特异的保守短肽结构结构,在分子进化上亦很保守。  相似文献   

13.
本碱性羧基末端结构域(basic C-terminal domain,BTD)是瘤胃细菌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中未知功能的一个结构域。BTD都位于酶或蛋白质的羧基最末端,大小为30~80个氨基酸(aa),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一般该结构域等电点都大于10。本工作构建了来源于水牛瘤胃未培养微生物的内切葡聚糖酶C5614-1的BTD缺失酶C5614-1RBTD57(缺失C5614-1羧基末端的57个aa)和C5614-1RBTD40(缺失C5614-1羧基末端的40个aa)以及C67-1的BTD缺失酶C67-1ΔBTD(缺失C67-1羧基末端的42个aa),酶学特性分析发现BTD缺失酶与野生酶对pH和温度的稳定性是相似的,说明BTD结构域对酶的酶学特性方面贡献不大。尽管缺失了C5614-1的羧基末端57个氨基酸后,缺失酶C5614-1RBTD57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明显降低,但同时缺失酶对Avicel的结合能力也显著下降,说明该缺失酶是因为该酶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carbohydrate binding module,CBM)的部分缺失而导致了酶的稳定性的改变。本文还对BTD可能的功能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FIP-fve is a protein that is isolated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 Its known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are elicit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type II interferon from human 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 (hPBMCs) and hemagglutination. How the target receptors mediate activation of FIP-fve-induce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his study postulates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arbohydrate binding module family 34 (CBM-34) on FIP-fve is conserved to site N of 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 R-47 α-amylase I. Experimental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data as well as ligand-specific binding competition assay are adopted to identify the key residues W24, T28, D34, T90, I91, and W111 of FIP-fve that participate in binding to polysaccharides that are linked to the membrane of immune cells. Treatments of hPBMCs with tunicamycin and deglycosylation enzymes that removed the carbohydrate moieties reduced the secretion of IFN-γ induction from hPBMCs. In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s herein demonstrated the ligand-binding CBM-34 on FIP-fve and ligand-like glycoproteins on the surface of hPBMCs must be required to induce physiologic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相似文献   

15.
以高羊茅茎基部与叶基部的mRNA为模板,引用基于多年生黑麦草GAPDH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分析,同时结合3'RACE和5'RACE方法从高羊茅中扩增出两个GAPDH基因,命名为Fa-GAPDH1(GQ480772)与FaG4PDH2(GQ480773)。两序列cDNA全长分别为1281bp和1348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FaGAPDHI:74~1087bp;FaGAPDH2:106~1119bp),编码蛋白都为337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功能分析表明两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具有典型的Rossman—NAD连接折叠和C-末端结构域。FaGAPDH1和FaGAPDH2蛋白与禾本科植物的该基因蛋白产物比较发现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说明两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6.
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是茉莉酸合成途径中第一个特异性的酶。本研究从"嘎啦"苹果中克隆了一个AOS的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MdAOS,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表达分析。MdAOS基因编码区共有1 605 bp碱基,编码53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92,分子量为134.9 kD。MdAOS属于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的CYP74A亚类,并具有典型的P450成员特征,其编码的蛋白包含4个保守区域,分别为:Heme-Binding结构域、Ⅰ-Helix区、ETLR基序和PEEF基序。MdAOS蛋白的N末端有典型叶绿体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MdAOS与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persica f.duplex.)AOS基因的同源性很高,且聚类结果也与双子叶植物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MdAOS在苹果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茎中表达量最高。MdAOS能响应茉莉酸、水杨酸、脱落酸和乙烯的诱导,并在机械伤处理时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
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应答和激素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从橡胶树胶乳cDNA中克隆了HbNAC3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HbNAC33蛋白的N-端第3~156位氨基酸之间含有一个典型的NAC结构域,酵母试验表明,HbNAC33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转录激活区在C-端,具备了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NAC33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NAC011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NAC33在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割胶,乙烯利(ET)和茉莉酸(JA)处理均能诱导HbNAC33的表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HbNAC33可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常规生产床栽,对比研究姬松茸60Co辐射新菌株J3和原菌株J1在营养品质以及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60Co辐射新菌株J3子实体中鲜味氨基酸总量(56.5g.kg-1)、甜味氨基酸总量(52.4g.kg-1)、硫氨基酸总量(15.8g.kg-1)、支链氨基酸总量(38.1g.kg-1)、芳香族氨基酸总量(16.1g.kg-1)、儿童氨基酸总量(17.8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95g.kg-1),分别占氨基酸总量(221.7g.kg-1)的25.48%、23.64%、7.13%、17.19%、7.26%、8.03%和42.85%,分别比姬松茸J1高28.12%、12.93%、0%、14.41%、12.59%、16.34%和11.76%。J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76.15%)和不饱和脂肪酸(77.55%)分别比姬松茸原菌株J1高4.39%和3.82%。J3子实体含镉(3.86mg.kg-1)、汞(0.42mg.kg-1)和砷(0.09mg.kg-1),也分别比原菌株J1低45.86%、32.25%和18.18%;其铅含量符合国家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2003;砷含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的标准。子实体中联苯菊酯、溴氰菊酯、百菌清、六六六、多菌灵、阿维菌素、甲基托布津、甲胺磷、毒死蜱、滴滴涕和二氧化硫含量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2个A州同源基因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MAPl—1(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6)和MAPl—2(GenBankaccession No.FJ529207)。MAPl—1编码247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1bp,蛋白质分子量为28.54kD,等电点为8.31;MAPl—2编码248个氨基酸,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4bp,蛋白质分子量为28.78kD,等电点为8.70。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木本植物A纠同源基因的一致性为72%~81%。实验分析表明,MAPl—1和MAPl—2第1至第6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ADS盒结构域,第88至第178个为K盒结构域;两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且功能位点分布存在着不同,推测这两个基因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存在差异。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MAPl—1蛋白有12个α-螺旋,4个8折叠区,14个β-转角;而MAP1—2蛋白有11个α-螺旋,5个B折叠区,15个β-转角;其大多数氨基酸具有亲水性。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芒果的开花分子机理及成花的生物学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