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花生地下害虫花生新黑地珠蚧为研究对象, 对其田间危害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花生新黑地珠蚧在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 多发生于沙壤土, 主要以珠体状的2龄若虫为害花生根部; 雌雄珠体数量及大小差异均较大, 单株花生上为害的雌珠体数17~78头, 雄珠体数59~146头, 雌雄珠体性比为1.00∶2.61, 雌雄珠体直径分别为4.72~7.26 mm和1.83~2.65 mm。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传统形态学分类的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中所采集害虫为花生新黑地珠蚧, 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新发生为害花生的地下害虫.经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了解了它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摸清了它的寄主范围、为害程度以及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濮阳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了防治花生新黑地珠蚧的适宜化学农药和适当施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华北地区首次对花生的新黑地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探明了新黑地珠蚧在唐山市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明确了该虫发生与土质、雨量、耕作制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生新黑地蛛蚧是近年来滑县花生田新发现的一种地下害虫.该虫隐蔽性强,对花生危害大,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由于当地农户对花生新黑地蛛蚧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了解不足,该虫的防治工作成效不理想.本文主要介绍新黑地蛛蚧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期为花生新黑地蛛蚧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黑地珠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黑地珠蚧Neomargarodes nigerGreen是近年来发现危害花生的一种新的重要害虫。花生是豫东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此虫发生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30%以上,仅豫东每年可造成600万元左右的损失。为此,我们于1982—1984年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黑地珠蚧在开封县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黑地珠蚧(Neomargarodes niger)是一种危害花生的地下害虫。该害虫1989首次在开封县袁坊乡出现,点片发生,面积不足百亩。1990年发生面积达500多亩,平均减产20-30%,有的田块绝产。9月初收获时调查,一般田块虫量300-500头/米~2最高达7000  相似文献   

7.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在沙区严重危害花生的害虫之一。经观察 ,该虫在豫东 1年发生 1代 ,以 2龄幼虫(球体 )在土壤 10~20cm的土层中越冬 ,5月中下旬越冬球形体脱壳羽化为成虫 ,交尾产卵。 6月下旬为 1龄幼虫孵化盛期 ,孵化后的 1龄幼虫钻入土内 ,吸取花生根部汁液 ,是防治的关键时机 ,7月上中旬为 2龄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8.
2002年至2011年田间调查和田间罩笼养虫观察发现,花生新黑地珠蚧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1代,且砂壤田发生重,壤土田发生轻,黏土田不发生。因此,防治应采取合理轮作倒茬、适时浇水、中耕、灭茬除草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化学防治适期为1龄幼虫期,采取2次施药法,第1次采用喷雾加喷淋法,第2次灌根浇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铁山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花生新珠蚧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 ℃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并得到了花生新珠蚧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0.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山东省单县过去为1种次要地下害虫,防治上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97年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珠形体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为雌、雄虫脱壳盛期,同时交配,5月下旬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6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黑地珠蚧不同危害程度田块的虫口密度与667 m~2产量的关系调查和回归分析表明,虫口密度与667m~2产量显著相关。相关方程y(667 m~2产量)=533.461 9-0.1071x(虫口密度),r=0.982 7,由回归方程,得出该虫发生轻、偏轻、中度、偏重和重发生5种发生程度的虫口密度分别为250、500、750、1000头/m~2和1500/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首次对花生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确定了珠蚧的种类。摸清了该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程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邯郸市生活史和发展规律;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作者在北京东城区发现国槐有掉皮的现象,并且顶端枝条极度衰弱(图1)。随即锯截枝段,剥皮后发现有一种黄色的虫体在皮下寄生,且密度很大,当即送至北京林业大学,经武三安教授初步鉴定为珠蚧科一种。后经制片鉴定,确定为长珠蚧属一新种,定名为槐树长珠蚧(Neogreenia sophorica Wuet Cheng)。  相似文献   

15.
花生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花生重要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上重要的、侵染花生的病毒有9种,包括主要发生在美国的花生斑驳病毒(PMV)和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印度和南亚国家花生上发生的花生芽枯病毒(PBNV)和印度花生丛矮病毒(IPCV),在非洲国家发生的花生丛簇病毒(GRV)和花生丛矮病毒(PSV),以及我国花生上发生的条纹病毒(PSt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国外对花生病毒的研究迅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不仅加深了对病毒自身的认识,也提高了病毒检测、病害诊断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四个转变”加强“六个能力”全面增强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2(1)○研究报告○沿江圩区长期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1(5)冬闲田深水灌溉放养群鸭控制二化螟越冬基数及其为害研2(5)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年抗病品种的表现及应用刍议2(7)灰飞虱不同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相关性研3(5)不同种群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性质研4(5)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4(8)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研5(5)水稻灰飞虱转移穗部为害及其对产量损失的观5(7)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自然控害能力的调查6(5)温度对玉米纹枯…  相似文献   

17.
花生蛛蚧发生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蛛蚧是近年来在花生上新发现的一种突发性害虫,以幼虫刺吸花生根部吸取营养,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一般田块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为摸清该虫在我市的发生规律,控制该虫的危害,从2002年开始,我站对花生蛛蚧在邯郸市的发生与危害、寄生范围、形态特征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州发生的橡胶介壳虫鉴定为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属蚧科(coccidae)。异名橡副珠蜡蚧、乌黑副盔蚧[1,2]。  相似文献   

19.
柰树桑白蚧发生与防治林绍锋(福建省永春县柑桔研究所362600)桑白蚧(Pseuda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又名桑盾蚧、桃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该虫近年来在永春县危害柰树严重,部分受害重的果园被害株率几达100%。该虫以...  相似文献   

20.
王义平 《植物医生》1995,8(3):16-16,18
糖槭蚧为害葡萄王义平新疆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838000)糖槭蚧Parthenolecaniumcorni(Bouche)属同翅目,蚧科。在新疆乌鲁木齐及伊宁和昌吉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虫寄主很多,主要有杏、苹果、园冠榆、葡萄等。1985年在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