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不同月份的牦牛乳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的牦牛乳成分指标均有所不同,尤其是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进入冷季后,除脂肪含量外牦牛乳各营养成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尤其9月下旬营养指标下降最为明显,10月下旬各营养成分指标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天然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8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称多县歇武镇、囊谦县、曲麻莱县长江村、天峻县织合玛乡、玉树州果青牧场、共和县倒淌河、贵南县塔秀乡达隆村、海晏县)的牦牛乳和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对牧草与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度显著影响牧草的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曲麻莱县长江村和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脂肪、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含量及冰点、密度、酸度、电导率有显著影响(P0.05),以海拔高度较高的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和曲麻莱县长江村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牦牛乳的脂肪含量、冰点及密度与牧草的粗灰分含量相关性较高,牦牛乳的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含量及电导率与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关性较高。综上所述,不同海拔高度牧草和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温性草原牧草。不同海拔高度牦牛乳常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牦牛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温性草原牧场牦牛乳高。牧草的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牦牛乳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藏地区传统发酵的29份酸牦牛乳样品和15份酸黄牛乳样品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酸牦牛乳的氨基酸总量(856.60±321.77mmol/L)高于酸黄牛乳(223.40±61.58mmol/L)。两种传统发酵乳中酸牦牛乳的Phe、Tyr、Val、Ile、Lys、His、Asp、Ser、Gly、Arg、Ala、Cys含量显著高于酸黄牛乳。结果表明,酸牦牛乳中的氨基酸营养优于酸黄牛乳,是西藏高原牧民的主要氨基酸摄取来源。  相似文献   

4.
乳脂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乳质的重要标志。在测定方法上国外最先进的快速“乳成分分析仪”价格昂贵,不适宜我国当前普及应用。目前国内一般多用酸法“盖氏法”和“巴氏法”,公认以“盖氏法”为标准。酸法测定必须备有离心设备。另一方法是碱法“伊尼霍夫法”,测定时虽不需离心设备,但测定结果不够稳定,准确性差且较繁琐。我们应用Claus测定孕酮提取脂肪的方法即“胺法”,方法简便、准确,不需离心设备。主要利用乳脂瓶和两种化学药品,适宜于农牧区一般养牛单位、专业户自己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天祝地区3个牧场所产的白牦牛乳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测定3个牧场所产白牦牛乳中脂肪酸含量,比较在枯草期、枯草末期、返青期、青草期4个时期及不同胎次的白牦牛所产牦牛乳中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个牧场白牦牛乳中乳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5胎次母白牦牛乳中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期、枯草末期、返青期、青草期4个时期白牦牛乳中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SFA)含量比值分别为1.86、1.75、1.62、1.32.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牧草的成熟,白牦牛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P<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P<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扬乳和搅拌的方法,比较了两种生产牦牛奶皮子的制作工艺,并对所生产的奶皮子进行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扬乳法的脂肪含量高于搅拌法,而搅拌法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扬乳法.  相似文献   

8.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相似文献   

10.
牦牛乳营养价值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于荷斯坦乳及其它乳。本文主要分析了牦牛乳脂肪酸的组成、合成以及影响因素,如饲料及季节、泌乳阶段、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成分间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牦牛乳用性能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放牧条件下,牦牛乳乳脂率为7.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0.4238%,密度为1033.45±2.3144kg/m^3,冰点为-0.73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0.0821s/m。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产奶性能,并为今后牦牛品种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择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各8只健康、经产母牦牛测定其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的产奶量和牛奶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昌台牦牛在6月的产奶量相当,而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8,9,10月的产奶量上,亚丁牦牛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昌台牦牛(P<0.01)。在奶成分测定中,昌台牦牛在测定期间,牛奶中乳脂含量都较同期亚丁牦牛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非脂固体乳、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中,2个牦牛品种之间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值测定中,亚丁牦牛在8月的pH值含量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在10月的pH值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  相似文献   

13.
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哺乳情况下,对3头1/2野血初产牦母牛进行了185天泌乳性能测定。结果;1/2野血初产牦母牛产奶227.53kg,乳脂率6.60%,比当地实初产家牦母牛奶量增加23.61kg,乳脂率提高0.30%,折合4%标准乳量32.82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牦牛饲料中适量添加小苏打后,对牦牛产奶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牦牛产奶量变化不显著,试验前后牦牛奶的pH值也变化不显著,但是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牦牛乳中的乳脂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52%、2.95%、3.08%。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了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近红外光谱仪可以代替乳成分分析仪用来检测牛奶中的乳脂肪和乳蛋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乳清与乳脂肪球膜中的差异蛋白,比较功能差异,为开发不同品种牛乳提供帮助。通过离心法分离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的乳清与乳脂,分别提取蛋白,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法进行蛋白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蛋白质互作(PPI)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乳的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5)。在2种牛乳乳清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641种,在乳脂肪球膜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543种;在乳清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8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70种,下调198种;在乳脂肪球膜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7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68种,下调199种。GO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细胞外空间、小分子结合和免疫反应等方面。KEGG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与凝血级联等通路。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2种牛乳的乳清差异蛋白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  相似文献   

18.
Two methods for estimating fat and cream content in cow's milk were compared in normal and mastitic milk. Fat content in milk from periparturient cows was estimat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method of Gerber and by simply spinning small samples of untreated milk in a haematocrit centrifuge. Mastitis was experimentally induced by inoculating mammary glands with Escherichia coli. On the average, cream content in milk from normal, and uninfected mammary glands measured by the haematocrit method was 20 to 23% higher than milk fat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Gerber. In mastitic milk from infected mammary glands haematocrit readings were 40% higher than those of Gerber. Milk fat values as measured by both method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aematocrit method can be used for rapid estimation of milk fat content in normal milk of cows. The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cream and fat content in mastitic milk compared to normal milk can probably, at least partly, be ascribed to the presence of large clots of cells and fat in the milk during mastitis. During centrifugation of the viscous mastitic milk samples, milk cells and fat probably are not completely separated. This results in overestimated readings of milk cream content with the haematocrit method. It therefore seems advisable to use the Gerber method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milk fat in mastitic milk.  相似文献   

19.
货架期对灭菌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然而目前缺少快速预判货架期内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应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分析灭菌乳样品,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灭菌乳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24 h内,当样品稳定动力学参数小于1.5时,保质期内稳定性预后较好,反之,则灭菌乳存在脂肪上浮严重的风险.经验证,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评估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甘南牦牛传统放牧生产模式使牦牛生产存在周期长、收益低、草场压力大等问题,而“国家”、“地方”和“牧民”对草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增加收入的迫切需求,使得高生产效率已成为牦牛发展的迫切需要。[目的]为提高牦牛暖季育肥效果,[方法]本试验利用不同饲料对牦牛进行暖季补饲育肥,筛选适合甘南牧区最佳育肥方式,为牦牛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压片玉米+放牧补饲育肥组试验末总增重分别比苜蓿颗粒+放牧和纯放牧的方式分别提高了32.46%,20.97%,经济效益分别比以上两组提高了23.21%,13.55%。[结论]因此,蒸汽压片玉米+放牧暖季补饲育肥方式组适合在广大牧区甘南牦牛生产中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