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     
我国“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据悉,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主持该项目的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朱宝成教授。目前,该研究已成功育出转基因植株的第二代种子,通过了科技部专家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技术能够突破种间隔离、实现多基因聚合、按照人类需要改造生物基因组,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自从1982年首例转基因动物诞生以来,已先后报道了10余种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方法也由早期单一的原核显微注射发展到核移植转基因、病毒载体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基因目标已由建立动物转基因方法,发展到改良动物生产性能或产品品质、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药用蛋白和培育转基因新品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绵羊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回顾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绵羊新品种或建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转基因方法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转基因技术面临的技术障碍和瓶颈问题,尤其对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中国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工作,分析了构建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国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技术水平、取得的创新与突破,以及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对将来绵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潜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水稻研发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基因技术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转基因水稻项目以来,我国全方位地开展了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转基因水稻的应用将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我们陷入转基因安全问题之争而止步不前,将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不仅会让我国的生物育种技术与市场受制于人,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是世界上率先研究农业生物育种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物种面积一度位居国际前列,转基因抗虫棉作为生物育种创新成功的事例也曾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但令我倍感遗憾的是,由于在转基因安全问题上受到诸  相似文献   

5.
沈渊 《北京农业》2009,(1):27-30
<正>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打破了物种间不能杂交的局限,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加快了育种进程,为人类在解决粮食安全、药品开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打破了物种间不能杂交的局限,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加快了育种进程,为人类在解决粮食安全、药品开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打破了物种间不能杂交的局限,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加快了育种进程,为人类在解决粮食安全、药品开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一种借助于植物自身的种质细胞卵细胞或受精卵为转化对象的直接转化技术。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由于具备无基因型限制和易于实现大规模基因转化的特点,可以在任何开花植物和不同物种之间实现基因的转移,使得受体物种在获得新的基因型的同时,也获得转基因所表达的新的表型性状,由此成为为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崭新技术途径。利用花粉管通道法,成功地进行了棉花的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获得了多种实用化的抗虫/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进入了棉花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9.
由于转基因作物打破了物种间的界限,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流动,从而大大拓宽了作物遗传改良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比较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的异同,旨在阐明转基因技术在解决传统农业存在问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国家“ 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喷施杀虫剂来防治蚜虫病,在杀死蚜虫的同时,杀虫剂也会消灭蚜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植物转基因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这为育种工作创造多种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转基因育种的上游工作是目的基因的构建,下游工作是目的基因的转导。我们根据新疆棉花育种目标,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对棉花进行转导,成功获得多株棉花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作物性状的定向改造,在解决粮食增产、节水、增效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进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显现巨大潜力。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系统分析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生物安全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四点对策,即加快发展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转基因性状;科学规划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促进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的结合;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生物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13.
由河北农大朱宝成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喷施杀虫剂来防治蚜虫,但杀虫剂也会消灭蚜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环境。科研人员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小麦细胞,得到抗蚜虫的小麦品种。实验表明,这种转基因小麦使植株上的蚜虫减少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并成为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分析了各类转基因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我国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小麦抗病虫、品质改良以及耐非生物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并分析了小麦转基因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玉米新种质创制若干技术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基因技术为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手段。转基因玉米新种质创制及品种培育涉及回交转育、分子检测、目标性状鉴定筛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试验、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审定等诸多环节,就以上环节进行了简要阐述与研讨,并展望了今后转基因玉米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育成了2 000余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不仅成功解决了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危害问题,更确保了我国棉花生产品种的国产化。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发者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门科学监管的结果。20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我国抗虫棉育种研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期望畜产品产量和动物健康水平能快速得到提高,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其在不同物种间,甚至不同系统发育领域间成为可能。转基因、动物克隆等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在动物转基因领域的期望。本文讨论了当前家畜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抗病育种的研究近况,并对转基因抗病动物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方法,也冲击着人们的理性观念。本文介绍了Bt在转基因毒蛋白的作用机理、当前转基因玉米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如何正确认识玉米育种试材的转基因污染问题及对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与山东省夏津金秋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估,2002年元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标志着我国抗虫棉育种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种业文摘     
《现代农业科技》2005,(8):72-73
中国农大发现植物通讯密码——爱伤棉花会报警;美国选育出低植酸玉米杂交种;“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的创育”——取得突破;我国蔬菜育种将由三年缩短至一年;我国棉花种植2/3是转基因抗虫棉;第二届全国农业媒体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浙大育成彩色草坪草;安徽省种子企业负责人法律法规知识高级培训班在肥召开;上海粳稻育种实现超高产突破;云南设立国内首个野生稻保护示范区;美国超甜玉米在武鸣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