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中期管理。中期是指从穗轴分化到抽穗的整个穗分化时期,约1个月。1.水分管理。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也是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缺水会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失调,光合作用下降,颖花退化,结实率和产量下降。因此,一定要保住水层,采取浅水勤灌。长势良好、土壤通透性好的田块,通过间断小落干方式,供给土壤氧气,即灌溉1~2次水落干1~2天;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及烂泥田、深脚田等,要疏通排水渠道,尽量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通透性。2.肥料管理。必须适时施足穗肥。穗肥分为枝梗分化肥、颖花分化肥和减数分裂肥  相似文献   

2.
一、中期管理.要夺取晚稻高产,中、后期田间管理是关键.中期管理目标要求达到壮穗壮茎,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并创造条件施用分化肥促大穗多粒,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退化,增加穗粒数.①晚稻秧苗移植后15天,稻田达到基本苗数22万/667平方米时,应补施长壮肥.实施多露轻晒,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抗性,防止倒伏,控制无效分蘖.使苗峰数控制在35万/667平方米,成穗率60%以上,便可确保足够的有效穗数,为高产奠定穗数基础,又能使稻株在幼穗分化前叶色适度转赤,为施用分化肥作好准备.②幼穗分化期,晚造在移植后30天,通过增施分化肥促进大穗多粒.在抓好露晒田、叶色褪赤管理以及晴天时,及时补施适量氮钾结合的分化肥.若天气不好则推迟施用或分次减量施用.③幼穗分化初期田间灌浅水,施肥后保持湿润.每667平方米(1亩)用纹霉清250克+蚜虱净10克对水100千克喷施,预防纹枯病和稻飞虱,并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  相似文献   

3.
穗肥施氮量对两优培九枝梗及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部二次枝梗的分化数量,也导致二次枝梗退化增多,每穗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与穗肥施氮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2和0.8770。二次枝梗的退化主要发生在穗基部一次枝梗上,增施氮后增加了穗顶部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退化率;穗肥增施氮素会导致颖花退化数增加。穗分化期不施氮肥处理,其退化的颖花主要发生在稻穗基部的二次颖花,一次颖花退化较少,增施氮素后导致穗顶部一次颖花的退化增多。  相似文献   

4.
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Ⅱ.看苗施用氮肥的叶片诊断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水稻氮素营养水平及其临界值的定量指标,1997年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冬闲田、冬泡田、冷浸田、绿肥田、蔬菜田和油菜田中,对水稻品种湘早籼12号进行了穗期施肥及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1)幼穗分化期最新完全叶C/N是水稻生长前期氮素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可作为水稻看苗施肥的诊断指标。2)早稻中熟品种湘早籼12号适宜施穗肥的叶片C/N临界值为11.5(颖花分化中期),若C/N高于此临界值,施穗肥可增产,若C/N低于此临界值,则不宜再施氮肥。  相似文献   

5.
在盆栽条件下以武育粳2号、盐粳2号两粳稻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每穗颖花分化数、退化数和现存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进一、二次颖花分化作用最大的时期分别是抽穗前36、31d,对全穗颖花分化数促进作用最大的时期为抽穗前31d;(2)抽穗前46~6d施用穗肥均可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以抽穗前16~21d施用穗肥对颖花退化数、退化率的降低幅度最大。一、二次颖花退化数分别与一、二次枝梗退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928**、0.9937**;(3)抽穗前46~11d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以抽穗前31d处理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幅度最大。每穗颖花现存数与每穗颖花分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154**);(4)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影响较小,对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1穗期管理1.1重施攻穗肥,及时浇水春玉米生长进入孕穗期即抽穗前20~25天,雌穗分化已进入小穗、小花分化期,这时外部形态正处于12~14叶展开叶龄,应重施攻穗肥。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3。此时春玉米产区正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浇水不及时  相似文献   

7.
王玲欣 《北京农业》2011,(25):38-39
<正>玉米花粒期的管理以提高结实率,延长根叶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力争穗大、粒多、粒重为目标,主要管理技术如下。补施粒肥在早施穗肥或穗肥用量不足,出现叶色转淡,有早衰现象甚至中下部叶片发黄、有干枯可能时,应及时补施速效性氮素化肥,也可用1%~2%的尿素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穗肥施用时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于两优培九幼穗分化始期、幼穗分化三期和幼穗分化四期施穗肥 (折合每公顷施尿素 15 0kg、氯化钾 15 0kg) ,结果表明 :幼穗分化三期施用穗肥与不施穗肥相比 ,每穗总粒数多 34 86粒 ,实粒数多2 8 13粒 ,一次枝梗多 0 9个 ,二次枝梗多 9 0个 ,增产 2 5 17% ,投资回报率为 177 5 3%。  相似文献   

9.
水稻拔节长穗期是指从拔节、幼穗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间。针对此期水稻生育特点,养分管理主要是巧施穗肥。要根据品种类型、稻株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产上长期限制麦茬水稻产量的有效分蘖低、结实率低、千粒重低和经济系数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北京农业大学,1979年采用盆栽法,1980年—1981年布置在田间,对麦茬水稻相同密度条件下,通过基肥和分蘖肥的改变,到穗首分化期构成三种营养体。在三种营养体上分别施用相同数量的穗首分化肥、颖花分化肥、减数分裂肥和齐穗肥,研究前、中后  相似文献   

11.
对麦茬玉米苏玉20进行不同穗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穗肥用量对苏玉20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全生育期基本一致。随着穗肥用量的增加,株高、穗位呈逐渐增高趋势,穗长、穗粗、每穗行数、千粒重逐渐增大,每穗粒数先增加后下降,鲜果穗产量波动变化,晒干率逐渐增加,375 kg/hm2的处理鲜果穗和干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1.春玉米穗期管理技术 1.1重施攻穗肥,及时浇水春玉米生长进入孕穗期即抽穗前20~25天,雌穗分化已进入小穗、小花分化期,这时外部形态正处于12~14展开叶龄,应重施攻穗肥。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3。此时春玉米产区正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浇水不及时常受“卡脖旱”的危害,应结合追肥培土及时浇水,以后根据降水量多少,在抽穗至灌浆期再浇2~3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潮湿状态,即土壤持水量维持在70%~80%左右。在春玉米生产上,许多地块没施拔节肥,在孕穗前土壤墒情差、肥力低时,玉米植株瘦弱,应早追肥早浇水,攻秆与攻穗肥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3.
中期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时期,在管理上必须抓好以下三项措施:一、重施穗肥玉米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非常旺盛。雌雄穗分化盛期  相似文献   

14.
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育粳3号R~2=0.880 0~(**)。说明适宜的穗肥氮有促进大穗的作用,主要与促进穗分化期NSC积累量有关。不同品种对氮供应量的反应不一致,穗分化期86优8号施氮量为120 kg·hm~(-2)、武育粳3号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的NSC总积累量最高,穗粒数最多。  相似文献   

15.
穗肥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穗肥在不同时期施用其效果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水稻穗肥的施用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穗肥的适宜施用期是穗分化开始后的两周之内.  相似文献   

16.
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38和常规粳稻新品种(系)苏12-130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和栽插密度对不同穗型粳稻颖花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8∶2的基蘖肥、穗肥比相比,6∶4的基蘖肥、穗肥比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甬优1538在栽插密度16.5cm×30.0cm、苏12-130在栽插密度13.2cm×30.0cm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施穗肥显著降低每穗颖花退化数,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随着栽插密度变小,甬优1538每穗枝梗数和颖花数分化和现存数显著增加,退化数显著降低,苏12-130显著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不同处理的2个品种一次颖花分化及退化无显著差异,而二次颖花退化数和现存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着生在每穗下部的二次颖花分化与退化受氮肥运筹和栽插密度的影响较中部和上部大,增施穗肥和栽插增大密度变小使2个品种每穗总颖花现存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中、下部二次颖花分化,并减少退化数。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穗分化不同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的研究,以明确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对水稻穗重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各个时期比较合理的穗肥用量,结果表明,增施早穗肥,可以显著的增加穗粒数,使用中穗肥,也可提高穗粒数、但施入量过大,导致结实率下降;使用晚穗肥既可以使颖花退化减少,提高结实率,又可增大谷壳容积,提高千粒重。较合理的穗肥施用量为:早穗肥6-7kg/亩,晚穗肥2-3kg/  相似文献   

18.
1 春玉米穗期管理措施 1.1重施攻穗肥,及时浇水春玉米生长进入孕穗期即抽穗前20~25天,雌穗分化已进入小穗、小花分化期,这时外部形态正处于12~14片展开叶龄,应重施攻穗肥。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3。此时春玉米产区讵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浇水不及时常受“卡脖旱”的危害,应结合追肥培土及时浇水,以后根据降雨量多少,  相似文献   

19.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 10×10~(-3) mol/L)和多效唑(PP_(333),300 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响水县常规粳稻发生穗基部枝梗颖花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减数分裂期受到氮素营养不足、田间缺水、封行过早、光照弱、阴雨天气时间过长等不良环境影响,使处于劣势位置的颖花营养不足或者供应受阻,导致颖花停止生长发育,发生不同程度的颖花退化现象。通过科学施用穗肥、保证拔节孕穗期水分供应、合理密植等措施,调节减数分裂期氮素营养供应,增强恶劣环境下的土壤供肥能力,改善处于劣势位置的颖花营养供给条件,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劣势颖花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