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搭载处理两系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种子(株1S、陆18S)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种植,并与^60Co-γ单独和^60Co-γ与卫星搭载复合诱变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当代两系不育水稻农艺性状有刺激作用;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对卫星搭栽处理辐射敏感性均为不敏感;M2代突变频率均为SP+γ〉γ〉SP,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变异单株。同时对M2代中筛选出的特殊变异株进行了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探求太空环境对两系不育水稻生物学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卫星搭载诱变处理水稻种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变是选育小麦新品种、创制新种质和挖掘新基因的有力工具之一.以丰产、稳产、广适的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为材料,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对获得的2869个M2代穗系进行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表型筛选,结果获得89个幼苗、叶、茎、穗、生育期等生物学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突变体,突变频率为3.102%.经M3代验证,共发现22个表型稳定的突变体,其中叶部突变体4个、茎部突变体5个、穗部突变体11个、生育期突变体2个.对M2代中茎部突变体和穗部突变体衍生的M3代株系,收获后进行考种,数据分析表明,其中8个突变体在穗长、穗粒数、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硬度、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等性状上有一个或多个优于对照扬辐麦4号.这些优良突变体可作为新的种质资源为培育小麦新品种提供基础,此外,构建的突变体库将有助于开展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索了木薯辐射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变异特点,为木薯育种提供技术方法.以‘新选048’和‘华南205’2个木薯品种的成熟种茎为材料,用0~90Gy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线(剂量率为1 Gy/min)进行辐照处理,分析其辐射后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90 Gy辐射剂量内,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木薯种茎腋芽的伸长和叶片发生,但促进多腋芽的萌发,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提高了变异芽数和致死率;用∞Co-γ射线诱变木薯成熟种茎有明显效果,其适宜诱变剂量为90 Gy,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批突变嵌合体植株和1株田间表现纯合的变异株,∞Co-γ线辐射诱变成熟种茎为木薯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6个玉米自交系种子,研究对玉米自交系M1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主要株型性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主要雄穗性状和果穗性状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②处理后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表明60Co-γ射线能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结合不同性状的诱变效应,探讨了在实践中对研究材料适宜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能混合粒子场(CR)辐照冬小麦所产生的突变效应,并与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研究其诱变效率。【方法】以0、145、195、284和560 Gy剂量的CR和γ射线分别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室内发芽鉴定处理当代的损伤效应,田间筛选表型变异突变体并做考种分析。【结果】高能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处理对这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抑制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ZH7的辐射敏感性大于ZY9,处理小麦的适宜剂量在200~300 Gy之间。M2代群体中出现了包括株高、穗型、生育期等多种性状变异,在适宜或稍高剂量时可以引起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有益突变。CR诱变ZY9的总突变频率和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5.42%~11.68%和2.75%~7.29%,ZH7则分别达到10.35%~22.12%和6.62%~10.49%,均高于γ射线处理频率。【结论】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能够产生比γ射线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而且辐射敏感性较高的品种,经处理后其后代诱发有益突变的频率较高,获得优良变异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作为辐射诱变方法与咖啡因作为植物的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相结合运用、是行之有效的诱变方法之一。本文所及是研究由于Cof+~(60)Co-γ射线复合处理小麦种子后,M_2代出现的突变性状在同工酶谱上的反应。 实验取材于小麦“Alondra'S”经cof+~(60)Co-γ射线复合处理产生的矮秆、高秆、大穗、早熟等突变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染酶酯、过氧化物酶、结果表现:(1)突变体叶和根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幼苗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幼苗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其中在游离脯氨酸积累方面,辐射诱变幼苗的积累量大于航天诱变和化学诱变;而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上,航天诱变的效应大于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在可溶性糖含量上则是化学诱变的积累量最大,高于辐射诱变和航天诱变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60Co-γ射线,选取3个兰品种的植株进行辐射诱变处理,明确了不同品种的适宜辐照剂量,掌握了兰辐射当代变异情况,筛选出2个兰新种质,其他变异体10个.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与EM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烤烟种子活力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γ射线与EMS对烤烟诱变的适宜剂量,以K346、NC82和云85等3个品种的风干种子为材料,设置10个~(60)Co-γ射线剂量梯度和11个EMS浓度梯度及其组合共计330个处理,研究了γ射线与EM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烤烟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EMS、品种及其两两互作等因素均对种子活力指数有极显著影响.3个品种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烟草γ射线诱变适宜剂量为300~350 Gy;3个品种对EMS的诱变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烟草EMS诱变适宜浓度为0.35%;γ射线与EMS复合诱变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复合处理中γ射线对活力指数的损伤效应大于EMS.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前通过省级审定的直接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育成的品种9个,间接利用(与突变体杂交)育成的品种有10个。21世纪初湖南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树立创新目标,开展辐射诱变新材料评选、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工作,2001~2009年,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组合)3个,同时获得了一批高产、优质(红米、白米),抗倒、抗高温、高结实率的早、中、晚稻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前通过省级审定的直接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育成的品种9个,间接利用(与突变体杂交)育成的品种有10个.21世纪初湖南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树立创新目标,开展辐射诱变新材料评选、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工作,2001-2009年,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组合)3个,同时获得了一批高产、优质(红米、白米),抗倒、抗高温、高结实率的早、中、晚稻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 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 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 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 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 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对云南优质籼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依据。以云南特优香软米品种‘滇屯502’为供试材料,采用100、200、300、380 Gy 4个等级的~(60)Co-γ辐射剂量对成熟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辐射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后,‘滇屯502’M1群体的株高、分蘖数、粒长、粒宽、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300 Gy~(60)Co-γ辐射剂量与粒长(R=-0.323**)、结实率(R=-0.309**)呈极显著负相关。变异系数比较分析表明: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水稻M1群体的株高、分蘖、粒长、粒宽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05%、38.34%、3.15%、3.62%。由此可见,~(60)Co-γ辐射对水稻的诱变效果明显,且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对供试材料‘滇屯502’的诱变效果最适合。  相似文献   

15.
从广藿香的同一大田植株上取外植体构建了一批无菌材料。将这批无菌材料分别经过0,45,60,75,9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获得了172份Co-γ射线诱变体材料和1份对照无菌材料(CK;0 Gy)。分别提取这173份无菌材料的基因组DNA,用14条ISSR有效引物对173份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97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8条,诱变材料的多态位点比率PPB为43.1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431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257 3,Nei's基因多样性H=0.146 5,Shannon信息指数I=0.217 5。173份供试材料之间遗传关系系统树由UPGMA法,根据所得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构建。系统树图表明,当GS(遗传相似系数)值取0.09GS0.42时,可以把供试的173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即Ⅰ类群和对照(CK);当GS=0.44时,可把Ⅰ类群分为2个亚类群,即Ⅱ类群和90 Gy-43号材料;当GS值取0.46GS0.48时,又可把Ⅱ类群分为2支,即Ⅲ类群和75 Gy-13号材料。虽然有部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的诱变植株聚类在一起,但是总体上是,相同辐射剂量处理组的诱变植株聚为一类。结果表明,广藿香无菌材料经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发生变异频率较大,为此,~(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可作为广藿香种质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低于普通小麦。67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均大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83 Gy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已达到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致死剂量,致死剂量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辐照之后的"储藏效应"影响了辐照的损伤程度。本文可为以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模拟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辐射技术在紫花苜蓿诱变育种上的应用,以~(60)Co-γ射线辐照紫花苜蓿品种WL319、斯贝德、巨能耐盐、龙牧806的种子,测量不同剂量的~(60)Co-γ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M_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出苗率、株高、株干质量、株鲜质量都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也呈现减少趋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60)Co-r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为开展紫花苜蓿诱变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对无花果一年生枝和不同成熟度绿枝插条萌芽的影响,以3个无花果品种‘117D’、‘青皮’和‘110C’的硬枝插条和2个无花果品种‘108B’和‘110C’的绿枝插条为试材,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设定160和200 J/kg的最大辐射剂量,采用半量法设置剂量递减梯度,~(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后,对硬枝插条和绿枝插条分别进行常规扦插和水培,对插条的萌芽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硬枝插条在16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条件下全部死亡;不同品种硬枝插条对80和40 J/kg的辐射剂量处理,萌芽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17D’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最高,而‘青皮’的耐受度最低。绿枝插条在辐射剂量200 J/kg条件下,‘108B’和‘110C’均全部死亡;而100和50 J/kg辐射剂量的绿枝插条的成熟度与辐射剂量的耐受度呈负相关性,且‘108B’绿枝插条对辐射剂量的耐受度高于‘110C’。进一步地观测表明,辐射处理导致无花果硬枝和绿枝插条萌芽和生根延迟。无花果硬枝插条适宜的~(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剂量为40~80 J/kg;绿枝插条的适宜剂量在50~100 J/kg;不同无花果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诱变猕猴桃枝条变异的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猕猴桃的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借鉴。[方法]用25、50和75 Gy 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2个品种猕猴桃不同植株的枝条,提取其嫩叶基因组DNA,并进行不同枝条嫩叶DNA之间的SSR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辐射诱变效应。[结果]2个品种的SSR多态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后枝条的成活率有所差异;辐射处理后2个品种猕猴桃的SSR扩增带明显增加,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越加明显,表现为经50 Gy60Co-γ处理的枝条的SSR扩增带多于25 Gy处理者。"和平红阳"猕猴桃SSR扩增带数目高于"和平1号"猕猴桃。[结论]该研究为猕猴桃辐射诱变育种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辐射诱变育种通常是利用γ射线、激光、离子束、空间诱变等方式对植物体进行诱变,从而产生遗传变异。辐射诱变育种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打破不良性状之间的连锁,提高突变率等特点,现已成为现代作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已对黄瓜、西瓜、甜瓜、辣椒、茄子、洋葱等多种蔬菜作物展开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文章对辐射诱变育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特点、诱变材料的选择、突变体的选择与鉴定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叙述,指出今后须深人开展辐射诱变机理、突变体遗传特性、突变性状遗传控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并将辐射诱变与化学诱变、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以选育出更多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