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巨银 《畜禽业》2006,(5):53-53
淋巴结是猪宰后检疫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机体外周的免疫器官和防御结构,具有吞噬异物和各种微生物的功能,并产生免疫应答。屠宰必检猪淋巴结有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的前面,主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组织的淋巴液;颈浅背倾淋巴结,位于肩关节前方,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面,基本汇集了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耆甲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部与腹壁中上1/3处组织的淋巴液;腹股沟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2):37-37
1发病情况2002年10月山西祁县某猪场饲养的500头4月龄育肥猪,发生了一起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初发病时,按传染病治疗,应用退热、抗菌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治疗过程中共死亡82头,死亡率达16.4%,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经调查研究、解剖死猪、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采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不退;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便秘;呼吸困难,为腹式呼吸;耳后、背部及腋下皮肤呈紫红色,指压不褪色;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  相似文献   

3.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飞  杜海燕 《畜禽业》2006,(23):14-16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飞  杜海燕 《畜禽业》2006,(12):14-16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马春花  陈茜  薛静 《畜禽业》2010,(3):21-23
<正>淋巴结是猪宰后检疫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机体外周的免疫器官和防御结构,具有吞噬异物和各种微生物的功能,并产生免疫应答。当机体某组织或器官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很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2,(3):15
<正>为研究不同毒力的PRRSV对仔猪肺脏和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差异,本实验分别采用PRRSV变异株(HuN4株)和PRRSV经典株(CH-1a株)感染35日龄健康的断奶仔猪,并在感染后0d、3d、7d、10d和14d各迫杀3头,检测肺、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腹股沟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羊驼易发尿道阻塞而致膀胱破裂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大体解剖学和普通石蜡切片技术,对雄性羊驼的尿生殖道和阴茎进行了研究,并与反刍动物的相关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雄性羊驼的尿生殖道分骨盆部和阴茎部,阴茎部靠近皮下,且背侧与骨性骨盆联合紧贴,外伤和出血均易导致阻塞;阴茎在阴囊后形成乙状弯曲。组织学发现尿生殖道骨盆部黏膜为变移上皮,阴茎部海绵体和阴茎海绵体结构相似,阴茎头末端皮下有一层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8.
军曹鱼黏膜免疫组织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鳃、皮肤、胃、肠,同大量抗原接触鱼体组织时白细胞出现的时间顺序相符。军曹鱼胃固有层中丰富的白细胞说明胃可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胃;其后是皮肤和肠道;鳃最晚。在胃肠、皮肤内的黏液细胞几天后就可分泌中性至酸性黏液物质,且分泌量随鱼体分发育而增多,但在鳃组织内,黏液的分泌早于黏液细胞的出现。在采样的时间段里,黏膜免疫组织未发现浆细胞,可能是由于B细胞还没有发育成熟并具备免疫功能。从白细胞在军曹鱼黏膜组织内发育及分布的状况,可见黏膜组织具有完成免疫应答的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爽 《畜禽业》2008,(7):79-80
<正>此病又称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和乳房皮肤及口粘膜发生水泡为特征。不分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6)
正时下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保育舍内出现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疾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胸膜炎等症状的比率都很高,而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后,猪比原来好养很多。如四川铁骑力士猪场通过免疫圆环疫苗,猪的日增重、均匀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配合其他病原的净化,有效减少了  相似文献   

11.
唐旭 《畜禽业》2012,(5):7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  相似文献   

12.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等类型。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的表皮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感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以皮肤剧痒和皮肤炎症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殷卫 《畜禽业》2010,(3):76-77
<正>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猪的水疱病病毒引起,发病率高,流行性强,以病猪发热,鼻镜和蹄部皮肤产生水疱为特征。猪的水疱病在临床上很  相似文献   

14.
江建锋 《畜禽业》2010,(4):88-89
<正>兔螨病又称疥癣病,是由兔痒螨、疥螨和寄食姬螨,分别寄生于耳部、全身皮肤和肩胛部而引起的外寄生性皮肤病。本病传染性强,通过病健兔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笼舍、用具等的间接接触而传染。病兔剧痒,摩擦、爪抓、嘴啃,皮肤发炎,结痂,脱毛,龟裂,轻者消瘦,重者死亡,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非洲猪瘟(ASF)是通过蜱媒传播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高热、皮肤发绀以及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严重出血。近几年来,在非洲、欧洲等许多国家仍频频暴发,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5)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肉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提高瘦肉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改善猪肉品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选育优良的猪种中国地方猪种肉质均优于外来品种,因肌内脂肪含量高,使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风味大大改善。此外,中国地方猪肌肉系水力也高于引进猪,具有肉色鲜红、肌纤维较细,但地方猪种普遍生长速度较慢。在外来猪种中,杜洛克猪不仅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较强,还具有相对比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而杂交品系的猪群当中,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及特点6月中旬以来,台州各地相继出现生猪高热病,散养农户出现生猪高热病颇多,据调查死亡率20%左右。此病是多病源性疾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病理变化无明显特症,诊断更加困难,疗效不高;免疫力下降,继发其他疾病。2主要症状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症状,体温升高到40~42℃较突出,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次数增加,耳廓及腹下皮肤发生蓝紫色片状瘀血等,初产母猪在怀孕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在病理组织中分离到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猪圆环病毒、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等4种病原。3主要剖检变化肺肿胀、出血,病变部位变硬;淋巴结广…  相似文献   

18.
<正>猪水疱病(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本病1966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1971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9,(11):10-11
目的研究盆周山地猪肥育性能。方法在盆周山地猪纯繁选育的同时连续5年开展的肥育性能测定,仔猪阉割后在中等营养水平条件下,测定了育肥猪体重20~90 kg阶段的日增重、料肉比、体长、体高、胸围、倒数3~4肋膘厚、倒数3~4肋眼肌面积等生长发育指标,抽取部分猪屠宰,测定屠宰率、三点均膘、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指标,肉色、pH_1、肌内脂肪等肉质指标。结果盆周山地猪日增重400 g,料肉比4∶1~4.28∶1,90 kg体长112~120 cm,体高56.5~58.3 cm,胸周围102.53~106.20 cm,倒数3~4肋膘厚3.40~3.89 mm,倒数3~4肋眼肌面积11.90~16.25 cm~2,屠宰率71%~74%,瘦肉率38%~49.8%,肉色3.9以上,pH值6.2以上,肌内脂肪含量3.61%以上。结论盆周山地猪体高中等,背膘较厚,眼肌面积小,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具有肉色鲜红、肌肉系水力强、肌纤维细嫩、肉质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正>耳痒螨病是由耳痒螨属的犬耳痒螨所引起的皮肤病。1病因犬耳痒螨的雄虫体长0.35~0.38mm,其第3对足的端部有两根细长的毛;雌虫体长是0.46~0.53 mm,第4对足不发达,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第3、4对足无吸盘。寄生于犬的外耳道内,靠刺破皮肤吸吮淋巴液、渗出液为生,结果引起刺激、炎症和痂皮形成。有时由于细菌的继发感染,病变可深入到中耳、内耳及脑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