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养蚕学组于6月26-27日在丹阳市召开了“养蚕布局”座谈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丝绸总公司蚕桑生产部,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以及镇江、徐州、淮阴、盐城、南通、苏州、常州、丹阳、东台、吴县、东海、泰县、靖江等市县共22人.会议由养蚕学组负责人孙士玠同志主持,进行了交流、研讨,并宣读了6篇论文.  相似文献   

2.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养蚕学组于1989年9月13-15日,组织了南通、苏州、盐城、镇江、无锡等市、县和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代表一行17人,在如皋、如东两县4个乡9个村进行了少回育饲养技术的考察和座谈讨论。实地访问了养蚕农户,参观了进行少回育养蚕100张种以上的共育单位,听取了南通市和如皋县、如东县、启东县实行少回育养蚕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棚养蚕在山东、江苏、广东等地都有较大面积推广,在我省尚属起步阶段.为了适应新的饲养型式,我所技术人员自2000年起在东乡、崇义等蚕桑基地县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2年又在本所蚕桑示范基地搭建了8个简易竹木大棚进行示范,再次获得成功.现根据本省区域特点,将大棚养蚕的相关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迫切需要省力化技术,特别是目前劳力紧张,从业人员老龄化,蚕桑生产相对向种养大户集中,省力化技术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到苏州、常州、南通等市学习借鉴,结合泰兴市实际,从2000年起搞试点推广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并于2004年全面推广,近1000户蚕农养春蚕3000多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海安县农村最近有120多名养蚕能手,受聘前往外县、外省蚕区辅导蚕桑生产。 1972年起11年来,全县养蚕能手中,共有2000多人次,陆续为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陕西及本省新蚕区的三十多个市、县所聘请,辅导蚕桑生产。外出蚕农由大、小队推茬、公社审查、县多管局考核确定。他们大多吃苦耐劳、帮助所在蚕区  相似文献   

6.
<正> 宝鸡县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狠抓多种经营生产,推广实用技术,蚕桑项目发展快,效益明显。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457亩,养蚕2500张,蚕茧产量达6万多公斤,产值58万多元,均比1991年翻了一番。宝鸡县蚕桑生产曾两起两落,县丝绸厂80%的原料靠高价外调。为了农民致富,解决原料问题,近年来,宝鸡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县政协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1992年县上颁布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对蚕桑生产任务实行双向承包,县上与各基地乡镇、县业务部门与技术干部及乡镇专干  相似文献   

7.
考察简讯     
<正> 9月16日至29日,我会组织了省农林厅、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省蚕种公司、徐州地区多管局等单位的会员16人赴徐州地区进行了发展蚕桑的专题考察。这次考察是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作准备,并在省科协具体领导下进行的。共历时14天,考察了雎宁、铜山、邳、新沂、于榆等五个县的11个公社、20个大队、30个生产队、1个公社林科站、1个大队蚕桑场和2个国营蚕种场、1个国营蚕桑场。  相似文献   

8.
<正> 苏州地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然而,近年来,由于苏州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养蚕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致使养蚕规模不断萎缩。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苏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8月18曰,江浙两省蚕桑学会在浙江省安吉县联合召开了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华南农大、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江浙两省蚕桑重点市、县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浙江省农林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海平、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副所长周成伟分别通报了所在省的蚕桑生产和养蚕安全情况,分析了江浙两省的蚕桑生产态势,着重就养蚕安全提出了要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承包养蚕技术,不仅使蚕桑科技人员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使蚕桑科学技术能落在实处,对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好处,是促使蚕桑生产上新台阶的一项有效措施。建议各地采用。尤其是商品茧基地县可先试点,摸索经验,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两年,国内许多刊物登载了用蚕桑草养桑蚕的消息,并掀起了一股热潮。为了探讨蚕桑草在我市蚕区推广的可行性,1990年,我们在宝鸡县六川河乡共育室进行了小规模试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蚕桑草种子由宝鸡县桑果站提供(从四川购进),5月初播种。桑叶为共育室桑园中的荷叶白和桐乡青。蚕品种为陕蚕二号。1至4龄全部用桑叶,每日4回育,  相似文献   

12.
栽桑学组一行10人(分为两个小组),从1991年7月25日至8月2日到清远市的清郊区、阳山县、英德县,韶关市的乳源县,仁化县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考察期间得到有关市县丝绸公司(蚕桑生产办公室)、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支持。并分别派出有钟秉廉、宋春娥、罗定俊、肖鉴崇、余德瑞、陈树林、蓝日均、杨炳权、李信刚、何庆中等先后随同进行考察工作。考察地区有清郊区的桃源镇、浸谭镇、白湾镇;英德县的渔湾镇、岩背乡;阳山县的太平镇、黎埠镇;乳源县的大桥镇、侯公渡镇;仁化县的长江镇、丹霞区等。考察目的是:通过参观现  相似文献   

13.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在如皋县召开了二十周年纪念会暨一九八三年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市、县多管局和蚕种场的蚕桑科技干部,有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专家、教授,有省级机关有关单位和新闻单位的代表,有浙江、安徽省蚕桑学会的来宾共二百一十人,其中会员代表一百五十二人。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于83年12月8—9日在无锡召开了提高茧质与出丝率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进行提高蚕茧出丝率试验点的吴江县庙港乡,如皋县东陈乡和无锡县洪声乡的蚕桑业务负责人,有参加全国“黄淮海中低产地区蚕桑攻关点”的宿迁县丁咀乡和睢宁县姚集乡的蚕桑干部,有参加省蚕茧缫丝结价试点的有关人员以及省农林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市、无锡市、启东县等单位的代表18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渭河南(包括蜀仓、钓渭、天王,蟠溪、清溪、八鱼、马营等7个公社)沿渭河川道的45个大队,新发展了蚕桑生产,最近我们对这一地带的蚕桑生产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这一地区土地资源、劳力资源、气象资源、资金资源和技术资源,均有利于发展植桑养蚕,建立我县桑蚕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娄永竹 《蚕桑通报》1993,24(1):23-27
为了探索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县蚕桑学会与生产收烘等单位组织技术力量,对本县和毗邻县部分蚕桑高产示范户,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88年12月28日邀请省农科院、浙农大的专家、教授和有关行家举行一次"仙居县滩地桑园亩产茧100、150、200kg所需叶量的栽培模式"研讨会.会上主题研讨内容:桑树立地条件、桑树群体结构、施肥标准、剪梢伐条采叶、桑树保护、科学养蚕等.会后根据我县的生态环境和蚕桑生产现状,高产桑园的栽培模式应具备的条件与措施等加以科学总结成初稿,  相似文献   

17.
<正> 1983年2月24~25日,江苏省蚕桑学会考察了溧阳县提高茧质和出丝率的情况。这次学术活动由省农业厅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以及各市、县的会员代表20余人参加,无锡市纺织工程学会的两位专家也应邀参加了考察活动。在听取溧阳县有关部门介绍了该县蚕茧生产、收烘、缫丝、出口等情况后,代表们分别深入该县的蚕桑科学试验点城南公社新联大队、双桥茧站和县缫丝厂考察,然后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18.
长寿县八颗乡新安村党支部、立足山区优势,积极发展蚕桑生产,走科学养蚕致富奔小康之路,1992年全村涌现出2000元以上的蚕户23户,1000元以上的蚕户41户,人平均达到243.34元,成为全县发展蚕桑致富的典范。座落在长寿西山脚下的新安村,消息闭塞、交通不便,是1个偏僻的穷山村。要建立小康生活,出路何在呢?新安村党支部思考着这个问题。县蚕桑办的干部深入到新安村,与党支部一道共谋山区脱贫致富的门路。经过调查、分析,一致决定立足山区,走栽桑养蚕致富之路。党支部  相似文献   

19.
本刊 《江苏蚕业》2014,(2):41-41
<正>2014年4月10日,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蚕桑高效养殖技术协作组与江苏省蚕桑学会联合在如东县召开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现场观摩会,来自苏州大学、省蚕种所以及蚕桑主产市、县的领导与专家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实地参观了位于如东县栟茶镇陈湾村季彬和掘港镇六总村何德元等2户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现场,观摩了5龄后期人工饲料蚕儿的蚕座与发育情况以及初熟蚕儿结茧的情形,观看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录像片,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如东县蚕桑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韩益飞同志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正> 近来有机会考察了川东蚕区部分县、乡的夏蚕生产,了解到这一蚕区多属崇山峻岭、土地瘠薄、缺肥少水,夏秋炎热伏早严重,农家养蚕面广量小,经多年探索该区在发展蚕桑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养蚕技术,才使蚕桑在这块被称为“第2个吐鲁番”的山区扎下了根,建立起了蚕茧生产新基地,为农村脱贫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