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改良的Sacpic染色法对不同时期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了初级毛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季节次级毛囊组织结构的差异,以及羔羊与成年羊毛囊群结构的区别。观察到毛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特征,其组织切片被染的颜色和形态均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Lef-1在小鼠背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毛囊生长更替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小鼠毛囊的周期性变化,检测Lef-1在小鼠毛囊生长的不同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结果,昆明系小鼠毛囊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毛囊具有各期的特殊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各阶段皮肤组织中存在Lef-1蛋白的表达,其在毛囊生长初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期和末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ef-1在不同毛囊生长时期的皮脂腺、根鞘和真皮乳头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ef-1的表达与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8月龄的羊驼胎儿,颈部取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羊驼胎儿期毛囊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羊驼胎儿期毛囊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结构形态,包括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以及各期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生长期的特点是毛球细胞快速增殖,毛乳头包被在毛球内;退化期毛囊底部密封,形成上皮束;静止期整个毛囊的组织结构变短,毛球细胞接近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采集经产成年水貂不同部位的皮肤毛囊组织,制作成纵切切片和横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染色处理,在不同倍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水貂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起源、结构组成、发育形态具有明显差异,且不同部位的毛囊密度、数量和形态差别较大。本研究为水貂毛囊发育的调控研究及其生产利用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兴盛期是绒山羊毛囊周期性发育的3个阶段之一,山羊绒纤维生长主要在该时期进行。了解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生长发育规律,可为指导绒山羊选育及提高产绒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1.5岁成年母羊皮肤毛囊组织结构和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结构由外到内分别由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及毛球几部分组成;同时发现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的兴盛前期为7-8月份,兴盛期为9月至次年2月份,兴盛期持续时间较长,且兴盛期次级毛囊深度与毛球宽度呈极强正相关(r=0.995,P=0.00003)。详细了解了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结构,发现其兴盛期持续时间长且次级毛囊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并分析C57近交系脱毛小鼠与正常小鼠毛囊形态学的差异,以及对背部皮肤毛囊进行AP-1表达的鉴定,并初步分析AP-1在皮肤毛囊表达的意义,试验通过外科解剖法获取C57近交系脱毛小鼠与正常小鼠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Sacpic染色,观察C57近交系脱毛小鼠与正常小鼠毛囊形态学的差异,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AP-1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57近交系脱毛小鼠毛囊结构不完整,毛囊结构出现中空,毛囊与皮肤组织之间连接松散;激活蛋白AP-1在正常皮肤毛囊中的表达强于脱毛小鼠皮肤中的毛囊。说明C57近交系脱毛小鼠皮肤毛囊结构被破坏,毛囊稀疏,且毛囊细胞中激活蛋白AP-1的表达弱于正常皮肤毛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并分析毛囊及附属物形态结构特点,为后期探究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外科解剖法获取济宁青山羊背部皮肤,皮肤样品进行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及Sacpic染色,观察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并分析毛囊及附属物形态结构特点。结果: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清晰,毛球部各部分结构层次分明,可清晰观察出毛囊群结构,并可观察到多元毛囊群,同时皮脂腺围绕初级毛囊分布,皮脂腺细胞大而集中。结论: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完整,毛囊群丰富,毛囊生长密集,皮脂腺大而集中,为青山羊毛纤维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狐狸皮下毛囊形态结构特点,利用常规组织切片技术对成年雄性狐狸颈部、前腿部、背部、大腿部皮下组织分别制作横切切片和纵切切片,再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显微镜检测发现,狐狸初级毛囊(针毛毛囊)和次级毛囊(绒毛毛囊)结构特征明显,二者粗细分布差别较大;颈部、前腿部毛囊密实,背部和后腿部毛囊较稀疏,但在颈部主要是次级毛囊,在背部和前腿部主要是初级毛囊,且一个初级毛囊内含有3~5个次级毛囊。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狐狸毛皮发育调节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提供很好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1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并分析脱毛家兔与正常家兔皮肤结构及毛囊形态学的差异,初步分析家兔脱毛对皮肤结构损伤的意义。笔者通过外科解剖法获取脱毛家兔与正常家兔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及Sacpic染色,观察脱毛家兔与正常家兔皮肤结构及毛囊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表明,脱毛家兔皮肤层结构不完整,毛囊结构受损,皮肤毛囊与皮肤组织之间连接松散,正常家兔毛囊密度均匀,皮肤结构层完整,毛囊结构无损伤。说明脱毛家兔皮肤毛囊结构破坏,毛囊稀疏,脱毛后毛囊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下降,脱毛家兔的皮肤层结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獭兔在不同月龄毛囊和毛密度的变化,选择1~7月龄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体取样,Sacpic法染色,对不同阶段切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毛密度在1~3月龄处于平台期,无显著变化(P0.05);4~7月龄毛密度处于一个波形变动期,其中通过切片观察5~7月龄为全休止期;4~6月龄为换毛期。本研究摸清了毛密度的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各阶段毛囊群特点,为獭兔取皮时间的确定及提高毛密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绒山羊毛囊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辽宁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其皮肤毛囊结构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均数分析,研究了辽宁绒山羊羔羊不同月龄,不同季节毛囊密度和S/P值的变化及出生类型,母羊年龄对毛囊性状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毛囊群主要是由3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的三毛群,三毛群占毛囊群总数的75%左右。次级毛囊呈楔形群排列在中心初级毛囊和外周初级毛囊中间,随着羔羊月龄的增长,毛囊密度逐渐下降,S/P值逐渐上升,S/P在6月龄达到最大值。成年羊初级毛囊密度季节间变化不大,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份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最小,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力克斯兔被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基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胎龄时,初级毛囊结构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出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肢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稍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上的增长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胎龄(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力克斯兔皮肤的毛囊群结构很有规律,每一毛囊群由2-6个扇形分布的亚毛囊群组成,每一亚毛囊群中又含有5-12个分生毛囊和衍生分生毛囊。力克斯兔出生以后,其衍生分生毛囊数的增加几科与体表面积的增大呈比例,致使各月龄之间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毛囊密度差异显著。力克斯兔被毛因粗毛含量少、分布均匀、直径也小, 毛纤维短、细,且粗细毛长度一致,密度大、强度大、伸度小(与新西兰白兔比较),从而构成了力克斯兔被毛具有弹性强、柔软性好、平整、美观、经久耐磨等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力克斯兔、新西兰白名锿安哥拉兔三个不同类型的兔种的兔毛纤维鳞片排列形态及髓腔结构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之间,鳞片的排列形态不同,但髓腔结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法探测催乳素受体mRNA在绒山羊不同生长时期皮肤毛囊中的定位和分布。采集3,6,9,12月龄的绒山羊皮肤样品,分别对应夏秋冬春4个不同季节。结果表明,催乳素受体mRNA在外根鞘、真皮的乳头层细胞中最丰富,在内根鞘、毛基质、皮脂腺和表皮中也少量存在。同时,对各月龄原位杂交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静止期的毛囊杂交信号最丰富,旺期的毛囊杂交信号微弱,表明催乳素对绒山羊毛囊的周期性生长有直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了解红腹锦鸡胚胎期羽毛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的变化过程,为研究红腹锦鸡羽毛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对5、7、8、9、10、11、13、16、18日胚龄的红腹锦鸡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实体观察;采集上述胚龄的红腹锦鸡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形态结构并拍照记录。红腹锦鸡胚胎于9日胚龄时羽毛芽开始发育,可以观察到色素在毛囊内的沉积,16日胚龄时毛囊发育基本完成,体表覆盖羽毛。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红腹锦鸡羽毛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毛囊结构的发育在胚胎期完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被分为诱导、器官发生和细胞分化3个经典的阶段。毛囊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多种分子的调控,在毛囊发育各阶段都涉及复杂的信号互作,目前许多信号通路以及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还未得到有效、明确的阐述。为帮助理解毛囊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对近年哺乳动物毛囊形态发生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毛囊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毛囊发育阶段的划分及相应特征,综述了毛囊发育不同阶段涉及的Wnt信号、Eda信号、Fgf信号、Bmp信号、Shh信号、Pdgfa信号、Notch信号等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解析由某些信号通路缺陷导致的相关癌症的发生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囊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发生在胚胎期早期,是由表皮的角质细胞和间充质间的上皮相互作用产生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毛囊乳头。毛囊形态发生分为3个阶段,即诱导、器官形成和细胞分化。毛发周期包括毛发生长初期(生长阶段)、毛发生长中期(退化阶段)和静止期(静止阶段)。外胚层发育不全基因(Eda)及其受体Edar表达于毛囊的不同发育时期,在野生型小鼠胚胎只表达在外胚层,而在发育中小鼠则定位在外胚层和毛囊中,毛囊的准确定位和间隔是通过外异蛋白受体Edar-BMP信号和转录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的。Eda和Edar对于毛囊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作用,且在毛囊发育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统计昆明(KM)乳鼠背部皮肤初级和次级毛囊发育密度,观察并分析毛囊发育结构,以及对背部皮肤毛囊进行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表达的鉴定,并初步分析Sox2在皮肤毛囊表达的意义,试验采用外科解剖法获取不同发育时间的乳鼠背部皮肤,冰冻包埋剂(OCT)包埋,制作冰冻切片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统计新生小鼠不同时期背部皮肤毛囊的密度和生长发育情况,另外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Sox2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鼠出生6 d内,总毛囊密度呈平稳增长,次级毛囊密度相比初级毛囊密度增长迅速,但初级毛囊发育早于次级毛囊且有髓质,第8天时初级毛囊形态结构基本发育完成;背部皮肤毛囊中Sox2的表达主要分布在毛囊毛球部和毛囊外根鞘。  相似文献   

19.
旨在构建具有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的组织工程皮肤,为人类毛发移植和受损皮肤修复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试验以山羊毛囊干细胞和真皮细胞为种子细胞,以羊膜、Ⅰ型胶原为支架材料,进行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并将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到山羊体内(试验组,同时以羊膜代替组织工程皮肤进行移植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检测其对受损皮肤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经体外培养25 d后,发现有毛囊结构形成;人工皮肤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表皮细胞出现角质化;移植30、60、90 d后的瘢痕面积显示,试验组创面恢复平整,瘢痕面积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移植270 d后,活体组织切片检测发现,试验组真、表皮结构已发生重建,可见分化明显的基底层、毛囊结构,而对照组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综上表明,本研究首次以山羊毛囊干细胞和毛囊真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成功构建了具有毛囊器官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麒麟鸡卷羽毛囊发育规律及卷羽特点,研究通过采集7~18日胚龄麒麟鸡和怀乡鸡鸡胚背部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麒麟鸡和怀乡鸡胚胎期毛囊发育过程,并于出壳后观察分析麒麟鸡卷羽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卷羽毛囊发育过程在8~16日胚龄,其中12~15日胚龄卷羽毛囊呈弯曲状态,髓质面积大于片羽毛囊,羽枝嵴小于片羽;卷羽羽轴向外弯曲、羽小枝之间不能相互钩连形成闭合羽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