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徽省小麦根际线虫的鉴定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调查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等在安徽省小麦根际发生种类和分布,利用"zig-zag"法对萧县等有代表性的24个县市的小麦地进行土壤平面或分层取样,分别用FenwiekOostenbriak法和贝尔曼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和根土样中的移动线虫,并根据田间孢囊平均含卵量测算田间卵密度,用扩散系数法判断田间分布型。依据de Man法,结合雌虫阴门锥形态对比等方法进行线虫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田间为聚状分布,最高卵密度为42.8粒.g-1,其二龄幼虫(J2)垂直分布集中在0~100 mm土层,占该层线虫总量36.1%,J2在该层虫口密度为2.8头.g-1。在萧县等8个县市发现CCN,其中萧县70.6%调查点发现CCN。另外,在小麦根际还发现咖啡短体线虫和剑线虫等重要植物线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子簇,且国内和国外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所测定的13个江苏省CCN代表性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各群体间形态及ITS序列变异较小,江苏省目前尚未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  相似文献   

3.
赵杰  张管曲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496-3503
【目的】明确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状况及其田间侵染规律,为陕西省CCN的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采用五点法随机取样、芬萘维克漂浮法(Fenwick)分离孢囊、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定点定期取样,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法对根系染色,显微镜检查根内线虫虫态与数量。【结果】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等24个县(市)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病的致病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麟游县的平均孢囊量最高,为32.0个/100 g土,永寿县的平均孢囊量最低,为5.5个/100 g土。调查的陕北地区县市没有发现CCN。冬小麦秋播后,土壤中CCN孢囊孵化后的2龄幼虫(J2)即可侵入根系内。翌年小麦返青,J2幼虫开始侵染,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出现3龄幼虫(J3),4月下旬J3开始膨大,5月初在小麦根表可见白色孢囊。【结论】麟游县、永寿县、礼泉县和武功县为CCN 新发生地区;CCN在陕西省存在秋播后与返青后2个侵染阶段,1年发生1个世代。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所有群体线虫的rDNA-ITS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均得到1条大小为1 045bp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西省的9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来自国内的安徽、江苏、河南、北京、河北、青海等地区及国际上印度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以及澳大利亚的澳洲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的德国、摩洛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主要群体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核糖体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集自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4个地区的15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进行核糖体DNA-ITS区的RFLP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所有群体均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既具有与国外B型群体(印度群体)相同的AluⅠ和RsaⅠ酶切图谱,同时也具有中国群体独特的HinfⅠ和Tru9Ⅰ酶切图谱(C型)。采用Neighbor-Joining法(MEGA4.0)构建的ITS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15个江苏群体均聚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组(Heterodera avenae group)下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复合种群(H.avenae complex)分支内,且多数江苏群体与草地孢囊线虫(H.pratensis)德国和俄罗斯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通过江苏群体与其他近源群体的ITS序列分析比较,河南郑州群体与澳州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遗传距离较近,青海群体和河南郑州群体在分子遗传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江苏省和我国其他省份的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发生规律。[方法]2015—2018年,通过定点采集小麦田土壤和小麦样本,监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卵量、2龄幼虫数量以及小麦根系内部孢囊线虫的发育情况,鉴定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类型。[结果]安徽省宿州市试验田内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线虫的混合种群,其中以禾谷孢囊线虫为主;其孵化和侵染高峰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3至4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4月上旬,5月上旬根部可见白雌虫。[结论]明确了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为其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区16个县(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对孢囊线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危害宁夏小麦的孢囊线虫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宁夏5个地区发生的禾谷孢囊线虫病均为该地区首次发现,调查地块的孢囊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步快速检测这两种线虫的双重PCR体系,为中国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的田间快速诊断与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比对分析10种植物寄生线虫24个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COI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上游特异性引物HaF8和HfF9,以及下游通用引物HafR8;通过引物浓度比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针对这两种CCN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中国黄淮麦区部分CCN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筛选并获得的特异性引物HaF8/HafR8及HfF9/HafR8,可在一步PCR反应中实现对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检测。引物HaF8/HafR8对禾谷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扩增产物为200 bp,而HfF9/HafR8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扩增产物为320 bp,条带区分较明显。对双重PCR检测体系的优化发现,引物HaF8、HfF9、HafR8的退火温度为58℃时,该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引物HaF8﹕HfF9﹕HafR8浓度比为0.24﹕0.16﹕0.4 μ·L-1时,该检测体系能从不同供试线虫中同时特异性地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且扩增效率较高。该检测体系对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单孢囊的检测灵敏度为1/2 000 000个孢囊,而对2龄幼虫的检测灵敏度则分别为1/640条线虫和1/1 280条线虫。对采集自中国黄淮麦区CCN病田的14份土样进行双重PCR检测,发现有8个样本只扩增出200 bp的条带,表明这些样本的CCN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有4个样本只扩增出320 bp的条带,表明CCN种类为菲利普孢囊线虫,2个样本同时扩增出200和320 bp两个条带,表明样品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混合发生。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可以成功用于两种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复合侵染情况的快速诊断。【结论】基于mtDNA-COI序列开发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建立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田间单一和混合发生样本的同步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和发生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小麦成熟期在山东省采集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本78和68个,2010年有59个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group,CCN)的孢囊,检出率为75.6%,孢囊平均密度为22.1(0~210)个/100g土;2011年有26个样本中检查到CCN的孢囊,检出率为38.2%,孢囊平均密度为7.4(0~95)个/100g土。发现CCN在山东省的新分布地级市6个:临沂、日照、莱芜、泰安、烟台和威海;新分布县(区)17个。分析了青岛、烟台和威海市CCN的发生特点,讨论了山东省各地区CCN的发生状况、各种控制因子和传播途径。提出轮作是当前农业系统中控制CCN的最有效农事操作,CCN孢囊可随黄河水携带而传播。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9年5~7月,在山东省13地级市61个县/区调查、采集小麦根系及根围土样本115份,在76份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CCN)的孢囊,检出率为66.1%,孢囊密度为每200mL土壤0~326个。调查结果表明,CCN在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青岛等11个地级市的47个县/区有发生,但发生状况在各地间差异很大:孢囊检出率前5位的是枣庄、聊城、青岛、济宁和菏泽,平均孢囊密度前5位的是聊城、青岛、德州、菏泽和东营;在13地级市的14个县/区未检查到孢囊,而在采自日照市和临沂市的7个县/区的15个样本中均没有检查到CCN孢囊。调查结果同时表明,CCN的远距离传播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河流的流水携带有关。有些小麦地块CCN孢囊密度很大,已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上新的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湖北省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病的分布。在襄阳市重病田采样观察了禾谷孢囊线虫不同龄期的形态,研究了不同龄期线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襄阳、天门、潜江、钟祥、汉川都有发生,以襄阳最多,平均每100 mL土样含有效孢囊12.5个。在小麦播种后20 d就有2龄幼虫侵入根部,播种后143 d根内幼虫数量达到顶峰。入侵的幼虫在根内定居取食为害,在播种后158 d发育成白雌虫而露出根外,在播种后174 d白雌虫数量达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are very common on cereal crops and cause economic losses via reduction in grain quality and quantity. During 2014, 83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wheat and barley fields in 21 districts of 13 provinces across five regions(Central Anatolia, Marmara, Aegean, Southeast Anatolia, and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 Cyst-forming nematodes were found in 66 samples(80%),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sequencing and species-specific PCR identified the species in 64 samples as Heterodera filipjevi, Heterodera latipons, and Heterodera avenae.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ic cereal cyst nematode was H. filipjevi, which was found in all five regions surveyed. H. avenae was only detected in Southeast Anatolia whereas H. latipons was detected in Southeast Anatolia and Central Anatolia. ITS-rDNA 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H. avenae isolates from China clustered with H. australis, and Turkish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uropean and USA isolates of this species. H. filipjevi from Turkey and China were clustered closely with those from the UK, Germany, Russia, and the USA. The density of many of these populations exceeded or approached the maximum threshold level for economic los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H. filipjevi in Diyarbakir, Edirne, and Kutahya provinces, and the first report of H. avenae in Diyarbakir Province. These results exhibit the most rigorous analysis to date o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Heterodera spp. in Turkey's major wheat-producing areas, thus providing a basis for more specific resistance breeding, as well as other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禾谷孢囊线虫病(简称CCN)是我国小麦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该研究从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上分离寄生性真菌,并对其进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获得的20株真菌中,菌株Z2和Z4菌株对禾谷孢囊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5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区测定,Z2和Z4两菌株分别归属为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sp.),并对两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N发生率升高,但发生水平明显较低;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