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天 《福建茶叶》1994,(4):31-32
一、我县茶叶现状(一)我县现有茶叶面积15768亩,投产面积12998亩,1993年茶叶总产量为347吨,平均单产仅267公斤,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所占的面积大,有11050亩,所以提高单产是我县茶叶生产能否上去的关键。(二)我县低产茶园大体上有两种类型:1·一类是30-40树龄的老茶园,全县大约有4000亩,主要分布在南阳镇,管理粗放,呈半荒芜状态,单产甚低,一般亩产不过10-15公斤。2.另一类是条栽的常规茶园,是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展的比较集中连片的茶园,不少菜园由于建园质量不高,缺株、断行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茶园病虫种群演替原因及对策张觉晚,谭济才,袁通政,叶正凡,邓欣(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厅经作处·长沙·410005)1茶园病虫种群的演替所谓种群的演替,是指优势种群经过一个发展时期,由于...  相似文献   

3.
桃江是全国八大产条基地县之一,有茶园5800公顷,而大部分茶园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展的,由于当时建园标准低、质量差,再加上茶园培管粗放,茶树树势衰弱。1990年,全县每既666.7m2平均产干茶54.4kg,平均产值139.2元,种茶效益极低,严重阻碍了我县茶叶生产的发展。1991年我们在桃江县近香茶场开始了低产茶园改造的试验示范。现将6年低产茶园改造效益整理报告如后。1试验区菜场基本情况近香茶场创办于1968年,茶园面积用公顷。1991年选择该场的2公顷茶园开展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茶树为安化群体种,23年生,单行条栽,平均密…  相似文献   

4.
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树势的衰老,导致茶叶单产低,经济效益衰退。因此,改造低产茶园,使其复壮树势,提高茶叶产量,延长有效经济年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十年来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5.
建阳是我省特种茶区,盛产乌龙茶、绿茶、白茶和红茶四大类。据2003年统计,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146hm^2,产量1774t,产值1616万元。茶叶已成为我市茶农收人的一大经济来源,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目前茶叶生产现状是,高产茶园面积少,低产茶园却达2133hm^2,占全市茶园面积的67.8%。低产茶园严重地制约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茶园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现就目前这一现状,特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量水平红壤茶园磷素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70%以上的茶园是分布在低丘红壤上,这种土壤固磷能力极强,有效磷含量很低,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仅为10%,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又缺乏了解,施用磷肥存在盲目性,效果较差,这已成为我国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的重要原因之。众所周知,施用磷肥的效果决定于作物对磷的需求和土壤的供磷能力,而土壤供磷能力则与土壤磷素状况直接相关。为此,笔者对我国主要产茶省区红壤茶园土的磷素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良低丘红壤茶园的磷素营养和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分别来自广东、广西、贵州、江西、安徽及湖南6省红壤茶区典型高产(>200kg/亩)和低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菜价下跌,种茶效益下降,致使有的茶农粗放管理茶园,不治虫,不施肥,不培育,茶园荒芜,低产园面积不断扩大,大部分的乡村小茶场只采制少量的小品种,大宗茶几乎没有采制,制茶厂房被征作它用。茶园被果园、竹园等其它经济作物所替代,严重不利于茶叶生产。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生产管理责任制不完善,承包年限太短,承包人只注重眼前利益,科技、资金投入少,只采不管,造成茶园一部分抛荒失管,单产低,效益差。据1992年不完全统计,三明市集体茶园80%推行个人承包,其中近一半由外地…  相似文献   

8.
廖陈富  程义华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49-251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茶园施钾肥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洵 《茶叶通讯》1998,(2):18-21
茶园施钾肥的理论与实践吴洵(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1钾是茶树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钾是荣树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叶片中的浓度高达1.2%~2.5%,仅次于氮素。它虽不是树体内有机物的组成成分,但常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机体中,参与树体...  相似文献   

10.
茶梢蛾(Parametriotestheae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是我省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为害嫩梢,被害梢中空枯死,新叶变色、干落,蛀孔处粗大易断。近年来该虫在我校茶园与福安“五·四”茶场大面积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虫情,探明其幼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以便提高测报水平和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于1992-1993年4月对该虫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调查和分析方法(一)调查方法1992~1993年4月在福安“五·四”茶场与本校茶园先后对福云6号、铁观音、毛蟹、梅占、福鼎大毫等品种茶…  相似文献   

11.
《茶叶科学》1966,3(2):79
中国茶叶学会第二次年会,拟于今年10月中旬在安徽省召开,具体日期、地址和名额待上级批准后另行通知。为了充分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将会议中心内容提前通知各有关单位。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课题是:在深入地总结改造低产茶园和历年来新茶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如何加速实现变低产茶园为高产稳产茶园;如何  相似文献   

12.
安溪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年产茶叶6000多吨。据1983年全县茶园普查,当时茶园面积为103574亩,其中亩产50kg以上的一类茶园有15751亩;亩产250kg以上的高产茶园有3000多亩;而亩产25kg以下的三类茶园有50785亩,占总面积48%,低产茶园面  相似文献   

13.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资兴市东江库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广实施改树、改土、改园、改制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配合茶树病虫害防治,有效地改造了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15.
前人对高产茶园土壤的熟化指标研究较多,而对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低产茶园低产机理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为改造低产茶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苏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的基本情况。在室内分忻中,测土壤容重用环刀法,土壤机械组成用吸管法,土壤含水量用烘箱法,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渗透率用环刀法,  相似文献   

16.
吴洵 《福建茶叶》1990,(3):31-33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演化以及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低丘红壤茶园有机质含量现况、积累和分解特点,对拟定茶园土壤合理耕作和施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变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现象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况 为了了解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现况,我们于1986—1989年间,对浙、赣、湘、粤、黔、皖、桂等省主要茶区第四纪红粘土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进行广泛性抽样调查,根据对83个样点的分析结  相似文献   

17.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中期,安康地区大面积开辟了22.79万亩条植茶园,照理这批茶园到了80年代中期应进入投产盛期,亩产至少应该达到50kg,而实际上亩产只有10kg左右,有半数茶园已严重表现出“小、浅、稀、低”情况,即树势矮小,土层浅、根系入土浅,密度稀、分枝稀,管理水平、茶叶单产、毛茶品质及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这类早衰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和改  相似文献   

19.
苏南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正芳  宋木兰 《茶叶》1994,20(1):18-22
目前江苏省平均亩产50公斤以下的茶园约2000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5%左右.因此,改造低产茶园,提高产量与品质是当前迫切任务。作者针对苏南丘陵地区下蜀茶场、溧阳县茶果场和溧水县茶场等6个场的低产茶园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养分状况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探明苏南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因素:一是土壤物理性状差,在土体20~40cm处出现障碍层,限制茶树根系发育;二是土壤养分如有机质、全氮量、速效氮、速效钾等均普遍较低;三是施肥方法不当。最后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