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果园都会发生缺钙现象,缺钙原因很多,钙素分配不均是主要原因。据测定,钙在植物体内各组织中含量是不等的,幼嫩部分生长素多的地方含量高,新梢含钙1.33%-1.42%、叶片3%、果实0.1%,果实含钙量约是新梢的1/13,是叶片的1/30,可见果实含钙量很少。这是因为钙主要是靠蒸腾拉力吸收,叶片蒸腾作用高于果实,而新梢的生长相对加剧了果实吸收钙的减少。因此,控制新梢生长是减轻果实缺钙症(如苦痘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外源钙对桃不同部位钙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年生皮球桃为试材,研究探讨了外源钙(CaCl2、Ca(NO3)2)对叶、茎、果实钙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片中的钙含量变化相对较平稳;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从果实硬核期到膨大期逐渐升高,达到一定量后逐渐降低,采前1个月钙含量基本趋于平衡;在果肉和果核的钙含量达最大时茎钙含量最低,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降到低点时茎钙含量达最大;果实的横、纵、侧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从硬核期到成熟,生长曲线呈‘快-慢-快’型增长;Ca(NO3)2处理果实单果重最重,为219.19g;CaCl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24%。  相似文献   

3.
以攀西地区"金果"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生长果与CPPU处理果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软果品质(盛花后162、172、182、192、202和212 d采摘,分别记为Ⅰ、Ⅱ、Ⅲ、Ⅳ、Ⅴ、Ⅵ)。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膨大剂(CPPU)处理使金果猕猴桃单果质量平均提高40%,膨果组单果质量平均为102.98 g。膨大剂可提高糖酸比,口感由酸甜味转为甜味;可使采收期提前;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总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攀西地区"金果"猕猴桃果实生长期可分为快速膨大期(盛花后60 d内)、缓慢增长期(盛花后60~123 d)和生长停滞期(盛花后123~193 d)。自然生长组盛花后192 d(Ⅳ期)左右采摘、膨果组盛花后182~192 d(Ⅲ~Ⅳ期)采摘果实达到最佳食用品质。"金果"猕猴桃采摘期可结合可溶性固形物(9%~10%)和果肉颜色(黄色)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山地苹果树更新修剪对树体营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常规修剪为对照,探讨更新修剪对盛果期山地苹果树体营养和生长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修剪提高了叶片、枝条中的氮、磷、钾、钙含量,提高了果实中的氮、钾、钙含量,对果实中的磷和根系中的磷、钾无显著影响;降低了根系中的氮、钙含量;显著增加了长枝、中枝的比例,显著降低了短枝、叶丛枝比例,促进了枝条健壮发育。更新修剪增加了叶面积,提高了叶绿素、单果质量、果实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着色面积等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实产量,极显著提高了果园的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玉露香梨果实品质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施肥技术来调控果实品质。以玉露香梨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叶片中N、Mg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B、Zn、Mn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K和Fe元素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a元素含量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各出现1个吸收高峰,P和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果实中N和K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Ca、Mg和Cu元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B、Zn、Mn和Fe元素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出现2个吸收高峰。玉露香梨叶片和果实中的N、K、Ca、Zn等元素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存在较高的关联度。综合果实品质指标与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分析,果实发育初期是调控N和K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65 d前后是调控P、B、Zn、Mn和Fe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95 d前后是调控Ca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条件下鸭梨营养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调亏灌溉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1期(萌芽至盛花后25d)还是在2期(盛花后25~80d)进行调亏灌溉,树体营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新梢长度较对照下降15%~25%,夏季修剪量减少18%~33%,树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对成龄叶片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其花朵坐果率均大于85%,没有显著抑制果径和果实鲜重的增长。在水分胁迫处理结束时,2期胁迫和1+2胁迫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全K含量显著高于对照,1+2胁迫处理的果径和果实鲜重也受到了显著抑制。在采收时各水分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产量、单果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10年生的寒富苹果为试材,设置喷施糖醇钙、氨基酸钙、氯化钙、硝酸钙和清水5个处理,研究4种钙制剂对果实生长、品质以及钙代谢影响。结果表明,4种钙制剂喷施均可提高寒富果实单果重和纵横径,显著增强硬度,减缓软化,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较于氯化钙和硝酸钙,糖醇钙处理更能提高寒富果实的单果重和硬度;而氨基酸钙在改善内在品质、提高风味方面更具有优势。随着寒富果实生长,果实总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呈下降趋势,草酸钙含量呈上升趋势,磷酸钙含量变化较小,果胶钙含量则处于较高水平。喷钙处理能显著增加果实的总钙、果胶钙的含量,降低草酸钙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以红富士、黄元帅、红元帅苹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苹果品种之间钙素、硝酸盐含量及2种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红元帅和红富士的含钙量显著高于黄元帅,是含钙量较高的品种,高钙能提高果实保护酶活性,POD酶活性较SOD酶活性敏感。3个品种的苹果果实硝酸盐含量与钙含量的趋势相反,说明钙能促进果实硝酸盐的吸收及转化。  相似文献   

9.
以14年生美早、黑珍珠大樱桃/大青叶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期追施云天化四全水溶肥对树体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追施云天化四全水溶肥可改善叶片质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单果质量,提高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0.
果树缺钙的原因及补钙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缺钙的原因果树缺钙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土壤贫瘠,或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板结,或土壤呈酸性有效钙含量降低,及土壤中钾的含量过高,都可能导致钙素的缺乏。②由于树体枝叶量大,生长旺盛,夏季高温,叶片的蒸腾作用比果实强, 枝梢对钙的竞争力大于果实,造成果实因钙的外流而缺钙。③果实膨大期,对养分的需求增加,如果这时土壤不能为果实生长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就会导致果实因某种元素缺乏或过量而出现生理失调,出现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11.
红地球葡萄果实中的钙素积累动态及补钙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红地球葡萄果实发育期间果实的含钙水平,定期取样测定了果实的含钙量,同时用硝酸钙和氨基酸钙配合NAA进行了补钙试验。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花后1—2周是需钙高峰期,用浸蘸果穗法补钙可提高果实的含钙量,但同时会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用0.5%的氨基酸钙加7.5mg/LNAA补钙,增加钙素水平的效果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幅度小。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江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奉新县的15个"金魁"猕猴桃果园的叶片和果实为试材,测定并分析了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果园叶片氮含量均表现不足,磷含量充足,46.67%果园叶片钾含量不足;大部分果园叶片钙含量偏低,镁含量总体上充足;锰含量总体过剩,硼含量均表现不足;53.33%的果园叶片氯含量过高。果实品质方面,33.33%的果园平均单果重量小于80.00g,80%的果园果实硬度较低,53.33%的果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品质偏差;73.33%的果园维生素C含量在100.00~150.00mg/100g。  相似文献   

13.
以‘农科二号’莲雾为材料,开展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形与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农科二号’的果实生长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均呈单“S”型;单果重迅速增长期为30~5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后迅速增长期为30~60 d;果纵径快于果顶增长速度,果顶增长最快的时期为花后30~40 d;果实成熟时果形指数为1.84,‘农科二号’呈钵形.  相似文献   

14.
以“黄金梨”和“鸭梨”为试材,分析了叶片和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年变化及其二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内氮、磷、钾含量随叶龄增长而降低,钙含量随叶龄增长而升高,镁则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果实中氮、磷、钾、钙、镁含量随果实膨大而呈递减趋势.“黄金梨”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高于“鸭梨”.“黄金梨”叶片中氮磷含量和果实中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镁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砀山酥梨应用富钙营养注射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砀山酥梨增施富钙营养注射肥,其新梢生长、叶片增重、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其耐贮性均能显著提高;施用方法简单、利用率高,初步认为可以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金农、金阳为黄肉中华猕猴桃品种,研究其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变化,可指导适时采收,为品种推广提供数据支撑。采收试验从8月11日(金农盛花后123 d,金阳盛花后112 d)开始,每7 d取样测定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总酸含量、果实硬度与颜色,统计固酸比、后熟天数与软熟率。结果表明:金农最适采收期为盛花后144~151 d,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7.3%,干物质含量大于17.2%,后熟天数15 d,采收色调角低于101°,软熟果肉为金黄色;盛花后130 d及之前,果实品质低,为早采;盛花后179 d,果实田间软化,属于晚采。金阳最适采收期为盛花后147~161 d,采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8.0%,干物质含量大于16.2%,后熟需7d,采收色调角小于100°,软熟果肉为黄色;盛花后126d及之前,果实品质低,果肉偏绿色;盛花后168 d,果实硬度明显降低,果实在田间软化,不再适合长距离运输与贮藏。  相似文献   

17.
以9a生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材,对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甜樱桃果肉及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果实发育第Ⅰ速长期(盛花后5~15d),果肉中生长促进型激素(ZRS、IAA和GAS)含量均较高,进入硬核期(盛花后15~25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IAA和GAS均降到最低值,随果实的第Ⅱ次速长果肉中ZRS、IAA和GAS含量均迅速增加且分别出现最大值;与之相反,种子中ZRS、IAA和GAS含量在第Ⅰ、Ⅱ速长期较低,在硬核期含量最高,这与甜樱桃果实及种子的生长规律相吻合。果肉中ABA含量分别在盛花后5、15和35d出现高峰,与甜樱桃的落果(花)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亏缺降低猕猴桃枝叶生长发育的质量与数量、叶片光合速率、果实大小、品质与耐贮性能。土壤水分过多或淹水导致根系生长与吸收活力下降,是果实增长缓慢的主要生态因子。综合分析表明,猕猴桃生长与结实所需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5%,低于60%或高于80%的土壤湿度对根系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增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春和1983年春对斯帕坦(Spartan)苹果树进行了PP333(Paclobutrazol,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在1983年,PP333处理者,其延长梢和短果枝的生长受到抑制,叶片数量及叶片面积均减少,果实体积和重量稍变小,新梢叶片和短果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未受影响,采收时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未发生变化。在四次(盛花后78、112、134和163天)取样测定中,PP333处理者,其叶片的山梨糖醇含量显著增高,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淀粉的含量增高,果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无变化。在1984年春的各次取样测定中,虽然处理者的芽和枝条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但在芽的发育期间,各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似乎未受影响。处理对短果枝叶片的矿质元素含量也无影响。在盛花后112和134天的取样测定中,处理者的新梢叶片的钙含量显著增加。PP333处理对果肉和果皮中的矿质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隆旺夫 《果农之友》2008,(10):52-52
柑橘后期是果实对钙需求较大的时期。果皮中钙的含量多少.在较大程度影响到果实外观品质、贮藏品质、内在品质等。当果皮钙离子含量高于1100毫克,升时,果实新鲜饱满.无浮皮,贮藏后无枯水现象发生;当果皮钙离子含量低于1000毫克/升时.果皮出现浮皮,贮藏后无枯水等生理衰老现象,且钙离子含量越低,果实衰老越重。这是因为果实钙含量与钙素运输分配有密切关系。钙在植物体内是随着蒸腾水流而输送的.柑橘果实的蒸腾强度远小于叶片.对钙的竞争也远小于叶片。有时甚至发生果实中的钙倒流入叶片,加之叶片中的钙移动性极差,难以向果实再运输,由此导致果实缺钙,引发多种生理病害,严重影响到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及耐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