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广西四倍体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广西以秋水仙碱诱导、选育的四倍体桑种质达600多份,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的优异四倍体桑种质。并以四倍体桑种质为亲本,采用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三倍体组合。今后对四倍体桑种质的深入研究,应继续诱导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工四倍体资源,与优良二倍体杂交,组配三倍体杂优组合;继续选用优良杂种实生幼苗诱导人工四倍体,培育出优质高产四倍体品种;继续选用优良的四倍体桑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四倍体桑杂优组合;深入研究利用雄性或雌性配子二倍体化培育三倍体,是桑树三倍体育种的一条陕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芦笋全雄系同质型父本“超雄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的芦笋种质资源50份中选育出雄性系两性株5株。利用其自花授粉收50粒种子,经催芽播种,开花时取其雄株分别与雌株组配杂交组合20个,人工授粉得杂交种后再催芽播种,开花后组合中无雌株的为全雄系,此全雄系的同质型父本即为超雄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冠×四倍体嘎拉杂种F1代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以便鉴定出三倍体新种质;同时,为今后多倍体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田间F1代植株茎尖幼嫩叶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杂种F1代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32株的倍性得到了确认:包括三倍体27株,二倍体4株,单倍体1株,未发现有四倍体植株.三倍体比率高达84.4;,二倍体和单倍体的比率分别为12.5;和3.1;.[结论]金冠×四倍体嘎拉杂交组合是一个优良的创制三倍体新品种/种质的组合,今后可以利用其进行更大规模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桑树为雌雄同株或异株植物。印度迈索尔桑树育种站对孤雌植株进行体还原和细胞形态学研究,采用秋水仙素诱发雌雄同株并获成功。 研究人员用0.4%的秋水仙素液连续三天每日8小时作用于3个月的幼桑腋芽,该芽即还原成雌雄同株枝条。然后,将枝条切下用0.002M的8-羧基喹啉液对根冠进行一系列处理。突变的实生植株与孤雌植株相比,株高、枝条分蘖数、叶片面积、百叶重、叶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8.
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早熟,品质好,寿命长,产量一般高出雌株20%以上,2001年笔者开始选育全雄品系,广泛引进种质资源组配杂交组合,由于各个芦笋材料生长发育不一致,导致花期不遇,给选育工作影响很大。特此我们进行了人工授粉技术研究,提高了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亲和的柿杂交亲本组合,以4个优良甜柿品种为母本、8个柿特异雄性种质(品种)为父本,设计19个杂交组合,开展人工控制杂交授粉,对各杂交组合花后8周的座果率和得种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其杂交亲本的亲和性,并对未成熟种子的幼胚进行胚挽救组织培养,获得杂交F1代幼苗后,对其雌/雄和甜/涩性状进行分子标记早期鉴定。结果表明:1)8个父本材料的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中国甜柿基因的野生雄株(雄株8号)的花粉活力最强,可达90.38%,离体萌发率为45.89%;而雌雄同株的‘西村早生’花粉活力最差,仅35.29%。2)雄株8号和‘太秋’花粉均可在‘阳丰’‘富有’‘罗田甜柿’柱头上正常萌发。3)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亲和性差异明显,‘阳丰’×雄株8号杂交组合坐果率和亲和指数最高,分别为48.39%和1.56;‘富有’ב西村早生’的杂交组合坐果率和亲和指数最低,分别为5.53%和0.05。4)未成熟种子经胚挽救组织培养,获得了705株杂交子代,经过雌/雄和甜/涩分子标记早期鉴定,共鉴定出359份雌株和346份雄株,363份完全甜柿和342份非完全甜柿,其中符合育种目标的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广西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筛选出营养型或保健型的桑树品种资源,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测定广西蚕区12个主栽桑树品种桑枝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健活性成分(总黄酮、总生物碱、多酚、多糖),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对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分,并采用类平均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桑枝营养品质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桂桑优62的综合评分值(Di)最高(2.309),强桑1号次之,7862×94168的最低(-1.59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可初步划分为四大类:桂桑优62可作为食品加工和菜用兼用品种(第Ⅰ类),强桑1号、农桑14和果大10可作为饲料加工品种(第Ⅱ类),桂桑优12、试11×93251和7862×94168可作为兼用备选品种(第Ⅲ类),桑特优1号、粤桑11号、伦40、沙2×伦109和桑特优2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第Ⅳ类).在桑枝保健功能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粤桑11号的Di最高(3.204),沙2×伦109次之,农桑14的最低(-2.337);聚类分析亦可将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初步划分为四大类:第Ⅰ类为黄酮和多糖类兼用型保健品种(粤桑11号),第Ⅱ类为生物碱和多酚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农桑14),第Ⅲ类为生物碱和黄酮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桑特优2号和试11×93251),第Ⅳ类为兼用备选品种(果大10、7862×94168、桑特优1号、强桑1号、沙2×伦109和伦40).[结论]依据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可将广西蚕区12个主栽优良桑树品种分别分成四大类.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特性予以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广西蚕区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 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 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新隆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安徽省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种质资源与技术支持。[方法]2003年冬用籼型不育系M98A与恢复系XR03003杂交,所得杂交水稻品种于2004年参加了安徽新隆水稻研究所进行小区鉴定试验,2005年参加中籼区试。[结果]在小区鉴定试验中,新隆优1号的单产为8.75t/hm^2,比对照增产8.10%;在中籼区试中,其平均单产为8.32t/hm^2,比对照增产5.66%;在中籼续试中,其平均单产为8.98t/hm^2,比对照增产8.00%;在生产试验中,其平均单产为8.41t/hm^2,比对照增产8.93%。在六安、滁州、宣城、芜湖进行的大区对比试验中,其平均产量分别为8.79、8.39、8.78和9.81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77%、8.27%、9.530k和15.22%。新隆优1号属感温性组合,全生育期135d,株高120cm左右,有效穗255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g左右,糙米率为82.4%,精米率为76.0%,抗病性良好。[结论]该研究为新隆优1号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与糯小麦杂交后代糯质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糯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皖麦19"、"皖麦48"等20个小麦品种为母本,糯质品系"W1032"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F2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计算全糯质籽粒出现的比例。[结果]20个杂交组合的F2代随机群体中,全糯质籽粒出现的频率为0.75%~3.05%,其中13个组合F2代随机群体的糯质籽粒出现频率符合"1/64"的分离比例,说明小麦糯性变异主要由主基因控制,并可能存在微效基因修饰。[结论]该研究为糯小麦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桑树远缘杂交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配置杂交组合,每种杂交类型配置5个杂交组合,授粉、采种、育苗后栽植,调查叶片、枝条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结果]在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中,各组合亲本均无椭圆形叶,F_1代均有椭圆形叶植株,平均比例分别为13.28%和10.48%;亲本无短尾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短尾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88%和24.94%;亲本无钝头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钝头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16%和11.86%。亲本无弯曲枝条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弯曲枝条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3%和32.66%;亲本无折曲节间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折曲节间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3.72%和18.28%。[结论]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丰富,出现了很多亲本中没有的性状,可以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了丁香属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方法]以现有的国内外丁香种及品种为试材,通过亲本选择和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丁香的杂交育种技术。[结果]早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7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在54.5%~91.5%,其中,欧31×紫丁香的结实率为58.8%,欧25×白丁香的结实率为60.5%,欧11×欧7、欧43×欧7和欧25×欧42的结实率分别为91.5%、85,5%和89.8%。晚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结实不良,只有花叶丁香×欧12的结实率为45.5%。晚花母本与晚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也相对较低,其中欧17×关东丁香、欧19X关东丁香和欧24×关东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20.5%、27.5%和35.0%,欧17×花叶丁香、欧19×花叶丁香和欧24×花叶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38.5%、65.9%和37.5%。[结论]从该试验的9个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发育正常的种子,这为培育丁香杂交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