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新占 《中国蜂业》2003,54(2):21-22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小蜂螨在我地蜂群中首次发现以来 ,它对蜂群的危害时轻时重。去年我地蜂场大部分都受到小蜂螨的严重危害。荆条花后期我有蜂 12 0群 ,到越冬前仅剩 80群 ,群势不足4框。直接经济损失达 5~ 6千元。2 0 0 2年 7月 ,我要将蜂群迁往涞源白石山场地 ,在装钉蜂箱时 ,发现几群蜂群势下降 ,仔细观察 ,封盖子有小蜂螨。当时立即就用升华硫治一遍。到新场地马上又用药水喷治。几箱小螨严重危害的蜂群 ,施药十几分钟后 ,小螨便从巢门往外爬 ,开箱见箱底落螨一层。此后没有间断过治螨 ,在 2 0天内 ,轻群治 4遍 ,重群 5遍。 8…  相似文献   

2.
<正>小蜂螨和大蜂螨均寄生于蜜蜂蜂体。大蜂螨在蜂群较为常见,寄生率低时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小蜂螨虽不是每年都发生,若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蜂群损失严重。2012年我地小蜂螨危害严重,我的蜂群也受到小蜂螨危害。发现残翅蜂时,我意识到有螨害,随后进行查脾,喷水剂治螨药,挂螨扑,均未见落螨,想起闻喜蜂药厂寄来的试用药,投至巢箱1.5小时,在巢门口的容器内发现1只大螨和1只小螨,小螨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见。我立即用治小螨的药物进行防治,结果两群蜂损失严重,其他蜂群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3.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05,25(4):29-29
养蜂离不开治螨,治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养蜂的成败。因此,怎样使用好蜂药对养蜂工作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生产实际谈一点体会。1 用药剂量的准确性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用药不会“伤蜂”,但不一定能有效地杀灭蜂螨。因为各地条件、群势、蜂群的抗药性不同,所以,用药剂量要靠自己试验,一般先用一二群蜂作试验,如果发现使用的剂量已经对幼蜂造成了伤害,或有大量幼蜂死亡,就应减少剂量,反之发现治螨效果不佳,就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既能有效控制蜂螨,又对幼蜂伤害不大为止。因此,既不能只看说明书,又不能亲信别人介绍的经验。重要的是凭自身实…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治蜂螨时 ,有几次用药后引起蜜蜂自相残杀。访问一些蜂友谈起此事时 ,亦发现过同样现象 ,在缺少蜜源的早春和晚秋尤为严重。据分析 ,我们认为引起蜂群自相残杀的主要原因是 :一些杀螨药在瞬间改变了蜂群的群味。而一些像外勤蜂这样没有沾上杀螨药的蜜蜂却保持着原有的群味 ,当它们与蜂群接触时 ,被误认为是盗蜂 ,便群起而攻之 ;没沾上杀螨药的蜜蜂 ,当然要进行“自卫” ,就相互咬杀起来 ,直到弱者死伤或者两败俱伤后才善罢甘休。这种咬杀 ,有时能持续到第二天 ,给蜂群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保证治螨 ,使蜂群健康发展 ,我认为治螨时必…  相似文献   

5.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2000年以前我地没有小蜂螨,早春和晚秋治螨都是防治大蜂螨。2001年7月小螨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有87群蜂,每群9~10框蜂,这样的群势在我地算是强群。小螨危害初期爬蜂并不多,每天只有几十只,后来逐渐增多,每天清扫2~3铁锹。看到这情景我坐不住了,马上用药物治螨,开始用“杀螨剂一号”,后来又用“绝螨一号”,可爬蜂还在不断增加。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起了升华硫。起初按照资料所说的每群用3克,也就是9~10框蜂撒3克升华硫,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药粉撒向每一个蜂路,根本不够撒的,后来控制用药量,撒完整个蜂场,计算单位用量,每群蜂竞用了9克,超过标准用量2/3。因为以前没有治过小蜂螨,也从未使用过升华硫,心想这点药量能有多大威力。就这样连续治了3~4次,一个月过后,我发现除中间巢脾上有卵外,蜂群没有一虫一蛹,这说明蜂群内卵不能孵化。这时我意识到资料中所说的升华硫使用过量会使卵不孵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蜂螨是当前我国养蜂业中严重危害蜂群的体外寄生虫。被螨危害的蜂群群势衰弱 ,甚至全部死亡 ;在灭杀蜂螨时 ,若防治方法不当 ,极易污染蜂产品。特将蜂螨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优选杀螨蜂药治螨选择无公害杀螨药剂是确保蜂产品免遭污染的关键性工作。目前防治蜂螨的药物主要有触杀剂(如杀螨剂一号、速杀螨等 )、熏烟剂、熏蒸剂 (如螨扑、升华硫等 )。在防治蜂螨时 ,可优选下列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杀螨药 :a.“杀螨剂一号” 该药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蜂产品。使用时 ,按每毫升加水 3 0 0~ 60 0mL的比例 (每脾用药 5mL左右 ) ,将药水…  相似文献   

7.
任付珍 《蜜蜂杂志》2005,25(9):42-42
入春以来我场蜂群的寄生蜂螨对以往使用的几种蜂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几次用药效果均不满意。在杂志上看到山西卫鹏制药有限公司已通过兽药G M P达标,它的国标新药“卫鹏蜂螨克”、“卫鹏蜂螨清”两种蜂药,我决定先在少数蜂群中做一下试验。选6群蜂分两组每组3群,第一组24框蜂,用“卫鹏蜂螨克”一支(0.5m L),对水600m L;第二组29框蜂,用“卫鹏蜂螨清”1支(2m L),对水1200m L。于2005年5月20日对两组蜂群进行喷洒用药。用药前在试验蜂群箱底垫一张白纸收集落螨。随意抓200只工蜂检查,发现约有3%的可见蜂螨,按每框2000只蜜蜂,3%的可见…  相似文献   

8.
周婷 《中国蜂业》2002,53(1):42-42
美国中北部地区大蜂螨寄生水平对越冬蜂群的影响1 987年美国首次发现大蜂螨。养蜂者面临用杀螨剂治螨或让蜂群垮掉。在美国中北部养蜂者没有一种可靠的科学依据来确定何时治螨。我们于 1 999年冬对内布拉斯加越冬蜂群检测大蜂螨寄生水平对其影响。 1 999年 2月对内布拉斯加州米德湖附近的 6 5群蜂分别取样 ,根据大蜂螨感染水平将这些蜂群分成 4个组 ;4月份 ,计算出每平方英寸的幼虫数、每框的成蜂数以及幼虫脾的数量。当每只蜂体的大蜂螨数量不超过 0 2只时 ,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 ;当每只蜂体的螨数超过 0 2只时 ,指标明显降低。这项工作是…  相似文献   

9.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2,53(6):46-46
如何确定防治瓦螨的临界值Delaplane和Hood (1999)确定 :在美国东南部地区 ,群势为 2万只蜂左右的蜂群 ,有螨的水平为 3 172~ 42 68只 ,每晚自然落螨为 5 9~ 187只 (用粘胶板 )。作者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秋季 (8月~ 9月 )治螨的临界值 ,此时螨的水平 (蜜蜂能抗御 )尚未对蜂群造成危害 ,在垮蜂前找到治螨的临界值。1998年 ,用氟胺氰菊酯测定蜂群总落螨数 ,有 9群蜂超过 3 0 0 0只作为临界值 ,而有 5群蜂未超过 3 0 0 0只 ;9月是秋季自然落螨的高峰期 ,有 5群蜂螨数低于3 0 0 0只 ,每日落螨数为 43只。 1999年 15群蜂螨数接近…  相似文献   

10.
刘诚 《中国蜂业》2003,54(1):22-22
许多蜂友都在春繁前治螨 ,我认为这时期治螨不妥。蜂群经过漫长的越冬以后 ,体质弱 ,抵抗力下降。春繁前治螨蜂群极易受到肉眼感觉不到的危害 ,喷药时稍微过重 ,就会使蜂群中毒死亡。由于箱内有螨药味 ,一部分蜂不愿返巢而冻死在外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自 1999年至 2 0 0 1年 ,连续 3年进行了对比试验 ,方法是一半蜂群春繁时治螨 ,一半春繁直接包装 ,不治螨。试验结果发现 ,不治螨的蜂比治螨的蜂群新老交替要快 ,老蜂死亡率也低。刺槐花前期不会受到蜂螨的危害。2 0 0 1年 ,我采取秋季狠治蜂螨 3~ 5次 ,使蜂螨寄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春季…  相似文献   

11.
治螨体会谈     
养蜂生产中 ,对蜂群危害严重的螨害主要是大蜂螨。蜂螨在若虫期 (若螨 )利用螯肢的 2个齿刺吸蜂蛹的血淋巴 ,导致蜂蛹死亡或者出房的幼蜂翅足残缺 ,失去生存能力。成螨附着在蜜蜂身上吸吮其体液。笔者曾观察过蜂螨在蜜蜂身上爬行 ,蜜蜂力图将其甩掉而做一些徒劳的抖动动作。通过蜜蜂进出巢房和相互之间接触 ,蜂螨很容易变换寄主 ,从这一只蜜蜂身上转移到另一只蜜蜂身上 ;或从这一群蜂转移到另一群蜂。我以前有过许多治螨的教训和经验 ,现简要总结如下 :1 .使用好杀螨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最好是几种药物交叉使用 ,这样可有效地避免…  相似文献   

12.
宋廷洲 《中国蜂业》2004,55(2):20-20
当前,市场出售的部分治蜂螨药,杀螨效果不理想,大小蜂螨产生抗药性,治螨不落螨,使蜂螨寄生率直线上升,夏末秋初达到高峰,对培育越冬蜂危害最大.去年,我地有两家蜂场遭受螨害,无翅幼蜂到处可见,过冬时,一家60群蜂合并为17群,另一家25群蜂只剩12群.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观察 :大小蜂螨在蜜蜂成为大幼虫后 ,潜入其巢房进行繁殖和危害。蜂螨在蜜蜂子脾巢房里孵化并生长发育成熟后 ,随着新蜂的出房而离开巢房。离开巢房后 ,大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危害成蜂 ,小蜂螨在封盖子脾上继续危害蜂儿 ,并都再潜入大幼虫巢房 ,再繁殖 ,再危害。如此周而复始。小蜂螨的危害远大于大蜂螨。蜂群遭到螨害后 ,轻者群势下降 ,产量减少 ,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一年之中 ,治螨就成了防治蜂群病敌害中的头等大事。每一群蜂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 1只发育完全的雌蜂 (即蜂王 )产卵 ,而雌螨却都能“生儿育女” ;前者的繁殖是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7):33-34
<正>1955年在浙江发现大蜂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到1958年在江西和广东发现小蜂螨后,显示出螨害的严重性。从此以后每年都有不少蜂群被蜂螨整垮,虽然治螨药剂不断转型升级,螨害却日趋严重。2015年6月,南方定地蜂场出现严重螨害,那年南方春繁早,蜂螨活动也提前,可是6月份我到秦皇岛青龙县给蜂农办成熟蜜和巢蜜培训班时许多蜂农反映蜂螨危害蜂群。当地蜂群3月份出窖,仅仅三个月受螨害  相似文献   

15.
马仁公 《中国蜂业》2006,57(8):22-22
养蜂人都知道:“养蜂不治螨,蜂群难发展”。从春繁开始,到秋繁结束,养蜂人花费很多时间防治蜂螨,挂螨扑、喷螨药、撒升华硫,各种杀螨药物轮番上阵。这样大量使用杀螨药,污染了蜂产品,严重影响我国蜂产品的出口。如果用药不慎,蜂药浓度把握不准,或使用劣质蜂药,还会伤蜂。  相似文献   

16.
正蜂螨是蜜蜂最大的"杀手",也是蜂病直接的传播者。养蜂员想把蜂养好,必须把蜂螨控制到最低限度,使之不影响蜂群正常生活,中华蜜蜂由于具有自行清理蜂螨能力,虽见螨却无碍大局,而意蜂如果不进行治螨,就无法生存下去。1955年在浙江发现大蜂螨,当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1958年在江西和广东发现小蜂螨后,显示出螨害的严重性。从此以后每年都有不少蜂群被蜂螨整垮,虽然治螨药剂不断转型升级,可是螨害却  相似文献   

17.
贾玉瑞 《中国蜂业》2006,57(1):19-19
我1993年开始养蜂,卖蜂的师傅告诉我,养蜂要学会防治蜂螨并送给我几支治螨药水。之后我将蜂带回故乡的海岛,自己不知道怎样防治蜂螨,也未见到什么蜂螨,蜂群由l箱发展到4箱,自己觉得蜂还养的蛮不错,也没把治蜡当回事,师傅给的治螨药水一支未用。1994年刺槐流蜜期,我在幼虫体上发现了蜂螨,起初不以为然,没有喷药或挂螨扑进行防治。进入夏末秋初,发现幼蜂陆续爬出箱外,大部分缺翅少腿.满地爬行,即使看上去健全的也只能爬而不能飞.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只好求助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专家,他们让我立即用杀螨药治螨。  相似文献   

18.
蜂群遭螨害后轻者群势下降,产量减少;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蜂螨为老生常谈,治螨已成了蜜蜂饲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如何才能达到既省工又高效,污染度轻,负面影响小的治螨效果,是每位蜂业工作者,特别是生产一线的蜂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使用“螨药汽化器”的体会,认为它是目前治螨的良方之一。其具体表现如下:1省工以前治螨多选水剂喷治,10群上下的蜂场蜂农勉强可以应付,拥有100群以上蜂的蜂农则是累得腰酸腿软。自“螨扑”问世以后,蜂农治螨无论在体力、时间和防治效果上均有明显改善。“螨药汽化器”的使用方法:只需蛇形…  相似文献   

19.
我在海南养蜂数年,经常看到很多蜂场因蜂螨危害而全场覆没,或是蜂群不能正常繁殖,错过流蜜期,取不到蜜.在海南,四季花期不断,蜂群没有自然断子过程,所以大蜂螨、小蜂螨的危害极为严重.常规的蜂螨防治是在越夏后期人为扣王,让蜂群于9月上旬断子,在蜂群断子前后各喷2次杀螨药,隔1天1次.这是一年中最彻底的一次治螨,很多蜂农按步就搬,他们没有考虑到蜂螨的抗药性和蜂药的药效,击落的蜂螨复苏,重新危害蜂群.经过多年观察以及3年的针对性实践,我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螨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蜂螨,目前仍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顽敌,决不可掉以轻心。春繁前治螨尤为重要。漫长的越冬期,蜂群内无子。因头年秋后治螨不彻底漏下的蜂螨,春繁前将全部暴露在蜂体上。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狠杀大、小蜂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年前,我购意蜂4群,春繁放王时用杀螨水剂喷杀蜂螨,导致全军覆没。此后,改用削封盖子脾治螨,至今未再受螨害。江淮地区一般在1月中下旬开繁,这时气温低,蜜蜂(特别是蜂王)体质较弱,用水剂喷蜂体杀螨,将会对蜜蜂造成严重的伤害。若用药过量或不足,或用了伪劣蜂药,就难以达到治螨目的,并留下隐患,影响全年蜂群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