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人工杂交授粉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育种可分为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其中杂交育种是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成效最突出的方法。通过人工杂交所获得的后代材料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研究最直接、最基础的试材来源。人工杂交技术包括亲本的选配、杂交方式的选择、父母本的种植、杂交所用材料的准备、去雄、授粉、埋果针、收获等。掌握相应的人工杂交技术是搞好花生新品种选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芍药科野生种迁地保护与新品种培育”科研团队在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默默无闻地进行着牡丹芍药的远缘杂交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选育出100多个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新品种,近来又选育出一些牡丹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外育种学家一直在致力于蓝莓新品种的开发工作,2016年美国农业部(USDA-ARS)推出58个蓝莓新品种,本研究对这些新品种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国外近年来的育种趋势加以剖析。此次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共58个,其中包括北高丛蓝莓7个,南高丛蓝莓40个,兔眼蓝莓2个,半高丛蓝莓1个,观赏类蓝莓3个,未知类别的蓝莓4个,并且还有1个5倍体蓝莓新品种。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的育种趋势加大了南高丛蓝莓的育种比例,且改良的新品种具有果个大、成熟期早、风味好、耐贮运、树势旺盛以及土壤适应性强等特点;北高丛蓝莓新品种的开发则侧重于提高果实品质、土壤的适应能力以及增强树势等方面,并将其与南高丛蓝莓品种杂交,以改变其遗传基础狭窄的现状。另外,数据分析也表明鲜食品种多于加工品种,并且具有特殊性状的观赏类蓝莓和5倍体无籽蓝莓的开发也开始受到重视。国外蓝莓新品种的开发趋势对于中国蓝莓育种工作有很多启示,利用本土丰富的野生越桔属资源开发出更加适宜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蓝莓新品种已迫在眉睫,而且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对于促进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我国水稻及粮食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基因工程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将优质,抗虫和抗病作为当前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优质基因工程着重改良保持系及聚合转基因等策略,以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聚合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三色堇杂交育种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田花卉种子有限公司采用人工杂交的手段,将分散于三色堇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再经过选择、鉴定,从而获得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并具有栽培利用价值的三色堇新品种。其育种程序包括选择亲本、杂交组合、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定型和新品种推广五步。  相似文献   

7.
大豆的杂交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伟  李磊  李智  王敏 《作物杂志》2005,(6):51-52
人工杂交是作物育种工作者普遍采用的育种方法,不同作物的花器大小和构造各不相同,杂交方法也不一样.大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作物,花小,分布零散,杂交时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1制定牡丹杂交育种目标根据当前国内牡丹花期短,花色不纯正,不耐雨水冲打,反季节难栽培的特点,可把花色、花期、花型、抗逆性作为育种方向。所选牡丹品种必须具有发育完全的雌  相似文献   

9.
种业要闻     
《种子世界》2006,(4):68-69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与世界共享;“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863专项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定向育种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鉴于现代月季多数为不同类型及品种之间反复杂交育成,无论是同花还是异花授粉,通过基因重组,出现新类型的机率甚大,自然杂交早被人们用来作为培育月季新品种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自然杂交可望选育出高质量的优秀月季新品种。国内的“大绿洲”及我市“龙城秋色”、“新牡丹”等新种均通过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笔者从多年自然杂交育种实践中,在花色、花型、花径、香味等方面初步  相似文献   

11.
据估计,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的诸多科技因素中,育种的贡献占1/3以上,然而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是常规育种技术,它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育种周期长,从杂交到育出品种一般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多年;二是效率低,每年要配制几十甚至几百个杂交组合,常常是能从中选出一个品种就很不错了;三是预见性差,一般很难预测杂交后代的表现,有时即使成功,也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于花药培养育种的杂交组合材料,大部分(83%)单位花药培养育种的杂交组合材料未按双亲品种的花药培养效率,而是根据其各个时期的育种目标决定。花药培养对单一基因支配的病害抗性育种,花性基因支配的形质高种,早熟化、低直链淀粉、食味提高等的育种是有效的。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育种年限,把夏季杂交得到的F1种子在当年秋季播种,  相似文献   

13.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后代真实性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湖南本土牡丹‘宝庆红’为亲本,通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得到5个不同杂交组合共69株杂交子代实生苗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早期真伪性鉴定。结果发现,4对SSR引物从69株杂交子代中筛选出5个单株具有父母本特异性互补条带,鉴定为真杂种。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对牡丹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中具有准确、高效等特点,在后续牡丹种质资源创新以及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于 《中国种业》2017,(4):40-41
与常规的大豆种子不同,杂交大豆的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对生产产量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杂交大豆育种的流程作为研究思路,对杂交大豆的育种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保证大豆的最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我国牡丹品种的退化和单调,在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指导下,有那么一些人开始在穷乡僻壤之中,默默无闻地做起结果难以预知的牡丹远缘杂交实验,一干就是10年,无怨无悔。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辛苦,但我们看到了他们为我们奉上的数十个令人惊艳的牡丹新品种。他们的开荒之举填补了我国牡丹育种上的多个空白。  相似文献   

16.
仙客来的育种及优良种苗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育种和筛选●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为充实仙客来种质基因库和更新品种,我所分别从荷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引进了一批品种。除从中筛选出一些可推广的优良品种外,我们还反复进行了育种试验,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个育种途径: 1、杂合基因型育种:遗传规律表明,亲缘关系较远且生态地理和生态特性等差异大的种间杂交,在生长势和抗逆性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可获得较大程度的杂合基因型,能产生最大的杂种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莫鉴国 《种子》1997,(2):51-52
本文概述了四川杂交油菜的研究历史,指出四川在全国杂交油菜的育种和应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该省已育出13个杂交油菜品种,研究出一批新材料和新方法,而杂交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超过20万公顷。作者在文中还讨论了杂交油菜研究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3,(9):34-34
杂交小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是小麦生产的一次革命.但杂交小麦的育种过程繁杂而费工,一直制约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创制的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可以有效地解决去雄问题,目前正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进行产业化开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化学杂交剂,该药既可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又可用于杂交小麦制种;同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和单位面积用量较低,使用成本较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10,(1):44-44
德国吉森大学植物营养学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用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培育出一种在盐碱地上也能高产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